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贯通之后,还缺一个文化地标
分享至:
 (2)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许文智 2018-05-06 09:14
摘要:在还江于民的同时,如果将滨江岸线打造成上海文化创新的大舞台,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市人大代表、三湘印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许文智

 

目前,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已全线贯通,这是上海市民得以共享上海最精华、最核心的黄金岸线,但是在我看来,还缺乏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文化地标建筑。

 

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我认为,现在到了加快在滨江岸线建设文化新地标的最佳时点,建议结合滨江岸线的综合配套功能落地,丰富滨水公共空间的文化功能,加快建设滨江岸线文化新地标,成为点亮上海文化品牌、闪耀滨江沿线的一束光芒!

 

建设滨江岸线文化新地标对打造“上海文化”品牌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品牌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承载着一座城市的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担当着为城市塑形铸魂的责任。上海未来要建成全球卓越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还缺乏打得响的文化品牌,纽约有百老汇、巴黎有红磨坊、伦敦有西区,上海还有不小的差距。

 

我们看到,国内部分城市近年来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张艺谋打造的《最忆是杭州》,让杭州在G20峰会后继续保持高热度;樊跃执导的长江漂移体验剧《知音号》,在汉江上传颂着武汉的“知音文化”。这些文化地标性演艺节目极大发挥了“讲好中国故事、展示文化魅力、助推区域发展”的作用,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使城市文化名片更加闪亮。

 

建设滨江岸线文化新地标也正好符合营造上海创业创新生态圈的内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通过全民参与推动文化创新,形成崇尚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对于上海来说,就是要着力建设与全球卓越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大都市。在还江于民的同时,如果将滨江岸线打造成上海文化创新的大舞台,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上海文创“50条”指出,激励创作、鼓励演出、繁荣市场,推动全市演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向世界呈现中国元素、讲述中国故事,着力打造亚洲演艺之都。而滨江岸线文化新地标项目符合文创“50条”精神,能够将传统产业和先进科技深度融合,能够将百年工业文明历史底蕴和现代时尚元素有机糅合,能够将海派文化和世界文化全面交汇,能够打造充满活力和张力的街区,不仅能带动“旅游信息、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住宿、观光游览、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会展”等八大旅游要素,且有助于支持文化创意、文化展示、文化演艺、文化市场发展,形成人才集聚、资本集聚、产业集聚、功能集聚的多元化格局。

 

建设滨江岸线文化新地标也是提升人民群众滨江体验感的直接需要。自滨江贯通以来一直被外界津津乐道,但老百姓从中能得到什么?从目前媒体普遍关注的角度,主要集中在一些硬件设施方面,如漫步道、骑行道和跑步道。但滨江公共空间的标杆意义绝不止于这些,它应该是宜漫步、可阅读、有温度的空间,市民群众在这里能得到各个层面的获得感,可以是身体上感官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思想上的。整个滨江段有复古的工业遗存建筑,有可爱的小品点缀,有齐全的体育锻炼设施,这些也不能完全构成体现城市记忆、文脉特色和鲜明特征的城市地标。上海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反帝爱国历史资源、抗战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近现代工商业文化资源等,滨江公共空间应当融入这些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表现,讲好上海故事,展示上海魅力,鼓舞上海人民。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王海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