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金融,就是要以“三个更加注重”,构建金融稳健力、金融创新力、金融引领力,在稳健基础上创新、在创新基础上引领;就是要以“三个更好适应”支持中国式现代化金融高目标改革、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向世界展示中国金融力量、贡献中国金融智慧。
一是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提升中国式现代化金融的稳健力。有法可依的监管行为和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是系统集成式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金融稳中求进、行稳致远的重要实践。更加注重系统集成赋能中国式现代化金融的稳健力意味着要形成稳健的“国家资金流”,为强国建设需求积聚资金和配置金融资源,树立和增强国家金融公信力;意味着要形成稳健的“社会资金流”,赋予国家经济活动持久的发展动力,凝聚和巩固社会金融互信力;意味着要形成稳健的“个人资金流”,以优化个人全生命周期资金管理为核心,确立和彰显个人金融自信力。
二是要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提升中国式现代化金融的创新力。金融创新本质上是包含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一种经济构造力。金融创新不是被动地配置资源,而是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也是创造性地利用防范手段、分散渠道、化解能力规避可能产生的金融市场风险,通过金融衍生品的设计和使用对冲特定风险,通过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分散单一市场或资产类别风险,构建更加稳定的金融运行环境;还是破立并举、边立边破构建满足经济发展提出的更多投融资需求的新模式、连接全球创新资金与构建离岸金融新体系、支持颠覆式技术创新与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新平台、拓展针对经济创新活动的保险与再保险市场和业务作为控制创新风险的新手段。
三是要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提升中国式现代化金融的引领力。金融引领力是凝聚共识与合力以“+金融”的方式实现国家经济利益最大化,准确把握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趋势。应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同时能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人民币国际化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以现代化金融资源引领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履行战略使命、进行市场化改革;引领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
四是要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更好适应,支持中国式现代化金融高目标改革。经济活动主体是人,金融需要为人的全生命周期以及人与人之间建立的生产关系服务;金融需要为以人为本的新质生产力及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服务。因此要有针对性地供给满足人青年时期的教育金融需求、中年时期的消费金融和普惠金融需求、老年时期的养老金融需求,构建涉及人生命全过程的民生金融体系;要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发展耐心资本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平等便捷的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五是要推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适应,支持中国式现代化金融高质量发展。当前中国金融创新监管还存在监管机构缺乏独立性、监管协调性较差、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存在模糊地带和滞后性、监管技术有待提升、监管创新乏力等突出问题。为了给金融市场创新保驾护航,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应注重监管政策供给的质量。监管的内容上要注重上市公司监管、医保基金监管、地方债务监管、外汇监管、全口径外债监管和数据跨境流动机制下的数据安全治理监管;监管的形式上要注重长效监管、全流程监管和中央与地方协同监管;监管的机制上要注重构建公平统一监管和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六是要推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适应,支持中国式现代化金融高水平开放。鼓励和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以跨境资金流市场化引导配置全球性资源,进而推动国家的物质财富国际化增长,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金融高水平开放是以资金跨境自由流动为纽带,引导资源、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流转,并与当地生产要素结合,助力实现强国梦。但是金融高水平开放不是要以自由化便利化打破国家治理固有的框架边界,而是注重开放条件下金融安全机制建设,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促使人类社会未来持续向上向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社科院应用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