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前沿风 > 文章详情
历时3个月训练,上海首个多语言多模态法律服务垂类大模型展示学习成果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24-08-20 20:55
摘要:为企业全生命经营周期提供风险预警和法治护航的“24小时法律顾问”。

“注册商标转让需要注意什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核实转让方是否为注册商标权利人……建议分期支付商标转让费……逾期付款的违约责任条款有……”

8月20日,在大虹桥营商服务中心举行的长宁区“AI赋能法智融合”法律科技多元应用与未来展望主题活动上,“宁宁AI法”法律服务数字人项目正式发布。该数字人是长宁区司法局与北京植德(上海)律师事务所、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上海首例惠企营商多语言、多模态专业法律服务垂类大模型项目,今年5月10日在上海法治文化节上首次亮相。

历经3个月、超过5TB的实务案例、裁判文书和法律法规等数据资源的集成式“喂养”,“宁宁AI法”已初步训练成为能够为企业“出海”提供涉外法律查询服务,为企业全生命经营周期提供风险预警和法治护航的“24小时法律顾问”,将首先为虹桥商圈内的企业和白领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

长宁区司法局副局长谢健介绍,此次推出的“宁宁AI法”尚属1.0版大模型,接下来,长宁区将聚焦“打造企业出海法律服务保障”和“构建长三角产业一体化数字服务供给”等两大服务链,将“宁宁AI法”数字人锻炼成助企业务拓展、护企茁壮成长的法律服务“好帮手”。

去年11月《关于推动上海法律科技应用和发展的工作方案》发布后,长宁区基于底蕴深厚的“数字长宁”产业基底,整合区内各类数字化资源,积极推动数字赋能政法领域改革,助力法律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活动现场,包括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在内的8家法律服务机构获得长宁区首批“大虹桥数字律所”先锋行动示范单位称号,以表彰他们在法律服务数字化领域的突出表现。

活动现场还成立了“上海市律协法律科技联谊社大虹桥实践基地”,将依托位于大虹桥营商服务中心的“大虹桥法治会客厅”这一载体服务功能,为法律科技项目孵化、产品研发、场景应用与交流研讨提供实训、交流和展示的窗口。

现场同步进行了法律科技五方合作共享协议签约仪式。谢健介绍,“五方合作”联动机制是长宁区积极应对政法领域改革,助力区域“法智”建设的又一新举措。该机制联动了政府、法律服务机构、数字(法律科技)企业、高校院所与行业组织等五方力量,通过签订协议,规范推进长宁区“政学企律业”服务联盟的建设,为区内各类经济主体的健康发展提供专业保障与科技支撑。

栏目主编:茅冠隽 题图来源:长宁区司法局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