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大墙内外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统筹推进教育改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纠纷化解、法治宣传五项工作,近日,宝山监狱通过监地联动,凝聚社会帮教力量,对临释罪犯惠归(化名)提前开展帮扶,助力他顺利回归、承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为服务平安上海、法治上海建设共享监狱智慧和力量。
基本情况
惠归,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服刑期间,妻子和岳父先后病逝。婚内育有一女,现就读初中,目前由岳母抚养。惠归家庭经济困难、在沪无固定居所,刑满释放后面临生活无着落、难以承担女儿抚养责任等现实困境。
监地联动
监狱积极联系上海市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杨浦区司法局、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及中途之家临释安置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刑释帮扶方案,为惠归顺利回归社会奠定基础。
01
前置化介入,打通“高墙内外”衔接桥梁
精准掌握回归诉求。在释放前3个月启动“回归需求评估”机制,通过个别谈话、家庭走访、心理测评等方式,全面掌握临释罪犯就业意向、家庭关系、社会支持等核心诉求,为制定“一人一策”帮扶方案提供依据。
提前对接社会组织。监狱主动对接属地司法、民政、人社等部门及社会组织,在罪犯释放前落实住宿、就业、政策保障等关键事项,确保刑释人员与社会无缝衔接,避免帮扶空窗期。
统筹社会力量
02
多元化协作,构建“共建共治”支持网络
责任主体联动。探索建立“监狱主导—协会搭桥—企业供岗—社区托底”的四级责任链条。监狱统筹协调帮扶方向,帮教协会链接社会资源,爱心企业提供就业载体,社区网格落实动态跟踪,形成“帮扶不漏项、责任不悬空”的工作闭环。
措施供给集成。整合分散于各部门的救助政策、职业技能培训、心理疏导等措施,通过“一站式”打包推送,解决刑释人员“不知向谁求助、不懂如何申请”的疑问,实现“进一扇门、解多件事”。
在某服装厂工作
Tip
得到厂方肯定
03
针对性引导,激活“内生动力”治本路径
助力关系修复。将家庭关系重建作为帮扶核心环节,通过代际矛盾调解、监护人能力培训等措施,修复破损的家庭纽带,利用亲情力量激发刑释人员责任感,使其从“被动受助者”转变为“主动担当者”。
做好价值重塑。在解决基本生存需求的同时,注重引导刑释人员正视回归社会后应当承担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帮助其获得社会认同感,重建“通过诚实劳动安身立命”的价值观,从根源上遏制“重操旧业”恶性循环。
刑释衔接 联通大墙内外
惠归个案的成功帮扶,是宝山监狱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向大墙外延伸教育改造成效的生动实践。
下一步,宝山监狱将深化监地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刑释人员安置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为构建更高水平平安社会贡献智慧与力量。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不用谢!这是我们警察的本分!”
2、全国先进工作者胡鹏:敢啃“硬骨头”,首创暴力犯教育改造的“上海经验”
3、青春不凡 理想当“燃”
编辑:郭 伟
供稿:宝山监狱
长
按
关
注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