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看不清
忘记密码?
模糊搜索
作者搜索
标题搜索
正文搜索
摘要搜索
查看新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要闻
时政要闻
政情
观见
伴公汀
@康平路
上海一周
直通200号
公务员论坛
港澳台
法治
时评
十二公民
反腐记
军事前哨
北京来信
财经
市场解码
财经连线
公共空间
产业观察
金融区块链
创客驿站
上海老字号
区情
区势微头条
前沿风
浦江眼
上海屋檐下
郊野笔记
城事
创新之城
教育在线
医声医事
运动+
任我行
海上医聊
微观上海
海外惊奇
中产话题
文化
海上记忆
文化观澜
文艺清单
朝花时文
徐芳访谈
上书房
非虚构
着调青年
天下
早读
世界观
舆情
原点
上观访谈
思想汇
上观学习
华东局
纵深
互联网观察
时政纵览
民声
民情12345
人民建议
问答
上海辟谣平台
视觉
大视界
见识录
图数图说
艺术范
品牌
企示录
大区势
金融圈
车天下
大健康
文创+
一起来
专题
直播
上观号
电子报
解放日报
文汇报
新民晚报
上海日报
新闻晨报
上海法治报
社区晨报
东方体育日报
文学报
浦东时报
新民周刊
上海宣传通讯
我的位置:
首页
>
政情
>
公务员论坛
【考官眼中的公务员考试②】你在面试中找到的所谓“关系”考官,影响力真有那么大吗?
退一万步说,即使一两个有“关系”的考官到了你所在的考室,但他们对面试分数的影响力也非常有限。
作者:廖德凯 2017-05-17 06:00
(1)
(2)
【考官眼中的公务员考试①】网上盛传的考试“黑幕猫腻”段子,为什么现实中不可能出现
从制度设计来说,为了防止不公平,我国的公务员考试规则几乎做到了极致。当然,任何一个制度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任何时候都会有人不停地寻找制度所隐藏的漏洞,而考官本身也是人不是机器,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廖德凯 2017-05-16 06:00
(4)
(2)
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外长都担任过这一职务:关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你知道的还不够多
发布会的气氛,大部分时候台上台下还是很友好的,但也有过剑拔弩张的时候,比如就某个热点问题西方记者连珠炮似的提问。当然,等到下一次发布会,大家又都是“好朋友”了。
作者:洪俊杰 2017-04-13 06:00
(8)
(14)
丁义珍出逃、李达康遭监视、侯亮平被钓鱼,保密工作者告诉你:剧中哪些情节涉嫌泄密?
“谋成于密而败于泄。”这是古人总结的经验教训。逮捕,特别是逮捕一些级别高、身份敏感或者比较关键和重要的人物时,更应当如此,既要确保行动计划的周全和机密,又要确保行动本身的迅速和隐密。
作者:杨旭垠 2017-04-12 06:00
(10)
(14)
国务院公务员为何说:有人把失败归结于“上面没人”,却无视自己先天平庸与后天怠惰
其实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没有到拼人脉的地步。
作者:峰岭 2017-04-11 06:01
(8)
(13)
公务员来信:领导发言稿一改再改,是因为他脱稿就讲不出精彩的话?
我常在想,办公室如此劳心劳力地为领导准备稿件,是不是领导脱稿就讲不出精彩的话?肯定不是。
作者:廖德凯 2017-03-29 06:00
(5)
(11)
【争鸣】公务员考试,年龄该不该设限35周岁以下
一些看似“善解人意”的反对意见,事实上却忽视了提议者的初衷,甚至根本不在一个讨论频道上。据此就对“放宽年限”的提议说“不”,未免有失公允。
作者:廖德凯 2017-03-23 06:01
(15)
(9)
【争鸣】机关公务员提问:取消公务员招考35岁上限,以后会不会出现50岁的科员?
公务员招考是公务员入门的第一关。取消或放宽公务员招考年龄限制,涉及整个公务员管理制度,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作者:梁博 2017-03-21 09:40
(5)
(16)
【争鸣】部委处级干部告诉你:取消公务员招考35岁上限,为什么只是看上去很美?
对于公务员来说,通过考试进入机关,只是漫长的公务员生涯的第一步,很快就会被忘掉。公务员们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私下聚会,都根本不会把公务员考试当作话题。考生们对年龄这事还是放轻松一些,提高自己的能力才最重要。
作者:朱志叠 2017-03-21 06:01
(12)
(17)
公务员告诉你: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国务院公务员要忙哪三件大事?
虽然每座机关大楼里为“两会”忙碌的人都不在少数,然而其中只有少数能成为代表委员或者工作人员进入会场或者代表委员驻地,更多人只能在电视上目睹总理和自己部长的风采。
作者:韩笑 2017-02-23 06:01
(12)
(11)
中国外交官告诉你:如何与海外工作的Ta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
爱情可以有千万种套路。而保卫爱情的唯一套路,就是选你所爱,爱你所选。
作者:峰岭 2017-02-17 06:00
(6)
(13)
西部公务员来信:说政府不该管农村请客收钱的人,其实并不了农村的复杂性
匪夷所思的请客理由、无所不用其极的请客方式、高到离谱的请客频率,直接把请客的目的写在了脸上:收钱。这和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有半点关系吗?没有!
作者:廖德凯 2017-02-16 06:12
(8)
(15)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热门文章排行
一天
一周
一月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