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自拍杆、视频、CAD制图,奉贤这位村支书为拆违用上十八般武艺,连爷爷的面子也不给
分享至:
 (10)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杜晨薇 2018-07-14 06:36
摘要:“小李能不能说了算?”以前总有人这么问,现在老百姓的习惯是,“有啥事就去找小李”。用自己的方式,李天舒把迎龙村村民围成了自己的“朋友圈”。

【小编说】

郊区乡村,占据着上海85%陆域面积,是数千名村干部发挥本领的战场和舞台。过去,多数岗位由当地有一定影响和威望的中老年长者长期担任,大批“老村干部”成为肩负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近年,在农村的换届选举中,一些80、90后的青年村干部开始崭露头角,逐渐走上村支书、主任的岗位,成为一方百姓的“领头雁”。他们尽管经验有限,但创意无穷;尽管放低“姿态”,但办起事情来有章有法。在上海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他们,正在发挥怎样的能量与作用?

 


 

李天舒的微信头像是一条龙。龙首微颔,面色真诚,两条长长的须子飘逸卷翘,颇有喜感和亲和力,和他本人敦实的身型、圆润的面庞神似。

 

这龙是奉贤区柘林镇迎龙村的吉祥物,可“知名度”远比不上李天舒。在迎龙村做了3年村主任、1年多村支书,走在路上,百姓老远就能认出他的脸,笑着打招呼。李天舒比那龙,更像吉祥物。

和村吉祥物颇有些神似的李天舒(左一)。被采访人提供

 

2018年过半,36岁的李天舒正式进入“奔四”的行列。与90后比,他常常被当成“老同志”,但在上海各郊区的村干部队伍里,80后的村支书、村主任,还只能算是个“毛头小伙子”。

 

“小李能不能说了算?”以前总有人这么问,现在老百姓的习惯是,“有啥事就去找小李”。用自己的方式,李天舒把迎龙村村民围成了自己的“朋友圈”。


爷爷的面子也不给

 

迎龙村的村委会总是很热闹,白天除了来咨询办事的村民外,走廊里来来回回的工作人员也不少。原因是:所有办公室都搬到了一层,二层则作为会议室、食堂等老百姓用不着的空间。

 

热闹是现象,根本则在于老百姓方便了。一门式服务大厅里集中坐着各个条线的干部和窗口人员现场办公,即便有工作人员临时走开,只要站在走廊里喊一声,也能立刻把人叫回来。李天舒的办公室在一楼走廊尽头,但他总也不用。每天上班,三分之二的时间,他在村里;剩下三分之一,他就待在大门口的小会议室里,随时接待有问题要解决的老百姓。

 

村里的难题真不少。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村居职能转变,村委会全面承担起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拆违、河道治理、垃圾分类、美丽乡村建设……李天舒掰着手指算一算,每一项都跟自己有关。“过去的农村治理大都采用‘防御性’的工作模式,事情来了再挡。可如今,不管大事小情都需要‘主动出击’,走在和老百姓打交道的第一线。”就拿拆违来说,以前只要保证每年没有违章增量即可,现在则要彻底消灭几十年攒下的存量问题,前期和百姓的沟通成本非常之高。“别说是我们这批青年村干部,就是老一辈村干部们也未必打过这样大规模、高密度的治理硬仗。”

拆违,必然要直接触动老百姓的利益,对村干部而言是件得罪人的事。特别在农村地区,常住居民大都是60岁以上,有些高龄老人做李天舒的爷爷都够辈份了。可如今,这个“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出息了,甚至当上村书记了,却回过头来劝说大家拆房子?自然有人不肯。

 

非但不肯,还要想尽办法阻止。李天舒祖祖辈辈都是迎龙村人,听说要拆违,便有人打起了“曲线救国”的主意——通过李天舒爷爷来说情。“有一段时间,总是接到爷爷一位老哥们的电话,希望我看在爷爷面子上对他家网开一面。可政策规范一旦被个别人突破,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感就会被摧毁。公平公正是底线。”李天舒必须“六亲不认”。

 

甚至,村干部在对自己家动“刀子”时,还得要格外狠一些。迎龙村委班子共有5名成员,包含李天舒在内的3名是土生土长本村人。拆违开始后,3个村干部先把自己家的违章搭建收拾了。就连一些处在政策边界模棱两可的区域,也都按最严标准“一刀切”了。“这是必要的牺牲。村干部没有执法权,所有的工作推进全凭一张嘴。只有自己坦荡荡,才有说服别人的底气。”

更多时候,年轻反倒成了李天舒的优势。“一上班就往村里钻,难拆的地方反复地去,赶上饭点儿就在村民的宅基上吃一口,也不见外。老一辈人都拿我们当孩子看。”时间一长,迎龙村的干部们总结了一个规律——老百姓最在乎两个问题:为什么是我先拆?我拆了别人拆不拆?对症下药,实时公开拆除情况,让大家互相监督,“许多工作不必做,自然就通了。”近日恰逢迎龙村班子换届选举,李天舒,这个在拆违中把“家家户户得罪光”的村支书,却在选举中拿到100%的得票率。

