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长三角地区慈善联动机制启动,为孤独症青年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就业支持体系
 (9)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楠 2024-09-07 12:39
摘要:通过区域合作,整合资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孤独症青年就业支持体系。

9月6日,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公益论坛举办。论坛以“创融合,星启航——星青年职业发展路径的长三角经验探讨”为主题,聚焦大龄孤独症群体的就业难题,旨在分享交流成功经验与模式,携手推动长三角地区孤独症青年就业工作的创新发展。

会上,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上海市普陀区残疾人联合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江苏省慈善总会、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及上海觉群文教基金会共同宣布:长三角地区关于推动孤独症青年就业联动机制正式启动。

中国成年孤独症人士的就业率不到10%,实际数字可能比10%更低。大龄孤独症群体在就业上面临的挑战,亟须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该联动机制在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合作机制的背景下发起,旨在通过区域合作,整合资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孤独症青年就业支持体系,促进孤独症青年就业,实现其社会融合与自我价值。

越来越多“星青年”迈出就业第一步

在嘉宾分享环节,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与实践者围绕大龄孤独症青年的就业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作为闵行区孤独症群体有偿社会服务实践基地之一的‘亮吧咖啡’,目前已有近百家加盟店,提供了数十个就业岗位。”市慈善基金会闵行区代表处专职副会长鲍运刚介绍了闵行区的孤独症群体援助体系建设,在政府部门、慈善机构与社区的通力合作之下,为孤独症群体铺就了一条从简单劳动到有偿社会服务,循序渐进的就业发展路径。

中德融创工场总经理贾影博士站在社会企业的角度,介绍了十年来的心智障碍融合就业探索。中德融创是一家由太仓当地外企自发成立的慈善企业,为全国各地的心智障碍人士提供工作机会。在2023年人数最多时,中德融创直接雇用了34名心智障碍员工。这一数字在2024年降低到30人,但对中德融创来说这反而是他们的探索取得进展的标志:一些心智障碍员工离开中德融创,被推荐到其他企业就业,实现了从家庭到工场再到更广阔就业空间的不断发展。

浙江省海亮融爱心智障碍人士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何健带来的“PCF在融合就业中的实践与研究”分享,基于融爱星面馆项目的实践,介绍了“Partner(伙伴)+Colleague(同事)+Friend(朋友)”模式是如何帮助心智障碍人士在职场中适应环境、成长发展并获得情感支持。何健说:“就业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心智障碍人士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生活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其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在于让他们真正融入工作角色,不再是被边缘化的群体。”

上海觉群文教基金会副秘书长朱芯基于“点点星意”项目,分享了其在大龄孤独症人群融合就业路径上的探索。自2021年“点点星意”自闭症人群就业实践公益项目启动以来,致力于打造自闭症就业实践支持联动网络,签署了6家公益实践基地,以用人企业的角度出发,为孤独症学员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及就业实训,并已帮助32名学员踏上了工作岗位。此外,觉群文教基金会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一同,先后发起了包括此次“长三角地区关于推动孤独症青年就业联动机制的倡议”在内的3次社会倡议,致力于为孤独症群体搭建更为丰富的社会支持系统。

进入职场后依然需要持续专业支持

在圆桌交流环节,原上海市普陀区甘霖初级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兼校长张瑾表示,职业和劳动是息息相关的,学校与家庭都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并以甘霖初职开展的“保洁服务培训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特殊学校是如何为孤独症学生在学校阶段搭建真正有效的培养体系,让学生能够从技能上、心理上做好进入社会工作的准备。

闵行区吴泾慧灵社区助残服务中心理事长陈戎东肯定了特殊学校为孤独症孩子所提供的翔实有效的培训教育,但他同时指出,目前社会组织和学校之间的联合存在断档,他期望政府部门能够牵头建立孤独症群体的“人才库”,并将其开放给愿意接纳心智障碍群体的企业。他也期望不同地区的社会组织之间能够联合起来,通过资源、信息的共享来构建更有效率的服务网络。

而作为一家从创立之初就将融合用工纳入发展原则的企业,德国摩比世界中国区总经理李明表示,德国摩比内部会开展多方面的专业培训引导,这些培训并不是只针对心智障碍人群,而是面向所有企业员工,因为融合是双向的,与改变“星青年”相比,更需要改变的是企业提供的就业环境。

伍红的女儿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一种),从2018年庇护性就业实习开始,伍红帮助女儿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就业尝试,并最终成为德国摩比的一名员工。她分享了自己与女儿在此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指出孤独症青年的就业是持续性的问题,呼吁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包容与理解。

嘉宾们在交流中也提出了共同的难题,由于就业辅导员这一角色的缺位,孤独症患者进入职场之后缺乏持续、专业的支持。目前往往是由学校老师或者家长自己承担起了这一角色,但学校老师数量有限,家长存在感性因素,并且两者都缺乏企业用工及心理学知识,无法完全替代就业辅导员。但这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化问题,仍需更长时间的持续探索去解决。

此次论坛作为2024年“上海慈善周”的组成部分,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觉群文教基金会联合主办。

市慈善基金会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