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治 > 说法 > 文章详情
高考志愿填报神器用大数据预测录取分数还能提升录取率?上海法院判了:没那么神
分享至:
 (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闲乐 龙梦灵 2018-06-07 19:23
摘要:高考的录取信息按规定高校是必须公开的,家长能够获取到这些信息。

2017年6月,为了帮助儿子更好地填报高考志愿,上海市民王女士购买了一款高考志愿填报导航系统软件。因软件信息有误,王女士向当地一档新闻节目投诉。节目播出后,软件开发者维果公司认为该新闻节目侵犯了公司的名誉权,并将电视台告上法庭。近日,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审理了此案,认为电视台报道节目内容基本属实,属于正当行使舆论监督的行为,判决驳回了维果公司的诉请。

 

高考志愿填写非常重要,一些商家因此看到商机。记者发现,许多高考志愿填报软件“横空出世”,有些软件还号称与“官方”合作,因此绝对“权威”。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高考志愿填报软件被用户投诉后反起诉电视台

 

王女士回忆,她使用这款高考志愿填报软件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其中的部分信息与学校官方发布的不符,儿子的志愿填报因此受到很大影响。一气之下她打通当地知名新闻节目的热线电话,对该款志愿填报软件进行投诉举报。几天后,一条采访王女士使用志愿填报APP进行操作与信息数据对比的新闻在电视台播出,并被多家网络平台转载。

 

同年8月,该软甲开发商维果公司看到了这条“负面”新闻,遂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播出该新闻的某广播电视集团告上了法庭,要求停止侵权,并向公司公开赔礼道歉,赔偿各项经济损失13.3万元。

 

庭审中,维果公司诉称,该款志愿填报软件是公司多年研发并已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的专业软件,上市几年来一直口碑不错。电视台的节目对该软件作出了负面、严重失实的报道和评论,对公司造成了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侵害了公司的名誉权。

 

被告方辨称,该栏目是以报道消费维权为主要内容的公益性新闻节目,本次报道来自消费者王女士的亲身经历,且王女士在记者及镜头前完整展现了对软件的操作和信息比对过程,电视台如实报道,并未歪曲事实。栏目对该事件的评论也只是基于事实而作出的合法评论。

 

宝山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中,电视台是通过采访消费者的方式,结合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对事情经过进行报道,该报道较为客观、真实地记录了被采访对象的陈述内容及事情经过,内容属实,不存在歪曲事实进行报道的情况,报道中评论所用语言也未超出正常的舆论监督和批评的范围,不存在侮辱、贬低、诋毁维果公司的情节。因此,该报道应为电视台正当行使舆论监督的行为,不构成对维果公司名誉权的侵害。

 

五花八门“高考志愿填报神器”有啥“内部数据”?

 

记者在某购物平台搜索“高考”“志愿填报”等关键词,就能找到近百个搜索结果,提供高考志愿填报的软件,价格从88元到588元不等。记者点开一款价格300元的“2018高考志愿填报软件”看到,该软件介绍称收录了2808所大学,通过过去学校录取的大数据分析来测算测学校的录取概率工作人员称:“比如你的分数放进这个学校,软件会检测历年录取分数线,如果差距比较大,就会有风险提示。”而另一款售价388元的软件的工作人员则表示,他们的软件可以测试报考大学、专业的录取几率,通过多种算法来选择、推荐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在手机上同样可以找到不少这样的软件,记者以“高考”“志愿”为关键字,在手机上查找到197个软件,一些软件甚至还有“艺考生定制版”这样的“特别版本”。

 

“职能填志愿”“高录取率”“就业公司查询”……一些软件的广告语显得十分“高大上”。据一些使用过这些软件的市民介绍,其实这些软件使用方法和原理并不复杂。市民姚女士告诉记者,软件的页面较为简单,输入考生所在的省份和高考分数,找到自己想要填报的学校和专业,系统就会根据这些高校和专业过去的录取分数线进行分析,给出所谓的“概率”和“建议”:“建议也很简单,无非就是‘行’‘不行’或者‘可以一试’。”

 

在一些软件的介绍中记者也看到,商家声称与“官方”合作。记者询问其中一家工作人员“官方”是哪些部门时,对方竟“实话实说”:“这些数据都是公开的,我们有专人搜集和整理这些数据,肯定没问题的。”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有软件说数据是‘学校内部’数据,基本可以肯定是吹牛。因为高考的录取信息按规定高校是必须公开的,家长能够获取到这些信息。

 

“神器”真有那么“神”吗?

“有人说高考填志愿时第二次高考,家长怎么能不上心。”市民刘女士的女儿今年参加高考,她也通过亲戚购买了一款“神器”:“我的女儿目标很明确的,我看了下软件数据还是蛮准的。不给过如果让软件推荐学校和专业,我可能不会那么放心。”

 

不过也有不少人吐槽部分“神器”质量堪忧。记者在某款评价颇高的手机软件评价上看到,有人吐槽“按照这个软件推荐的报,没一个录取,最后补录的。白花钱了。”此外也有家长反映,一些软件中学校的信息其实并不全,有些数据还停留在两三年前。在不少家长看来,“神器”只能算是协助的工具,并不能完全依赖。姚女士表示:“这些软件给的建议没有太大的价值,比如‘试一试’,要拿高考试一试需要勇气的。”

 

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这些“神器”可以免去家长和考生查询数据的繁琐的工作,也比过去纸质的数据资料更方便。但是如果软件声称可以“预测录取分数”则是不现实的:“进入提档之前,教育部门和高校都不知道学生填写志愿的方向,怎么来预测和分析?最多是按照过去的录取分数线来寻找所谓的‘规律’,但这些‘规律’并不客观。”他们建议,家长和考生使用这些软件要理性,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并对目标学校、专业的情况有所了解,而不能简单盲从。

 

(文中人名、公司名均为化名)

栏目主编:简工博 文字编辑:简工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