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石,也是城市温度的体现。近日,殷行街道民星二村的一处社区闲置边角地,经过巧妙改造,变成了小区明星打卡点。

“以前这儿就是块没人管的边角地,现在成了错落有致、色彩斑斓的‘共享花园’,我们老年人在这晒太阳,赏赏花,别提多惬意了。”民星二村的居民王阿姨指着老年活动室前的微花园,脸上满是笑意。这个名为“移趣小园”的可移动微花园,是殷行街道民星二村与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携手打造的社区治理新成果 ,让曾经的闲置空间,变成了邻里共享的风景线。

记者在现场看到,立体呈现的绿意、色彩斑斓的花朵、小巧别致的景观,共同勾勒出一个温馨的“共享客厅”。而故事的开端,源于一场“双向奔赴”。
民星二村一直想给社区环境“提颜值”,尤其是那些不起眼的边角地带,既浪费空间又影响观感,居民们早就盼着能有个像样的休闲角落。而另一边,城建学院的学生们也愁着没地方把课堂上学的园林设计、环境规划知识付诸实践,渴望一个“真题真做”的实战舞台。

一次偶然的对接,让双方一拍即合。学生们带着专业工具走进社区,和居委会干部、居民代表围坐一堂,畅谈需求。“要好看,还得好打理”“我们老年人腿脚不便,最好离活动室近点”“能不能多些变化,四季都有不一样的花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对花园的期待都倾吐出来。
结合这些需求,学生们脑洞大开,提出了“可移动”的核心创意——“移趣小园”的名字也由此而来。“移”是巧思,用盆植和模块化花架,让花园能灵活调整布局。“趣”是心意,选址在老年活动室前,精准契合老人们的活动需求。为了降低成本,社区还发起了“旧物捐一捐,花园美一圈”活动,居民们纷纷捐出家里闲置的花盆,富赞物业也为项目捐赠了2000元资金,让这个“小而美”的项目有了落地的底气。

最热闹的当属花园搭建的日子。学生们带着创意,和居民志愿者们一起动手。组装花架、填充土壤、栽种花卉,浇水摆盆。原本冷清的角落,被欢声笑语填满。如今的“移趣小园”,早已不是简单的景观。往来的人群看着菊花吐蕊,绿植爬墙,心情舒畅,邻里们在这里交流养花心得,曾经的“旁观者”变成了花园的“维护者”,社区归属感日益增强。
对于城建学院的学生们来说,这更是一次难忘的实践。从需求调研、方案设计到现场施工的全程参与,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居民沟通的过程也让他们多了份社会责任感。

这场社校共建的实践,不仅让民星二村的边角地焕发新生,更探索出了一条“高校智慧赋能社区治理”的新路径。未来,社区还计划围绕花园开展季节性主题更换、园艺科普等活动,让“移趣小园”持续生长,成为承载邻里温情、连接高校与社区的持久风景。
文字 | 王歆瑜
图片 | 杨镏箐
编辑 | 文茜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