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博世互联世界大会上,马斯克透露,电动汽车对于电力以及包括变压器在内的电力基础设施有着巨大需求。他表示,人工智能和电动汽车的增长可能会给电力和变压器供应带来压力。如今看,他的担忧已成为现实。
近日据多家海外行业媒体报道,由于AI技术的发展和北美制造业回流,变压器的产能变得紧张,交货周期延长。一些大型工厂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26年,交货周期从6-8个月延长到18-24个月,甚至更长。
变压器行业整体逆势而上,也让位于浦东金桥的上海日立能源电力变压器有限公司,成为全球市场的焦点——目前,上海工厂是日立能源全球布局中干式变压器技术最齐全的、应用场景最丰富的工厂。透过上海日立能源电力变压器有限公司热火朝天的生产线,可窥见全球技术革新正在带来新的行业增长点。
全球产能不足,上海工厂迎来新机遇
不久前,上海日立能源电力变压器有限公司成立30周年庆典在沪举行。相关负责人在会上透露,为满足能源转型的日益增长需求,日立能源计划于2027年前全球投资15亿美元以提升变压器产能。上海工厂的扩产也将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
1994年,上海日立能源电力变压器有限公司在浦东金桥建厂,从此和浦东这块改革热土共成长。30年来,这家工厂通过不断创新的变压器解决方案参与了国内多项里程碑式工程,如上海地标建筑环球金融中心、北京冬奥场馆,及高海拔的稻城亚丁机场项目等。
近两年,全球用电量激增,这给了日立能源新的发展机遇。“如果你注意看国务院今年6月份发布的《中国能源转型白皮书》,其中就提到了,到去年中国全社会终端用能电气化率达到28%,将来这个比例还要大幅增加,达到碳中和,有些机构预测要做到70%,想象一下这个用电量还得增加多少?”日立能源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赵永占说。
其中,用电需求增长较大的两个行业,是人工智能和新能源车。赵永占表示,目前行业里已有说法,人工智能最后的竞争是能源的竞争,而能源的消费形式则基本上为电能。“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进一步强化核心电网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同时也拓展一些新的能源业务领域。”
与此同时,另一个现实的情况是全球开始出现相关行业产能不足。“不光是我们,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电力相关企业都在扩产能来满足市场。未来几年内,日立能源在全球范围内也将迎来超过20%以上的人员扩容。从2020年起,我们在制造端也已经投入了30亿美元,除了扩充产能,还招募了新员工,投入了研发。”赵永占说。
具体来看,日立能源在西安的电容器厂去年搬入新址,今年又在扩建。重庆的变压器厂也是去年迁入新址,扩建在同步进行。不久的将来,位于江苏宿迁的新厂房也将建成。在厦门的高压GIS扩产的计划也在同步推进。
创新加速,中国工厂在全球市场仍有影响力
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下,上海日立能源电力变压器有限公司在绿色低碳和数字化领域的创新步伐也不断加快。
记者了解到,上海变压器制造基地是国内较早进入海上风电市场的干式变压器制造商之一。近年来,公司通过不断升级的海上能源产品组合,为国内多个漂浮式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去年,公司推出了全新的HiDry 66 kV海上风力发电干式变压器,通过更高电压等级产品为更大容量和功率的风电机组提供技术支持。日立能源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变压器业务单元大中华区负责人张建华介绍,行业内都认可海上风电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过,需求的快速变化也在倒逼创新加速。一方面,海上风电不断走向深海、远海,对电压等级要求更高;另一方面,由于深海、远海现场维护的工况是很苛刻的,大家对数字化的服务和产品需求也越来越多。“这些都需要依靠进一步的创新变革。”
目前来看,得益于创新能力,2024年,上海日立能源电力变压器有限公司的出口业绩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印度微软数据中心项目就采购了大量订单。
张建华透露,正因为上海工厂在日立能源的全国乃至全球布局范围内,干式变压器技术最齐全。“因此,尽管我们在韩国、越南、印度等都有工厂,但上海工厂依然有优势。即使受到加征关税影响,我们的产品在全球依然有竞争力。就上海工厂来说,我们的出口覆盖了近50个国家和地区,而且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影响下,出口态势向好,出口量仍在增长。”
赵永占表示,未来,中国的创新能力将继续增强,特别是将有更多技术得以拿到全球市场,成为全球通用的产品、技术或解决方案。“中国市场将始终是日立能源重要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