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虹口 > 文章详情

步行15分钟可就医,家门口看外科专家!虹口这五年的“宝藏变化”太香了 | 答卷有温度

转自:上海虹口 2025-11-14 08:10:04

“没想到,现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有会做手术的厉害医生!”近日,77岁的王老伯在嘉兴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了一个小手术。

原来,他三年前脸上长了颗黑痣,本来相安无事,可近来这颗痣越长越大,还伴随红肿。“最开始确实是想去二三级医院做手术,但想到大医院要预约、排期,就有点‘头疼’。”后来,经小区里其他居民介绍,王老伯决定找“家门口”的外科医生曹锦峰。

签署完门诊手术告知单、完善术前检查后,王老伯踏进手术室。不到20分钟,黑痣样皮肤肿块被切得干干净净。“以前治个小毛病要往三甲医院跑,排队大半天,路上来回时间长,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看专科,医生熟、离家近,连手术都能在‘家门口’做。真是太方便了。”

王老伯的切身感受

是虹口区在“十四五”期间

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

一个生动缩影

从“家门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便捷服务,到“南北双核”区域医疗中心技术实力的跃升;从健康支持体系日臻完善,到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稳步增强……“十四五”以来,虹口区各项卫生健康工作成果显著,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健康福祉,正悄然改变着每一位虹口居民的生活。

资源布局优化 筑牢健康“医”靠

日前,在广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内科(心律失常)全专门诊,不到早上9点已有不少候诊患者。

家住附近的刘阿婆三年前装了心脏支架,这段时间,她一直觉得心口难受,怀疑自己的心脏病又加重了。刘阿婆的家庭医生判断她的病情后,为她预约了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邓中龙的全专门诊。

“邓医生的专家号平时很难挂到,现在他定期就会来社区开诊,家庭医生还能预约上级医院其他科室的专家,太方便了!”刘阿婆的获得感,源于虹口区持续优化的医疗资源布局。

与此同时,由“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个标准化家庭医生诊所”构成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也已形成,居民步行15分钟内即可获得医疗服务。

“以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能开药,现在不一样了。”日前,位于曲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楼的“视觉健康智能管理中心”内,市民吴先生在医务人员协助下,不到5分钟就完成了视力、屈光、眼底照相等眼健康筛查,并快速拿到了筛查诊断报告。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变化”,凉城社区居民齐先生也颇有感触。“前段时间牙齿意外断裂,没想到凉城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有口腔诊室,还能照口腔CT。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越来越全,让我们很有‘医’靠!”

技术强医 提升核心“硬实力”

“十四五”期间,虹口区也始终把学科建设作为提升区域医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引擎。

在虹口区规划布局的“一南一北”2个区域医疗中心中,北部区域医疗中心由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承担,南部区域医疗中心由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承担。

在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记者了解到,作为上海市第一批区域医疗中心之一,近年来,医院已形成以临床神经及脑科学、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与围术期管理、泛血管病微创诊疗多学科合作诊治的医学特色,新增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项、上海市重点医学学科3个、上海市中医药(临床类)重点学科1个。医院急救能力提升明显,创伤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妇儿中心建设已见成效。

类似的突破并非个例。五年来,上海四院深入实施“科教兴院”战略,促进医院科技创新工作全面发展。

▲2024年10月,上海四院凭借最新科研成果“生物打印3D胆管癌芯片”技术登上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健康中国》栏目。

如今,医院已拥有上海市麻醉与脑功能调控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特殊环境脑智能调控融合创新中心、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临床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实现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合作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零突破,参与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5项。

地处北外滩地区的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也在持续打造具有特色的南部区域医疗中心。 

“十四五”期间,医院在建设国家中医优势专科“脉管病专科”“风湿病专科”项目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肿瘤科和上海市脉管病临床基地建设等相关工作。目前,医院拥有上海市学科、专科项目共13个,是20家上海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之一,并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建设单位》。拥有国家级重点专科4个、上海市级重点专科7个,上海市非遗项目1项,虹口区非遗项目4项,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脉管病研究所1个

在2024年3月发布的《2023年度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报告》中,该院“中医周围血管病学”名列全国第二名“中医外科学”位列全国第8名

与此同时,医院作为虹口区糖尿病规范诊治中心,建立了一支专家引领、专业支撑、覆盖社区的糖尿病防治团队,形成“政府主导、问题导向、百姓获益”的防治工作机制。

服务升温 增强居民“获得感”

服务的温度不仅在改善就医体验,更体现在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上。

“十四五”期间,虹口区还通过实施第二轮“国医强优”三年行动计划,建成33个“名中医工作室”、8家“上海市中医药特色巡诊站点”,培育“盛氏针灸”等中医非遗项目5项区域中医药服务能级不断提升,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

立足“十四五”收官节点,虹口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脚步并未停歇。面向“十五五”,全区卫生健康工作将紧扣高质量发展核心主题,以建设“公卫安全、老龄宜居、全龄友好的健康城区典范”为目标,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从“有”到“优”的系统性升级,为每一位虹口居民带来触手可及的健康福祉。

记者:孙洁静

制图:葛彦铭

编辑:孙洁静

让城市治理不仅高效有序,也更加充满温度和活力!今天的发布会解读虹口“十四五”,如何建设新标杆
从“吃好”到“嗨聚”!社区食堂“老友记”:省钱,还能和老伙计天天约  | 答卷有温度
拥抱时代浪潮,交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答卷 | 解读虹口“十四五”
文创矩阵话发展,虹口魅力绽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