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香囊女王”原来小辰光便是“裁女”丨闵行情

转自:今日闵行 2025-06-23 22:13:50

在我们身边,
有那么一些人,
把原本平凡的工作做到令人望尘莫及、
叹为观止。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十六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平南小学的少年来诵读《三千世界在指尖。今天,你将听到的是《“杏家”香囊》(节选)。

“杏家”香囊

采访完“香囊女王”陈杏芝,记者带回一大包她送的小香囊,瞬间被办公室里的小伙伴们一抢而空,“这个紫色香囊蛮好看的,我要带回去给我女儿。”“好像有股特别的香味啊,真好闻。”每个人拿着自己的“战利品”由衷地赞叹。

“香囊女王”陈杏芝

那种“紫色香囊”纹路最特别,还配有一对小铃铛,象征幸运和快乐,这是陈杏芝创作的新品。她制作香囊已有多年,每年都会推出新款,现在已多达几十个品种,而每个品种都有五六种颜色,加之型号、配饰不同,已衍化出许许多多的款式。

陈杏芝的香囊世界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无心插柳柳成荫

谈起为何会爱上“香囊”这个偏冷的行当时,陈杏芝开始娓娓道来。

1995年,陈杏芝从毛纺厂下岗,摆过地摊也打过工。2003年的一天,她到庙里敬香,看到许多人在买香囊,陈杏芝也过去凑热闹,花了15元买了一对。回到家,对针线工艺一直很有兴趣的她就把香囊拆开,发现里面并不复杂,于是便依葫芦画瓢地学着做了起来。她把自己做好的香囊带到了庙里,没想到竟引得香客们争相购买,这让陈杏芝信心满满。当时香囊里装的是薰衣草,一位老太太指点她,香囊里要装衣香粉,这才是原汁原味的香囊。于是,陈杏芝便来到童涵春药店打听,得知衣香粉早年前还是有的,现在少了,需要预订。她怕断货,就一口气订购了10斤,制成衣香粉香囊,然后拿去龙华庙会,“当时简直卖疯了!”陈杏芝眼睛闪着亮光激动地对记者感叹道。让她最开心的不是那天赚了多少钱,而是听到人们说“我们老早的味道又回来了。放在衣柜里,防蛀防霉,比那些樟脑丸环保多了。”

无心插柳柳成荫,这让陈杏芝找到了生活的目标。

端午节被确定为法定假日后,香囊市场一下子火了。童涵春堂反过来找陈杏芝,让她用自家的衣香粉加工香囊。如今除了童涵春,上海雷允上、诵芬堂等大药房都问她要货,每年总量二十多万只,单凭她一人根本忙不过来。于是,她将香囊加工的工序分解开来,把裁布、踏壳子、穿盘等非关键环节外包出去,但为了保证质量,添加衣香粉这道核心环节从不假手他人。

为了能让香囊的外观更美观丰富,她大胆创新,先后试验过心形、动物形、方形、菱形等多种形状。在2007年时独创出的粽子香囊便是她的得意之作:外层用绿色锦缎包裹,像极了粽叶,缠枝花的花苞就如同一粒粒大米,再辅以配饰,活脱脱一个香粽子。这已成为端午节时最受欢迎的品种。她曾为找寻合适的“粽叶”而焦头烂额,为寻觅点睛配饰而东奔西走。

陈杏芝自称曾经是个闲人,但现在可是个“大忙人”了。每年6、7月备料织布,9月开始裁布、做配饰,端午前填衣香粉,各家药房的衣香粉看起来差不多,其实味道略有差别,轻车熟路的陈杏芝“一闻”“一看”就可以将之对号入座。装入香囊后再缝制,这段时间往往是陈杏芝最忙碌的时候。记者问她,为何要在端午前才装粉,而不是一早做好囤着,她朴实地说:“为了让香囊在老百姓家里香的辰光更长些。”

小辰光便是“裁女”

陈杏芝不像许多老年人那样,喜欢跳舞,打麻将,她从小就对针线活很偏爱,是位热爱女红的“裁女”。

小辰光的陈杏芝没事就喜欢去家附近的一家裁缝店玩,目不转睛地看人家做衣服,老板看她对缝纫挺有兴趣,就有意无意地教她。那时过年,家里都会请裁缝来给家人做新衣,每逢这时陈杏芝就跟在裁缝后头琢磨。读初一那年,家里请的裁缝师傅被母亲辞退,才10多岁的陈杏芝毛遂自荐,说由她来为家人做新衣。虽然母亲知道她跟着裁缝师傅零散地学了一些裁缝技术,但对其能力还是表示怀疑,但绕不过女儿的恳求,只好答应让她试试。陈杏芝迫不及待地大展身手,拿出新衣料有模有样地又量又裁又缝。竟然真的给家里的三个兄弟姐妹一人做出了一件新衣裳,这让母亲大为惊讶。

父亲把陈杏芝对缝纫的热爱看在眼里,悄悄地到旧货商店给她买了一台二手的缝纫机,整整花了50元。这在当年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了缝纫机,陈杏芝如鱼得水,常常缠着母亲要布票,再到批发市场买布料、买纸样,自己做起了流行款式的衣服。

陈杏芝从小就对针线活很偏爱,是位热爱女红的“裁女”

后来,陈杏芝也经常给自己做旗袍和鞋子,成家后她给丈夫做衬衣和工装、给儿子做背带裤,甚至用白色棉布料给自己做胸罩,“能自己做的尽量不买。”她这样说。

一件衣服到了陈杏芝手中,就可以来回翻新,上衣穿久后袖子很容易磨损,她便会把袖子拆下来,与背上的布料一换,再重新缝制,便又是一件新衣。“实在不能再改的,还可以做成背心,布料绰绰有余。”陈杏芝说道。

回想这一切,陈杏芝笑着说:“没想到这个爱好,成了我事业第二春的基础。”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二十六季,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平南小学的少年来诵读《三千世界在指尖》。作为“发现闵行之美”文史丛书“民艺乡俗”辑的组成部分,《三千世界在指尖》在讲述我们引以为傲的本土技艺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制作者在传承和创新技艺时的故事,叙述他们的匠心,展示他们的形象。所涉及的这些技艺,大多已被列为市、区级乃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杰地灵的闵行,千百年来,我们的祖辈在这里生存、繁衍,逐渐形成了众多习俗风尚和技艺,世代相传,不断流变,并渗透到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之中,镌刻在人文历史的每个阶段。这些民俗文化和技艺,凝聚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展现着独具特征的风土人情,积淀成文明教化的原状态,从而将生活内容和社会环境装点得多姿多彩。我们希望这样的技艺、这样的精神能够得以延续,并生生不息。

2025年6月起,第二十六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作者:柯梦芸

朗读:上海市闵行区平南小学 徐欣瑶

编辑:汤婧娴

初审:林心怡

复审:石思嘉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