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情谊深,上海援藏三十载。8月26日至28日,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率上海市代表团,来到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学习考察,深入医院学校、高原乡村、产业基地,察看对口支援项目落实情况和建设成效,广泛听取当地干部群众意见建议。龚正指出,上海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始终把援藏工作作为光荣任务和重要使命扛在肩上,坚持当标杆、做示范、走前列,坚持以民为本,注重“造血”,润物无声,久久为功,在新起点上把对口援藏工作做得更好,携手实现沪藏高质量发展。
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严金海,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陈永奇,自治区党委常委、日喀则市委书记达娃次仁,上海市副市长陈宇剑参加相关活动。
对口援藏30年来,上海坚持“民生为本、产业为重、规划为先、人才为要”,坚持项目资金只增不减,共实施项目2115个,有力助推对口五县脱贫攻坚和日喀则市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
上海市代表团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考察
推进医疗援藏,提升诊疗水平,是缓解偏远地区群众就医难的有效路径。26日下午,代表团来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察看门诊大厅、放射科、急诊大厅设施,了解医院软硬件建设及医疗水平提升情况。医院负责人说,上海累计选派10批次210名“组团式”医疗专家对口支援,还首创“以院包科”机制,13家上海三甲医院分别对口一个专科。在上海专家的“传帮带”下,培养出索朗片多、旦增达瓦等急诊专家,急诊科也成为自治区唯一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龚正说,要让上海经验与西藏实际相结合,加强带教培训,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不断提升看病问诊、科研攻关和医疗管理能力。
上海市代表团在中草药科普体验馆学习考察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民族团结的关键举措。在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代表团察看校园环境设施。学校负责人说,上海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让学校教学质量位居自治区前列,如今又动员上海20所学校与对口五县学校结对,还开展“点单式”送教下乡活动。在学校设立的中草药科普体验馆,孩子们正制作香囊、艾条,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龚正说,教育援藏意义重大,要不断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发挥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增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龚正听藏民桑珠一家说搬迁后的生活
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保障。在拉孜县查务乡吉角村,代表团走进展厅,了解该村易地搬迁历程、打造智慧社区等探索。在上海支持下,全村37户从4900米海拔条件恶劣的村庄搬到县城,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吉角村还与杨浦长白新村街道228街坊结对,学习基层治理经验,龚正观摩了两地连线交流。展厅隔壁,“上海工匠”郭秀玲正带领搬迁妇女从事氆氇编织,既增加了村民收入,还推动民族工艺走出国门。龚正说,要把沪藏一家亲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切实帮助农民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走进搬迁后的吉角村,牧民们白墙红瓦的新居前,格桑花正盛开。龚正走进藏民桑珠家,与一家人拉起家常,了解到搬迁解决了就医、就学、就业等问题。正在上中学的格桑加措说,以前上学要走40公里,现在只需七八分钟。得知他渴望未来到上海读书深造,龚正说,欢迎你来上海圆梦,并祝桑珠老人健康长寿。
增强产业“造血”功能,要挖掘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在萨迦县扯休乡高原农业(藜麦)示范点,金黄与深红色的藜麦长势喜人。龚正询问市场需求、产品开发等情况,负责人说,上海援藏团队链接在沪科研院所资源,成功试种高原藜麦,去年实现群众增收210万元,今年还将延伸藜麦产业链。在毗邻的藏红花种源种养基地,上海援藏干部和上海医药技术团队合作实现了藏红花种源突破,高原产藏红花药用有效成分超过国家药典标准40%,每年可为当地解决2000人次就业。龚正说,第一产业通过二产的深加工,三产的电商、乡村旅游赋能,可以实现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打造高原经济可复制的样板。日喀则是318国道重要节点,拥有珠峰等世界级旅游资源。在上海支持下,定日县珠峰北大门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今年建成。代表团察看珠峰景区规划展示馆,了解上海市文旅局援派干部推动援藏包机游,以及锦江国际集团与定日县开展文旅产业合作的情况。在定日机场,龚正还听取了上海机场集团参与定日机场设计、建设、运营的情况介绍。龚正指出,要挖掘当地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与上海企业、上海市场有效对接,以高原文旅产业为先导,以西藏特色产品为抓手,实现优势互补,引入社会资本,撬动产业升级,深化消费帮扶成效。
沪藏领导看望慰问上海援藏驻藏干部人才代表
在日喀则期间,龚正一行还来到上海援藏公寓,看望慰问了上海援藏驻藏干部人才代表。
本文照片均张春海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