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上海社会科学院”关注
内容摘要
当今科技的发展对人与机器的界线正在提出全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重新看待笛卡尔的动物-机器说。标准解读认为该学说主张动物是没有感觉、没有激情、没有生命的机器。对文本的深挖与分析表明笛卡尔明确主张动物有感觉、有激情、有生命。新的文本证据推翻了过去对笛卡尔动物-机器说的标准解读,但也带来了新的理论困难。一方面,笛卡尔的确主张动物是机器;另一方面,他又主张动物有感觉、有激情、有生命,这两则主张似乎相互矛盾。本文将基于笛卡尔对感觉、激情与生命的独特阐述,论证这两则主张在其哲学体系中是融贯的,并对动物-机器说给出新的阐释。动物和机器都是有(纯粹发生在身体上的)感觉、激情以及生命,它们只是没有心灵、没有思想;因此,笛卡尔动物-机器说的真正内涵不是标准解读所误解的那样,主张动物像机器一样没有感觉、激情、生命,而是主张机器可以和动物一样有感觉、有激情、有生命,后者才是这一学说的创新之处。笛卡尔的动物观平凡无奇,但他的机器观却不同凡响,其思想在动物哲学与机器哲学的相关研究中应当得到更多的重视与研究。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
作者及单位
施璇,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制作审核:院党委宣传部
(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
责任编辑:钱静
扫码关注
上海社会科学院积极响应中央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号召,以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为目标,大力实施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强阵地,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成为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