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共上海市徐汇区湖南街道工作委员会申报的“‘三新’赋能,打造永不落幕的音乐街区”案例,成功获评2025中国群众文化品牌创新案例“文旅融合IP类”奖项,成为上海基层文旅融合与群众文化建设的标杆范例。


湖南街道地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核心区域,1.73平方公里的辖区内汇聚了百年建筑、百年音乐等多重文化符号,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交响乐团等一流院团机构密集分布,构成了得天独厚的音乐文化生态。

音乐街区-上音绿地周边(摄影:唐风立)
2023年4月,街道党工委启动“音乐街区治理力工程”,以机制、模式、场景三大创新为核心,打造上海市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音乐街区,构建起“十位一体”文明实践项目体系,让音乐街区突破物理空间限制,成为赋能基层治理的文化共同体。
湖南街道创新构建“一核多元”“纵横联动”的组织体系,对内形成“1+4+N”片区治理架构,以片区党委为核心,整合党建、公共管理等四方核心力量与多元协同参与者,通过“四共”举措和“四张清单”实现资源聚合。

音乐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地图
此外,湖南街道对外牵头组建音乐街区共治委员会,开展“六共行动”,并成立青年共治联盟与专家委员会,汇聚46家驻区单位力量,形成专业引领与多元参与相结合的治理格局。这一创新机制打破了行政与资产隶属壁垒,让原本分散的资源形成治理合力。
在服务模式上,湖南街道构建起多层次服务阵地网络,整合院团服务基地群、音乐主题文明实践公园群、文明实践长廊及居民区站点群,将文化服务融入日常生活场景。

2025年上海国际花展期间,在上音公共开放空间开展合唱快闪
同时,通过推行“我为音乐街区做件事”机制,46家共治单位各自推出特色服务计划,如医疗专家团队“零距离”志愿服务、上音校史馆爱国主义教育开放等项目,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针对辖区中小学校集中的特点,打造大中小幼社“15分钟思政育人实践圈”,让音乐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惠及数以万计市民和青少年。
音乐街区如何建?市民携手共参与。街道以“参与式规划”激发街区活力,通过线下走访、线上征集、协商议事等多种方式,让市民意见直接融入街区改造,从公共座椅高度调整到“音乐+U”公共空间设计,都体现着群众智慧。

2024年1月,美育楼、音乐城堡、城市音乐会客厅向市民全面开放
为进一步“破圈融合”,音乐街区还推出6大系列30多个文化项目,将“午间音乐会”“古典轻松听”等特色活动送进公园、楼宇和社区,实现音乐场景全域覆盖。通过打开上音围墙打造3300平方米绿地、推进“三旧”变“三新”改造、编制新业态发展导则等举措,实现历史风貌、音乐艺术与商业活力的完美融合。
如今,衡复音乐街区已成功晋级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上音公共开放空间荣获“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音乐+”产业生态圈得到了持续拓展,这座“永不落幕”的音乐街区也渐渐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地标。
记者:奚亮
图片来源:湖南街道
编辑:耿洁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