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徐芳访谈 > 文章详情
【徐芳访谈】竹林这么说:什么叫“写上海”?
 (7)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芳 2016-03-06 00:58
摘要: 纵观大家众口一词公认的“写上海”的作品,很难从里面寻觅到这样的气韵。因此,被评价为“缺乏与上海大城市地位相应的作品”,或许也就不难理解了……

 

问/徐芳       答/竹林

 

关于“写上海”的两个误区

 

徐芳:我们那么熟悉,包括作品和人,很可能我更熟悉的还是您的文字吧?但我仍然觉得奇怪,为什么您不是一个写上海主题的上海作家?这是因为您在写作之初就成为了知青写作第一人吗?最初出现的一个萌芽或者最初出现的一个因素,会影响写作的最终走向吗?

 

竹林:的确常有人这么问过我。但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必要先厘清一个概念:什么叫“写上海”?

 

无论媒体、评论家,甚至还包括许多读者,似乎都认为,只有写住在上海市区的市民阶层生活,才算是写上海——看来“写上海”的概念还停留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张爱玲时代。也因此,许多“写上海”的作品内容也近乎张爱玲时代的市井生活,比如家长里短、寻欢作乐、偷鸡摸狗、打情骂俏、尔虞我诈等一地鸡毛的市民生活,似乎这才是“正宗”的上海生活。

 

然而时代毕竟前进到21世纪了。上海已经与张爱玲时代不能同日而语了。现在电视里经常听到的关于上海的广告词怎么说来着:“海纳百川、大气谦和!”纵观大家众口一词公认的“写上海”的作品,似乎很难从里面寻觅到这样的气韵。因此,被评价为“缺乏与上海大城市地位相应的作品”,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是误区之一,纵向的误区。

 

之二是横向的误区。想想看,当今数千万生活在上海的人中,真正户口在上海的有多少?郊区农村人口有多少?外来的建设者、打工者有多少?沪郊农村人口有多少?在郊区城中村里的居民,恐怕绝大多数都是外来人口,本地人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从地域来讲,我们的习惯思维只把市区称为上海,而广大的郊区农村、城中村里的打工者们,都被排除在外了。而改革开放给郊区农村、农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外来打工者的追求和困境,那里面产生的思想激荡和矛盾冲突,其激烈程度,恐怕会超出城内市民的生活。这些生活内容,也是我们的文学创作不能忽视的。

 

我一直沉在上海郊区生活和写作,写郊区农民的生活,难道不也是在写上海吗?现在大家十分关心的住房问题,根本上就是土地问题;“土地财政”已经牵动着城市改革进步的基础,难道我们的“上海文学”可以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将它们排除在外吗?记得十多年前有位很权威的文学评论家就下过“现今农村题材已经过时”的结论,对此我始终不以为然。我为我能下到农村,来写这一部分上海人的生活而感到欣慰。

 

至于我的写作内容及走向,与我最初的创作题材,基本上是没有必然关联的。我在第一部知青小说《生活的路》以后,写了一系列儿童文学及表现沪郊农村生活的小说,已跟知青无关了。

 

永不艳羡灿烂的花期

 

徐芳:如果必须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您会用哪一个?“柔软”,比如您做的那种体操?“茶”一一您写过《人生如茶》吧?或者“隐士”、“竹子”?

 

竹林:有人说,性格即命运。也许此话有理,但不能因此而断定“作家的性格即作品”;正如不能把作品里的人物与作家个人的经历、命运对应起来一样。

 

至于你说的这个“柔软”体操嘛,呵呵,其实就是个普通的健身操。

 

我在童年时是穿旧衣服的命,少女时代以打补丁为荣,青年时期没有闲钱和闲心情买好衣服穿。因此,我总惶惶然担心,哪天有了足够的钱和足够的好心情买来了好衣服时,却没有好身材相配了。

 

1987年冬天。我在嘉定写作,在街头见到一张健美班的海报,时年已38岁的我,混迹于20多岁的年轻女孩子中,报名参加了!

 

说来奇怪,像弯腰、劈腿这一类跟韧带有关的柔软性动作,我不用练,上来就会;可跟着跳起来就累得呼呼直喘,上气不接下气,实在是累得不想再去,可咬咬牙, 到时又去了——我们的健美教练得过全国第一届女健美冠军,弹跳如轻盈的小鹿,那肩膀、腰腹和腿的线条简直妙不可言。我去就是为了看她。我一边看一边想,女性比美的真正舞台,应该在大海边的沙滩上——当卸去锦衣华服,让海水洗净脸上的脂粉,比基尼衬托出一个原本的生命之躯时,你才能向大自然交出自己的答卷。

 

剥去伪装,揭示生活的本来面目,则正是文学创作的目的和追求。于是我找到了我正在构思的长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我想她也可以是位健美冠军。我的这部小说,就是《呜咽的澜沧江》。

 

