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城事 > 微观上海 > 文章详情
中美教育哪家强?看一对中国双胞胎的不同选择
分享至:
 (6)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Matt Sheehan 2016-02-01 08:02
摘要:申请美国和中国的大学的不同需求,培养了他们的不同习惯,锻炼了他们的思维,不仅反映出这对双胞胎不同的性格,也反映了中美教育的区别。

 

丁轩宇(音译)和丁轩城(音译)的出生时间仅相隔几分钟,从小这对双胞胎兄弟上的学校一样,教他们的老师一样,交的朋友也一样。

 

直到上高中他们的人生道路才分开:轩城(英文名:弗兰克)决定申请美国大学,而轩宇(英文名:理查德)决定留在中国面对高考。这意味着今秋他们间会隔着一个太平洋的距离。

 

申请美国和中国的大学的不同需求,培养了他们的不同习惯,锻炼了他们的思维,不仅反映出这对双胞胎不同的性格,也反映了中美教育的区别。

 

去美国的弗兰克,以英语(他的第二语言)参加了SAT考试,还在纽约大学暑期班学习时尚。与此同时,在中国的理查德,每天花15个小时操练数学、化学、物理、英语和语文习题,这些都是6月的高考的核心科目。

 

他们都喜爱艺术,但是由于美国大学申请轻松一些,所以弗兰克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舞蹈、时尚和素描。甚至从他们的发型都可以看出区别:理查德的发型简单利落,而弗兰克的发型有点嬉皮士的风格,他时不时需要用手拨开眼前的长刘海。

 

 

这对双胞胎为各自的志向找到了不同的出口。弗兰克的英语非常流利了,他身上体现出文化的混搭,因为他可以在同一句话里引用18世纪中国的古诗来谈论21世纪纽约的时尚。

 

弗兰克说:“我最感兴趣的事情是结合和比较古代与现代的衣着款式。不仅仅是中国古代,也包括欧洲古代。”

 

理查德和他的兄弟一样见过世面,具有国际视野,但是他感到对自己成长于其中的国家和文化具有一种责任。他说:“如果每个人都去了美国,那么中国就永远得不到真正地发展了。中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比如儒家和道家思想。可是它们都没得到完整地阐释。”

 

那些宏大的愿景,促成了兄弟俩不同的考学选择。但首先,他们必须考进去。

 

 

中国的大学录取是由历时两天令人疲惫的考试决定的。有时高考会被类比作美国的SAT,但其实两者没有可比性。高考是在高中的终点吸收一切的黑洞,十几年的教育积累使得中国高中看起来更像青年日托中心。

 

中国的父母——其中很多人成长于令人绝望的贫穷时代,往往把孩子的高考成绩看作是让家庭跃升成为中产阶级的一大机会(此外还能保证他们安享晚年)。因此,高年级学生经常每天学习超过12小时,每周学习六到七天。

 

几十年来,所有不想今后在工厂做工的中国青少年,都必须面对高考的挑战。但如今再也不是这样了。

 

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捐助减少,所以美国大学向国际学生展开怀抱,其中很多学生支付全额学费。

 

这一转变正好赶上中国新富阶层认为美国文凭是地位象征的时候。尽管几乎只有中国上层阶级才能去美国留学,但在美留学生的数量依然呈现两位数增长。2014至2015学年,在美中国留学生总数达到了304040人,是排名第二的印度留学生的两倍。

 

留学生中很多人,是因为惧怕高考转而来美国接受教育。理查德在制定他的每周复习时间表时面露苦色:他工作日在学校,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25分做练习卷,每餐休息一个小时。星期五晚上休息,但是在周六和周日常常都要花八个小时学习。

 

以中国的标准衡量,理查德的学校相对自由。它是中国最好的高中之一,要求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相比应试技巧,它更注重教学内容。

 

理查德说:“如果我发现我某件事没做好,不论我喜不喜欢它,我都想按部就班地做好。弗兰克不是那样……他很乐观。我真的无法像他那样享受。”

 

尽管备战高考令人精疲力尽,但它的优点是程序简单:只凭一个分数;只有一个入学标准。

 

 

弗兰克避开了中国高考,但他很快发现申请美国学校却非常复杂:大学预科课程、SAT考试、SAT科目考试、托福考试、课外活动、个人陈述和推荐信。

 

最后三项对中国教育来说完全是陌生的,让很多学生和父母不知道从哪着手。

 

幸运的是,弗兰克获得了申请顾问的帮助。由于申请美国大学的中国人数量猛增,所以中国涌现了一个帮助学生入学的新兴产业。这家“教育咨询”公司提供正规招生指导、备考、伪造课外活动、代写文章等服务,收费从5000美元至45000美元不等。

 

弗兰克的留学顾问,从他的个人经历里提取出值得撰文的主题,并帮助他校对终稿。他写了在家乡农村钓鱼的回忆,还有读奥茨的书激发灵感。

 

这些申请寄给了十个学校,包括纽约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华盛顿大学等。如果他被录取了,单学费就可能需要每年支付45000美元。理查德想考的中国顶尖大学,每年学费平均约为750美元。

 

 

他们的妈妈温迪·王女士非常愿意为美国的教育支付学费,因为她自己曾出过国。2013年,在国有银行担任高管的王女士暂停了工作,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了斯坦福大学,那里的知识和企业家力量让她“焕然一新”。

 

王女士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学校的开放性。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去做任何事: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几乎每个方面都是自由的。”

 

这与中国的学校及企业形成了鲜明对比,因为在中国仍需要服从权威。

 

尽管她支持弗兰克出国的决定,但是她对他未来将一个人生活在海外而且隔着很多时区感到担忧。王女士叹息道:“我唯一能看到的就是信用卡,看看他花了多少钱。我无法知道他是不是去上学了,有没有做作业,成绩怎么样。”

 

理查德的考试成绩很好,很有可能考得上北大或清华。但是由于北京最近的雾霾,所以他正考虑也申请一下香港的大学。

 

 

王女士的两个儿子选取了不同的考大学之路,她对两国的教育系统孰优孰劣持保留意见,但是她认为高考具有简单、透明的优点。

 

王女士说:“你知道高考有哪些科目,所以在高二高三时好好复习就可以了。很简单。即便父母不帮忙,把孩子交到老师手里就可以了。”

 

所有申请都寄出去以后,弗兰克说他对在陌生的国家展开未知的校园生活感到紧张。他说:“但这正是我感兴趣并且感到兴奋的事。”

 

(本文摘自《赫芬顿邮报》,本文编译:刘静雯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