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宝山 > 文章详情

温情,是最有暖意的处方~看看他们的故事

转自:上海宝山 2025-11-14 10:43:18

温情,是最有暖意的处方

泗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病房的暖心故事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在宝山区高境镇泗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病房,这句诗被赋予了生命的温度。这里没有医疗空间常有的那种清冷,只有阳光缓缓流淌的暖意;没有被病痛定义的沉默,只有人与人之间彼此照亮的瞬间。从一束生日鲜花的心意,到一块中秋月饼的甜香,再到一缕重阳桂糕的暖意——每一处细节,都在轻声诉说着何为“家”一般的守护。

一句鼓励,一束馨香,重燃希望之光

陈阿姨刚来时,眼里总蒙着一层雾。她常常握着护士的手,低声说:“我不中用了,连路都走不动了。”那句话沉甸甸的,落在护士心里,化成了日复一日的陪伴与鼓励。每天,她们不只是协助康复,更是见证者——手臂多抬起一寸,脚步多迈开一小步,她们都会俯身靠近,轻声说:“阿姨,您看,今天又比昨天更好了一点。”

渐渐地,那层雾散了,陈阿姨的眼睛亮了。她开始主动练习,甚至成了病房里的“鼓励师”。生日那天,当护士捧着带露水的康乃馨走进来时,她先是一愣,随后眼泪就落了下来。“你们怎么……怎么比自家孩子还记得牢……”她哽咽着说。那一刻,所有辛苦都值得。这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心与心的照见。

一块月饼,一席家常,圆了一个中秋

中秋的月光,平等地洒进每扇窗。医护人员提着精心挑选月饼,轻轻放在每位患者手中,贴心叮嘱:“莲蓉馅不甜,长辈们吃着正好。”赵大爷接过月饼,没说话,只是望着月亮出神——那月光,大概也正照着他远方的儿女吧。护士搬来椅子,坐在他身边:“大爷,今晚我们陪您一起看月亮,这儿也是您的家。”

另一边,李阿姨正笑着打电话:“妈这儿也有月饼吃,豆沙的,等你回来我们再吃一次……”几句话,把整个病房都说暖了。这个夜晚,病痛暂时退居其次,人与人之间的靠近,成了最好的药。

一块热糕,一幅画作,留存一秋暖意

重阳节前后,桂花开了,香气若有似无地飘进病房。医护人员端来刚蒸好的重阳糕,细心照顾着每位老人的不同需要——扶一把、吹一吹、陪一会儿。有老人吃着吃着就红了眼眶:“这味道,像我母亲从前做的……”

更让人动容的是做桂花画的时候。李爷爷手抖得厉害,却坚持要自己撒花瓣。当金色的桂花落在纸上,他笑得像个孩子:“这辈子第一次做这么风雅的事。”陈奶奶把完成的作品轻轻贴在胸前,闭眼闻着:“真香啊,跟我家院里那棵老桂花树一个味道。”那一刻,病房不再是病房,倒像是个老友相聚的温暖客厅。

一份坚守,一片初心,守护一方健康

这些温情的片段,看似微小,却是泗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鲜明的底色。作为上海市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该中心秉持“党建领航 健康泗塘”的品牌理念,在此已化为一个微笑、一次搀扶、一句鼓励。在这里,严谨的诊疗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那份看得见、摸得着的人情味。患者从这里带走的,不只是好转的身体,更是一段“被温柔以待”的记忆——这,正是基层医疗最宝贵的价值。

未来,温暖仍在延续

泗塘的故事还在继续。一餐饭、一次陪伴、一句“你能行”,这些看似微小的事情,正一点点垒起居民“家门口”的健康防线。在这里,医疗不仅是技术的呈现,更是情感的连接;康复不仅是功能的恢复,更是生活信念的重建。

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充满值得期待的晨光与可踏实相伴的暮色——这或许就是“健康泗塘”最温暖的承诺。

编辑:张思源

资料:泗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