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对困难家庭的帮扶方式正逐渐从以物资援助为主,转向更加关注家庭具体需求的新阶段。困难家庭中的青少年既承载着家庭的期望,也面临社会竞争的多重压力。在传统帮扶模式下,物资援助虽能缓解家庭的一时之急,却难以回应这些青少年在升学、就业等关键成长节点上的深层需求。
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普陀区民政局推出“桥计划”项目,将目光聚焦于困难家庭青少年的学业与成长。从今年起,该项目进一步将就业帮扶纳入服务范围,为青少年搭建起一座通往未来的“成长之桥”。
链接教育资源,助力学业梦想
向明(化名)是“桥计划”的受益者之一,他就读于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家庭主要依靠低保救助,并无其他经济来源。
“中考前课业压力特别大,学习上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向明表示,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无法承担额外的考前辅导。幸运的是,普陀区针对青少年学业发展推出了“桥计划”,能够为他提供课业辅导服务。
“有两位大学生老师每月专门为我辅导语文、英语等科目,他们非常耐心、细致。”今年中考,向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感慨地说:“这离不开‘桥计划’老师们的帮助。”
姚甜甜(化名)也是“桥计划”的参与者。她自幼母亲病逝,父亲再婚,从小由外公外婆抚养长大。除了学业压力,她还承受了一定的心理负担,甚至一度产生厌学情绪。
针对这一情况,“桥计划”为小姚定制了组合式辅导方案:不仅帮助她解析课业、夯实基础,还专门安排了考前心理减压,有效缓解了她的焦虑情绪。最终,小姚成功考入华东师大二附中。
据介绍,“桥计划”积极链接华东师范大学等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已招募并匹配了25名华东师大优秀学生志愿者,形成“一名青少年匹配两位志愿者”的辅导机制。5月至8月期间,志愿者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累计提供了111次课业辅导。
“长期以来,普陀区通过慈善帮扶资助华东师大的困难学生。如今借助‘桥计划’,实现了受助学子与困难家庭在课业辅导上的‘双向奔赴’。”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聚焦求职赋能,拓展就业通道
除了课业辅导,自今年起,“桥计划”还将困难家庭大学生的就业帮扶纳入重点内容。
近日,区民政局联合区人社局,聚焦困难家庭大学生就业问题,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对困难群体的精准识别优势,以及人社部门的专业就业指导资源,以“靶向提升求职竞争力”为目标,共同组织开展了面向困难家庭大学生的专项就业培训。
培训采取“一对一”指导方式,针对学员简历中存在的内容冗长、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帮助其根据目标岗位优化简历结构。同时,系统讲解了面试礼仪、常见问题应答技巧及心态调整方法等内容。
就业辅导
项目启动以来,区民政局已全面摸排全区45户有高校应届生及准应届生的困难家庭,并为这些家庭提供了精准就业支持。截至8月底,“桥计划”服务对象中,约70%的高校应届生和准应届生已实现就业或获得就业意向。
有需要申请“桥计划”服务的普陀区家庭,可以前往所在居民区、街镇登记相关信息。下一步,区民政局将立足民生保障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持续深化“桥计划”的服务内容,始终以困难家庭青少年的长远发展为核心,进一步整合优质社会资源、强化部门协同联动,为更多困难家庭青少年提供坚实有力的成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