 


拆违用上“十八般武艺”

 

持续了两年的拆违整治,让迎龙村25个村组、897户村民家都变了样子。迎龙5组、14组前,一条1公里的小路被村民戏称“网红小路”。因为每隔几天,就有邻村和其他职能部门前来参观。

这条路是用拆违过程中产生的废旧砖头和瓦片铺成的,只花了些人工费,省了材料钱和拆违垃圾清运的钱,可以说是“负成本”。主意是李天舒出的,他还打着另一个算盘:“拆后荒地一旦修复成田间小路或景观,老百姓就很难占用,违建不会再返潮。”去年年底,奉贤区相关部门给迎龙村颁了一个“最佳修复奖”。即拆即建,迎龙村把农村环境整治从“逗号”变成“句号”。

 

李天舒的点子还有很多,譬如让工作人员拿着自拍杆到拆违现场多角度记录过程。“遇到纠纷,迎龙村提供的视频资料证据总是很全的。”他还“逼”着村委会的90后们学了PS修图、CAD制图、视频制作等一系列“手艺”。开村民大会,书记不讲话,而是放视频。把要讲的内容剪辑成动态的画面,“原先一开会就打瞌睡的村民代表,现在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

最见成效的手段是拆违期间村委会给村民宅基做了一系列CAD模型图,“我们把拆后修复好的效果做图给老百姓看,消除了他们对违章拆后留下‘伤疤’的担忧。大家都等着看最终效果和图上是否一致,对我们后续修复工作的及时推进也是一种监督。”迎龙村两年拆除17万平方米违章搭建,通过强制手段推进的仅不到400平米,绝大多数是老百姓主动配合,甚至自觉拆除。而今,李天舒和同事们承诺的一幅幅“效果图”都已实现,老百姓房屋的租金收入也因周遭环境提升,不减反增。“拆违”拆出了迎龙村的新面貌。

 

奉贤的年轻村干部不算多,因工作关系彼此之间也会打交道,几个投缘的便会生发出更紧密的友谊。李天舒参加的一个微信群,里面有7、8号人,都是年纪相仿的村书记,最小的30出头。大家称兄道弟,以“吃火锅”、“嗑小龙虾”为由相聚,聚在一起就会谈起工作,互相交流经验。

 

不久前,群里一位“小兄弟”因推进拆违被当地一户村民弄伤,很是懊恼。消息发出来,几个有经验的村书记纷纷回复,把各自与不同村民打交道的技巧分享出来。一帮青年村干部群策群力,总能生发出攻坚克难的智慧。

 


高产的“点子大王”

 

不工作的时候,李天舒挺“潮”的,常年住在城区,喜欢约三五好友吃美食,英文名叫Dettol。一进村,他又马上变得“特土”。骑上小电瓶车,普通话也改口成柘林方言,一串串在年轻人中早就“失传”的乡土俚语,到李天舒嘴边顺溜得很。他在主动适应这个环境。

 

可他也在改变环境。近两年,迎龙村渐渐被注入许多城市社区的配置,例如:专业物业。李天舒在工作中发现,农村独居老人较多,但物业服务跟不上,给当地百姓造成了极大的不便。通过吸纳村里持有电工、水管工、进排水工等多个专业性工种上岗证的能人成立专业物业团队,既解决了老百姓实际需求,又增加了就业岗位。

试想,凌晨三点突然水管爆裂,你家小区的物业会及时上门吗?晚餐时间遭遇停电,你能在10分钟内看到工作人员入场维修吗?如今,这些即便是城市小区居民也未必能享受到的及时有效的物业服务,在迎龙村,却仅需打一个电话,就能24小时召唤。

物业管家给村民送物资。

 

去年的违章拆除和后续修复过程中,李天舒和同事们还发现,由于外请施工方与老百姓沟通不畅,矛盾意见不断,“成本投入不小,施工效率不高,村民还不满意”。相反,如果是雇佣本村村民来完成扎篱笆等简单的工程内容,不但老百姓认可,还可以增加收入,调动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最终,在区镇两级民政部门指导下,迎龙公益服务社成立,小队队员均由本小组50至60岁赋闲在家的村民组成,统筹分工,承接村委会老年活动室、睦邻四堂间、河道保洁、农田水利维修灌溉业务,由公益服务社对队员们的出勤情况记录,并发放每人每天100元补贴。村民自觉自愿成为了村委会日常管理的好帮手。“如今,村里再不担心村民不配合工作了,倒是怕村民为了竞争参与治理的服务名额‘吵’起来。”

栏目主编:黄勇娣 题图来源:杜晨薇 摄 邵竞 制作
内文图为迎龙村风貌,杜晨薇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