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德黑兰遭暗杀事件已过去近两周,伊朗对以色列的复仇却迟迟未至。报复的具体规模和时间至今成谜,关于伊朗为何迟迟未动手的原因众说纷纭。那么,誓言反击的伊朗到底在等什么?
“箭在弦上”
与4月伊朗驻叙使馆遭空袭事件一样,伊朗连日来一系列的表态均指向这次报复行动不可避免。但不同的是,这一次,美国的情报显得有些不靠谱,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被打脸,他最初预判“24小时或48小时内”的事情并未发生,伊朗并没有按照美国的“剧本”走。
事后来看,这也是必然的,毕竟何时动手的主动权在德黑兰。“复仇”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何时何种手段打击何处,才是德黑兰需要慎之又慎考虑的问题。“伊朗将以合法和坚决的措施,让以色列因其侵犯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伊朗代外长巴盖里最新的表态更像一种语气升级的外交辞令,并未透露出更多的信息。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楚楚说,这一波以伊矛盾升级相较于4月颇为不同。此次遇袭者并非伊朗人,尽管伊朗和哈马斯均指认以色列是“幕后黑手”,但以方迄今为止并未认领。内塔尼亚胡与拜登已经暗示,倘若德黑兰大打出手,以方不会将事件定性为“打击报复”,而是会称之为伊朗在所谓“师出无名”情形下的入侵行动。
与此同时,伊朗束手束脚、迟迟未动手恐怕与其自身困境不无关联。1月,伊朗发生45年来最惨重的恐怖袭击;5月,前总统莱西意外坠机身亡;7月,哈尼亚在德黑兰遭暗杀……今年以来接连发生多起事件让本不平静的政局雪上加霜。张楚楚说,这一系列事件暴露了伊朗的安保漏洞,境外渗透甚至可能已影响革命卫队,这让内部整肃成为比打击报复更加刻不容缓的首要事项。当前伊朗需要再三评估对外关系剧变可能带来的内政风险。
此外,刚刚经历总统权力交接的伊朗,政坛暗流涌动。因路线不同而引发的派系分歧恐难快速弥合。张楚楚说,新总统佩泽希齐扬主张把更多精力聚焦于提振本国的经济,有意缓解同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希望减少伊朗对地区各类武装组织的投入,这与伊朗保守派政治家及革命卫队的路线相去甚远。而哈尼亚遇刺更引爆决策层的路线纷争,改革派强调直接对抗美以的利益损失,而保守派则奉行“被动只能挨打”的逻辑,主张“以牙还牙”。伊朗要拿出各派一致赞成的应对方案并非易事。
“顺坡下驴”
值得注意的是,在哈尼亚遇刺身亡后,哈马斯很快选出了继任领导人辛瓦尔,而举步维艰的加沙新一轮停火谈判重现曙光,各方同意于8月15日重启。在这个节骨眼上,当伊朗被问及会否将报复行动推迟谈判之后,已明确表态希望“在时机和方式上都不会损害潜在停火”,“首要任务是在加沙实现持久停火,我们也将承认哈马斯接受的任何协议”。而此前,伊朗最高领袖政治顾问沙姆哈尼曾指出,以色列杀害哈尼亚的唯一目的是寻求战争,并破坏加沙停火协议。张楚楚认为,沙姆哈尼说伊朗已经通过法律、外交和媒体程序为严惩以色列做好了准备,唯独没提“军事手段”,似乎已经有点找台阶“顺坡下驴”的意思。在行动上,伊朗没有第一时间动手,行动一再延后,本身也是有意降低民众和外界的预期。
但变化可能比预料中的来得更快。以色列情报界最新评估显示,伊朗已决定直接打击以色列,袭击可能发生在计划于15日举行的加沙地带停火谈判前发生。
美国此前早已放狠话警告过伊朗,如果对以色列发动“重大袭击”,伊朗新政府和经济可能会遭受“毁灭性打击”。与此同时,以色列反复“烘托氛围”,强调自己已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应对伊朗的反击。张楚楚认为,德黑兰当前的确陷入“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的尴尬境地。如果“只动嘴不动手”,地区军事强国形象往哪搁。不仅国内民间不满情绪可能加倍放大,而且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等周边非政府武装组织也可能对伊朗的“什叶派旗手”地位心生疑虑。如果出手后“用力过猛”,恐怕会正中内塔尼亚胡下怀,给了他鼓吹“伊朗威胁论”、拉拢美国削弱伊朗的借口。因此,如何能既达到报复目的给各方一个交代,又避免引火烧身避免全面战争,是德黑兰酝酿许久希望拿出的平衡方案。
栏目主编:邵辉 吴宏浩 题图美编:朱伟 片头设计:张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