我最近写过一篇小文《人生如茶》,我的确喜欢茶的清澈透明。以个人的性格而言,我是柔弱恬淡的。我不与人争;我欣赏杨绛的那句话:我与谁都不争,与谁争我都不屑。但柔弱里面是有操守、有底线、有坚持的;柔弱不等于没思想、没追求。可以说,我的作品不柔弱,它是有立场、有追求、有贬褒、有担当的。至于我个人的性格气质,我以为我倾向于喜欢竹子。我曾在自己的一篇“小传”里这样写过:“不知是我选择了竹林这个艺术符号,还是竹林这个艺术符号选择了我。不过,能在旷野的贫瘠中生长的竹子,无疑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它既能挺拔地傲立,也能柔韧地弯曲,尤其是还能在最艰难困苦、濒临绝境时开花结果。我十分崇敬这种植物。我愿永远默默地耕耘,永不艳羡灿烂的花期。”

 

不能在自娱自乐中洋洋自得

 

徐芳:对当下的城市生活,我们都有一种悖论性的感受:一方面,城市化进程空前加快,城市地域急遽膨胀;另一方面,我们并没有整合出当下的城市文化经验,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和书写?您的写作有地域性吗?上海确实值得被书写吗?

 

竹林:面对当下日新月异的大城市生活,我们的确难以把握它的脉搏和律动。但文学创作是时代的弄潮儿,它应该首先感应时代的脉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的文学创作的确是落后于时代了。也因此,我们恐怕不能满足于这个城市过去生活的经验,在自娱自乐中洋洋自得了。

 

上面说的是我对上海文学的总体感觉。但这种感觉恐怕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另类苛求。不过对于每一位作家来说,他只能从自己生活的一个角落,一个视角来观察书写。 恐怕这就是你所说的地域性。但不管从哪个角度哪个角落出发,都应该直面生活,认真深入地分析思考生活,而不是躲避闪烁、玩世不恭,或者为了某种迎合某种诉求,睁眼说瞎话。

 

其实,之所以能形成一座城市的所谓“城市文化”,则是由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作者自己所在的生活层面上反映出来的;只要这些作者有起码的良知和艺术智慧,这种局面迟早会出现的。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徐芳:写作是发现生活而不是逃避生活,说说您如何从写作中获得与增益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从中能否发掘时代的新经验、新感受?

 

竹林:诚如斯言。写作是寻找和挖掘生活本质、发现真理,而不是逃避现实,规避思考。没有思想的作品最终一定没有生命力,不管一时会被吹捧到怎样的高度。可以说,我在自己的创作中,是一直不敢忘记这一点的。比如我的三部知青小说《生活的路》《呜咽的澜沧江》和《魂之歌》,就是在对知青问题的思考随着自己认识水平的 提高变化而不断探索的结果。我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后想要表达才写的。我不写无病呻吟的作品,也不想让自己的作品在同一个认识层面上重复踏步。文学创作贵在“创新”。

 

要“创新”就要对生活进行独立深入的观察、思考、分析——这种分析是要深入到社会和人的灵魂层面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灵感,开阔视野,放飞思想,追逐人类的文明潮流和价值取向。当然,我不是说我已经在这点上做得很好了。但是我一直把它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

 

举个例子说吧:在创作我的青春校园小说《今日出门昨夜归》时,当时我并不仅仅想标新立异;我是对当时的校园生活作品的趋向有不同想法(具体想法我在贵报 2012年12月7日)的《解放日报》周末版专访中谈到过,在此不重复了)。这也是我一向坚持的我以为的文学创作的使命感。然而,要表达这种诉求,就需要对学生的生活、理想、追求有一个客观的较深层次的认识,而且还要有一个符合青年人对新时代、新生活、新科技的强烈的探索和认知欲望的故事构架和生活背景。 于是我将当代理论物理学大家霍金的最新宇宙理论与青少年对科学、理想的追寻结合起来,创作了这部后来被称作为“新科技探案小说”的别具一格的长篇。小说出 版以后,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反响。甚至在该书出版十年后,还被浙江省衢州地区的龙游县看中。他们认为我在小说中所写的就是他们那里的环境和生活,特别是有关石窟的描绘(而事实上我在写作之时从未去过那里,大背景和具体环境是虚构和想象的)。为此,他们特地在龙游召开了这部小说的研讨会,还要求重印了小说在他们那里发行。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觉得,只要你能客观真实地直面生活,而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地去粉饰生活,那么,你对生活的开掘、理解和追寻,是会得到读者和社会的承认和肯定的。

 

人物介绍:竹林,原名王祖铃,1949年生于上海。1979年出版全国第一部真实反映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生活的路》,开知青文学之先河。1980年参加“文革”后的全国第一届文学讲习所学习。毕业后赴沪郊农村深入生活和写作。长篇小说《生活的路》《苦楝树》《呜咽的澜沧江》《女巫》、《挚爱在人间》《天堂在人间》《灵魂有影子》《今日出门昨夜归》《竹林村的孩子们》《魂之歌》《流血的太阳》等十余部及中短篇小说集、散文、报告文学、随笔、诗歌等计数十余种近千万字。《生活的路》被人民文学出版社列为“中国当代名家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挚爱在人间》获“八五”其间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今日出门昨夜归》获“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2007年度“上海文艺创作精品”奖。《竹林村的孩子们》入选中国百年百部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嘉宾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题图来源:竹林提供  编辑邮箱:xuufang@foxmail.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