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北京来信 > 文章详情
合作建房15年未果,新尝试终成乌托邦 | 改革开放40年·北京印迹②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宰飞 2018-07-27 15:39
摘要:合作建房倡导者提出“让开发商靠边站”,承诺将房价拉下40%。这场实验迅速在北京、广州、重庆、昆明等地掀起热潮,并扩展到全国30余座城市

 

15年改变了什么?15年,他的发际线后退了3厘米,从青年变成中年;京城房价从三五千涨到十多万,从高变到更高。不变的,是他合作建房的理想依然还在纸上。

 

2003年,30岁的北京软件工程师于凌罡在网上发起合作建房倡议,让痛恨房地产暴利的人都来参与建房,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自己当开发商”。因此,他被誉为“中国合作建房第一人”。

 

2005年1月29日,于凌罡(右)发起的“合作建房联盟”举行工作会议(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此前的1998年,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住房货币化改革的政策指令,将住房国家供给转变为市场提供。住房货币化改革带来了市场繁荣,同时也使得“住房难”问题凸显。接着,北京迎来第一轮房价高速增长,2003年东三环富力城开盘,6000元/平方米的均价让购房者咋舌(现在均价超过10万元/平方米)。

 

于凌罡称,“让开发商靠边站”能将房价拉下40%。合作建房迅速在北京、广州、重庆、昆明等地掀起热潮,并扩展到全国30余座城市。一时间,于凌罡成为新闻宠儿,成天被记者和电话铃声包围。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中央电视台在某天午夜重播了合作建楼的报道,播完已是凌晨两点多,家里的电话就开始响个不断,他一直接到凌晨四点多。

 

“居者有其屋”,他当时的名片上印着这句豪迈的口号。

 

15年后,2018年,45岁的于凌罡已经不再是那个北京“青年”,合作建房也不再是他最热衷的话题。如今,他习惯在微博上抨击各类社会问题,有些话语不免极端。一看,还像15年前那个决意要和高房价搏斗的北京“愤青”。

 

2005年1月16日,与会者在收费处交纳加入联盟大会的成员费(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当初,于凌罡的合作建房梦想,从第一步拿地就遇到了阻碍。他本想靠自己的力量拿地,但根本竞争不过开发商。一次土地招拍挂时,资金还有很大缺口,但合作者不愿意再加钱。于凌罡天真地打电话叫他们上网去“两会”论坛里发帖,认为这样会给政府造成舆论压力,有利于顺利拿地。可到了举牌那天,只有6个人发了帖。失败一个接着一个:

 

2005年8月,他选中朝阳区芍药居甲2号地块,不久即放弃竞争;

 

2006年1月,他又盯上工体北路4号院地块,土地竞价当天临时缺席;

 

2007年3月,他高调介入花园路25号地块,但在9家单位中报价最低;

 

……

 

于凌罡合作建房计划搁浅在拿地这一步,而拿地还只是建房的开始。

 

初出茅庐的于凌罡哪里知道,他所缺的不仅是钱。政府部门评价土地竞标单位,除了考核报价外,还包括还款进度、企业资质、开发进度等。而这些评价指标对于民间合作建房团体而言,全无优势。

 

几经失败,他逐渐意识到,必须借开发商的壳才能解决拿地问题。于是,他找到了万通集团。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伦曾发短信给于凌罡说:“天下有傻根者姓于姓冯姓理想,世间多智叟人叫牛叫狂叫后悔。”惺惺相惜之意溢于言表。

 

然而,合作建房的初衷不是“让开发商靠边站”吗?在合作者眼里,于凌罡成了“叛徒”。媒体也纷纷讥讽他已被开发商“招安”。而于凌罡对批评不屑一顾,按他的解释,与万通的合作是“订制服务”,万通只是为他打工的“裁缝”。

 

事实证明,引入开发商对于凌罡和合作建房是一场灾难。在一次协商会上,不少合作者提出:“不要开发商,开发商是来挣我们钱的。”于凌罡当时就火了,骂道:“你们是不是来挣钱的?不是你们走。你们有没有基本的人性和道德,人家给你提供服务你骂人家。”合作者对于凌罡渐渐失去了信任,彼此猜忌丛生。但于凌罡拒绝妥协,强势要求反对者退出。

 

就像分析者预言的:几百号人合作建房,众口难调,而协商谈判成本极高。在内讧中,于凌罡和万通集团的合作流产了。

 

2009年11月,于凌罡宣布停止合作建房。他认为,越来越高的土地价格成了合作建房“永远迈不过的槛”。他在微博中说:“我承认我确实做不成合作建房。我承认我的能力离大家的期望太远,我承认我绝对没本事盖出房子每平方米2000元卖给大家。”明着是认错,字里行间却满是委屈和不甘。

 

于凌罡自此淡出公众视线,曾经在全国轰动一时的合作建房也偃旗息鼓。

 

当喧嚣归于沉寂,人们开始反思合作建房的得失。有人评价,合作建房是一种公民自治,第一要义是“合作”,强调权利更强调义务,但在国内,大多数合作建房组织只是松散联合,缺少民主管理,取而代之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合作建房失败,从反面为全社会做了一次公民自治教育。

 

2014年,沉寂了5年的于凌罡复出,提出聚集少数“有钱人”再战合作建房。但此时属于合作建房的时代已经过去,国内众多小开发商遭遇生存危机,个人组织的合作建房更无成功可能,最终只是变为和开发商议价的购房团。

 

在2014年那波“操作”中,于凌罡带领30多名购房者在位于北京郊外的楼盘“香河富力新城”购买了40多套商品房。买入卖出,他本人凭借30万元首付,几年内净赚210万元。但他不承认这是炒房,甚至不认为这是团购。他说,这是合作建房的变通。

 

如今,于凌罡最愿意谈的,不是合作建房,而是它的升级版:一个完美的新城,他称之为“蓝城”。在他的构想里,“蓝城”由若干个小区组成,中间是狭长的中央公园,城里永远不会堵车,幼儿园365天24小时提供服务,老百姓负担极低,更重要的是,豪宅单价只要8800元……简而言之,他理想中的“蓝城”可以“解决传统城市无法解决的各种问题”。

 

合作建房梦醒之后,于凌罡描画出一个更绮丽的梦。

栏目主编:樊江洪 文字编辑:樊江洪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