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面提升医院对传染病的快速响应和规范处置能力,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组织了一场针对输入性疟疾疫情的全流程、多部门协同应急救治实战演练。作为2025年医疗质量月系列活动之一,6月18日下午,在李冬副院长的带领下,医院医务处、院感疾控处、护理部、急诊办公室、总务处、设备物资处、急诊内科、感染科、肾脏内科、神经内科、血液内科、检验科等多个部门联合开展了传染病应急演练。本次演练模拟真实场景,旨在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及应急医疗队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迅速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为守护人民健康筑牢防线。
演练设定背景为两名近期有非洲旅居史的患者来院就诊,患者A因“突发高热、寒战、头痛、乏力、少尿3天”自行来院,预检分诊时体温39.5℃,BP 111/93mmHg。患者B与患者A为同地务工人员,因“发热、全身酸痛1天”和患者A一同来院,预检分诊体温38.8℃,下肢有蚊虫叮咬红斑。分诊护士敏锐识别其流行病学史和典型症状,初步判断为“传染病疑似病例”,引导患者A至急诊内科隔离室,患者B至发热门诊,医院应急预案立即启动。 急诊内科和发热门诊接诊医生详细询问病史、旅居史,进行体格检查,高度怀疑为疟疾,开具相关检查并对疾病进行风险评估,邀请相关科室急会诊,并及时上报管理部门。检验科按照优先原则进行标本处置,发出检验报告并提醒危急值。接诊医生初步诊断,及时联合感染科、肾脏内科、神经内科、血液内科等多学科迅速进行会诊救治,并完成“疟疾(输入性)”作为乙类传染病的上报工作。多部门协调共同处置,演练中还设定了市级紧急医学救援队员紧急响应环节,医务处调配应急医疗队员支援临床救治,调配抗疟疾药品,紧急调用呼吸机设备等。各条线快速响应,信息畅通、配合默契,展现了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和团队协作能力。 演练特别强化了流行病学问询、患者隔离、个人防护、危急值处理、诊断与鉴别诊断、重症风险识别、院内会诊、信息上报、生物安全、应急调配、环境消杀等关键环节。演练结束后,医院领导及专家组进行了即时点评与深度总结,本次演练流程清晰、操作规范,有效检验了我院应对输入性疟疾的实战能力,也针对信息传递细节、极端情况下资源调配预案等提出了优化建议。 全球人员流动频繁,输入性传染病风险不容忽视。此次疟疾应急演练是“以练促防、以练备战”的重要实践。全院医护人员必须时刻绷紧传染病防控这根弦,持续优化预案、提升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温馨提示】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经按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症状为周期性发冷、高热、大汗,可伴头痛、全身酸痛。如有非洲、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区旅居史并出现相关症状的患者,请务必主动告知医务人员旅行史,并尽快就医!
图文|院感疾控处
编辑|张鹰妮
责任编辑|谢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