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第一教育 > 文章详情

如何为每个孩子筑牢成长基石?2025上海学前教育年会热议

转自:第一教育 2025-11-13 17:39:31

如何为每个孩子筑牢成长基石?AI时代如何守护儿童的精神世界?11月12日,由上海市教育学会、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联合主办的2025上海学前教育年会在上海科学会堂启幕。

本届年会以"为了每一个:赋能教师,共话成长"为主题,汇聚全市学前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以儿童为本的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专业赋能,构建教师发展新生态

开幕式上,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表示,上海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在保障学前儿童“有园上”的基础上,正在为让每个儿童都能“上好园”而不懈努力。赋能教师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广大园长教师要把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日常工作中可见、可感、可及、可行的专业行动。”

杨振峰在讲话中提出四点希望:一要“以法为纲”,筑牢幼儿园安全卫生底线,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决杜绝“小学化”倾向;二要在“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学前教育评价改革”“幼小科学衔接”等领域先行先试,为全国提供“上海方案”;三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价值导向,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四要持续深耕保教实践,推进教养医结合,通过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筑牢幼有善育的根基。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仲立新表示,当前学前教育正面临三大关键挑战:群众需求从“有园上”转向“上好园”,国家要求从“保基本”迈向“高质量”,教育变革从“传统经验”升级为“数字赋能、AI融合”。在他看来,只有教师的专业服务被看见、被支撑、被赋能,才能真正实现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幼儿园的承诺。

上海学前教育年会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平台,更是一次教育责任的传递。仲立新表示,期待通过这样的专业对话,支持每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每一所幼儿园的高质量发展,守护每一个孩子的灿烂笑容。

智慧赋能,应对AI时代教育挑战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在主旨报告中,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儿童发展面临的五大挑战:情感联结的弱化、意义感与价值感的迷失、创造力的消解、注意力碎片化与深度思考的缺失、虚拟与现实边界的模糊。他提出,教育者必须重新锚定儿童精神成长的支柱,培养那些AI难以企及的核心品质,包括人格品质、道德修养、情感质量以及责任意识。

AI时代,如何让儿童成长为一个内心丰盈、精神坚韧、有温度、有深度的个体?尹后庆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儿童精神发展水平的研究方向:人格品质研究将从宏观走向微观,借助科学工具深入探索人格结构;情感发展研究将从情绪识别走向机制探索;认知发展研究将关注个体差异;体格发展研究将关注身体活动在促进整体发展中的动态作用。

他呼吁,AI时代,技术越强大,越要回归教育本源。我们不能只培养善于使用AI的“智能人”,更要培育拥有丰盈内心、独立人格和温暖情怀的“智慧人”。

实践创新,构建高质量教育生态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副院长谭轶斌从理念迭代、课程创新和教研机制变革三个维度,介绍了上海在构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生态方面的实践探索。她指出,上海学前教育从“以幼儿发展为本”走向“幼儿发展优先”,聚焦幼儿发展素养、发展规律、发展需求三大优先方向,通过重塑儿童观、课程观、学习观等系统观念革新,让“幼儿发展优先”从理念口号沉淀为教育基因。

在课程创新方面,她重点阐述了上海在托幼一体与幼小科学衔接领域的探索成果。上海研制发布的《上海市0-3岁婴幼儿发展要点与支持策略》为托幼一体化提供了专业支撑,通过案例解读为保教实践提供具体指引。同时推动从“保教分离”向“保教一体”转型,构建“教中有保、保中有教”的发展形态。在幼小衔接领域,上海原创的“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实现了幼小衔接的课程化实践,确保儿童经验的连续性与生长性。

她提出,教研的核心使命就是在问题的土壤中培育专业自觉,因此要以循证驱动保教质量的持续提升。她以上海提升户外2小时活动实施质量的现场指导与网络教研为例,分享了上海在教研机制变革方面的经验。基于循证的教研要以系统化数据采集进行诊断分析和实践改进,进而形成质量闭环;以机制创新与教师增能实现保育教育,从模糊经验走向精准提升。
二十年深耕,铸就专业发展平台

据悉,上海学前教育年会自2004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届,今年迎来第十一届。二十年的坚守,见证了上海幼教人的专业追求。

本届年会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在11月12日至28日期间,将推出13场专家报告、10场专题研讨,并组织54所幼儿园进行现场展示。通过“上海学前教育年会”微信公众号的直播,这些优质资源将分享给全市乃至全国的教师群体。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育学会、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主办,上海市教育学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上海托幼》编辑部承办,上海市托幼协会协办,共同推动上海学前教育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


文字:谢然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袁曼舒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