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前沿风 > 文章详情
区委书记访谈 | 青浦赵惠琴:打造上海对外服务门户城市和长三角一体化节点城市
分享至:
 (1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茅冠隽 2018-01-13 06:30
摘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源要素的流动更加自由、充分,必将催生更大范围的区域分工合作。这种以相同或互补要素禀赋为基础、以共同发展目标为纽带的区域融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必然选择。但在现有体制格局下,还需进一步打破“边界效应”,推进“行政区经济”转向“区域经济”发展。

【小编说】

2018年的大幕已开启,进入新时代,上海要担起新使命、实现新作为。对上海各区而言,如何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着眼构筑上海发展的战略优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一道至为重要的“思考题”。近期,各区纷纷召开了务虚会、区委全会、区两会等,对于上述“思考题”,不少区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富有特色和亮点的“解题路径”。大风起兮云飞扬,上观区情频道记者通过对区委书记们的访谈,传递各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决心、勇气和路径——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前不久区里的工作务虚会上,您提出青浦“要用发展的眼光打造‘上海之门’的形象”。这是基于什么考虑?

 

赵惠琴:我们要打造的“上海之门”,主要面向长三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客观规律要求。青浦背靠虹桥综合枢纽,面向苏浙广阔腹地,是上海唯一一个同时接壤江苏和浙江的行政区,是沪苏、沪杭、沪皖南等多条发展带的交汇点,应当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

 

近年来,我们自觉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提出将青浦努力打造成为上海对外服务的门户城市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双城”定位。我们要进一步利用并放大青浦区位优势,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中争取更重要的地位,发挥更大作用。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以前说青浦是“上海之源”,侧重的是“过往”和“内部”;现在谈到“上海之门”,侧重的则是“将来”和“外部”。门外,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赵惠琴:对。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源要素的流动更加自由、充分,必将催生更大范围的区域分工合作。这种以相同或互补要素禀赋为基础、以共同发展目标为纽带的区域融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必然选择。但在现有体制格局下,还需进一步打破“边界效应”,推进“行政区经济”转向“区域经济”发展。

 

青浦有上海第一人、第一米、第一水、第一港,创新与开拓是老祖宗留下的最为宝贵的财富,我们要继承发扬。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化、上海城市功能布局的调整、重大产业平台和交通枢纽设施的建设,青浦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日益显现,正从“上海之源”走向“上海之门”,更要立志成为“上海之魂”。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谈到区域协同,交通问题绕不过去,“断头路有没有通”是区内区外人都关心的问题。这方面青浦有何动作?

 

赵惠琴:最近的大动作,当属轨交17号线去年底开通试运营。为更好发挥轨交17号线的作用,我们在站点综合开发、公交线路配套、产业和文化规划等方面都做了提前布局,比如站点开发300多万平方米、调整新增70多条公交。未来,这条轨交线路将是青浦新一轮发展的重要“生命线”。对接长三角方面,我们将积极呼吁17号线向西延伸,对接苏州轨道交通S3线。

 

青浦区内有7条高速公路,作为上海郊区首条快速路的崧泽高架西延伸工程加快建设,预计2019年通车,通用机场和沪湖高铁也在规划中。尽管长三角的快速通道不少,但交界区域仍有不少“断头路”,制约了邻近区域的深度互动。对此,我们已经梳理出盈淀路、新太路等14条区省对接道路,青浦境内新建和改扩建长度达到65.3公里,总投资达到54亿元,其中8条道路已经列入十三五规划正在实施。目前已经启动的崧泽高架西延伸工程,我们也已着手研究进一步向西延伸到昆山,强化虹桥商务区的辐射功能,逐步形成“同城效应”。我们还将协同推进安亭-白鹤-花桥城镇圈建设,通过区域协同共建共享推进社区生活的便捷化,实现跨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交通“血脉”接上了,区内外沟通交流会更顺畅,这将怎样影响青浦的产业布局?

 

赵惠琴:沪苏浙皖四地发展禀赋各异、优势互补——上海科技创新能力强,浙江市场活力强,江苏实体经济基础好,安徽后发潜力很大。总的来看,目前长三角产业趋同度仍较高,我们想按照“研发在上海,生产在外面;头脑在上海,身体在外面;关键制造在上海、一般产业链在周边”的要求,促进青浦与长三角其他区域的产业耦合。希望市级层面加强统筹和对接力度,支持青浦目前具有一定基础的会展服务、现代物流、人工智能以及环淀山湖区域文旅体健产业能和周边区域协同发展。

 

我们也要积极在“放管服”改革上向周边区域学习,提供更优的营商投资环境,力争把青浦打造成为上海效率最高、最具制度竞争优势的地区之一。青浦正在做“引”、“建”和“赶”三篇文章:“引”,主动出击引项目,重点关注大企业,用好青浦的产业基础、平台载体,加紧对接;“建”,即抓平台经济,当前,会展服务、北斗导航、快递物流、民用航空四大平台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未来五年打造6到8个有产业内容、有整合能力、裂变效益的产业功能平台,力争形成2到3个千亿级、4到5个百亿级和一批十亿级的平台经济发展格局;“赶”,园区二次开发要全面推进,加快淘汰三高一低落后产能,推动低效产业转型升级。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青浦是水乡,流动的水域天然具有“区域协同”的属性。在淀山湖联保共治方面,青浦有哪些举措?

 

赵惠琴:青浦区有淀山湖、太浦河、吴淞江“一湖两河”是跨省域的,太浦河还是上海的一级水源地。生态环境是一个系统,一定要联保共治。青浦要主动对接,配合市里,推动“一湖两河” 周边及沿岸地区原有工业逐步退出,不再新增城镇和工业污染入湖入河,建立上下游水资源保护协作机制,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等。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青浦区多年来围绕水治理作出了很多努力,甚至牺牲了不少眼前利益。现在回过头去看,这件事“划得来”吗?

 

赵惠琴:青浦最大的特色就是生态好,我们要保护生态,不断提升生态承载力,不仅仅是水治理,还要建立水、绿、气联动保护机制和农、林、水联动建设机制。有了生态优势,才能转化为发展优势。《上海2035》规划将淀山湖地区列入四大战略协同区之一,明确要联合打造世界级水乡古镇文化休闲区和生态旅游度假区,并适时联合申报世界遗产。在今后的“国际著名湖区”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加强环淀山湖合作开发,特别是合作全面贯通环淀山湖岸线,如谋划举办长三角环湖国际马拉松等体现一体化发展的赛事活动等。我们要围绕湖区这个重点,把生态优势、生态资源转化为竞争力。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青浦正在打造环绕淀山湖新城的“环城水系公园”,大家都充满期待。

 

赵惠琴:青浦区水资源丰富,河道众多,其中四条骨干河道——上达河、油墩港、淀浦河、西大盈港形成了总长内侧21.2公里、外侧23.7公里的青浦城区环城水系。环城水系公园就是利用这一水系,结合周边景观及新城规划,重点打造的亲水休闲公园。这是一个环境改善的提质工程,是青浦区的重大民生实事工程,还水于民、还景于民的同时,也是进一步瞄准长三角一体化,定位门户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品位、打造青浦新城核心区的重大战略举措。全部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基本完成。

 

生态好了、产业强了、城市发展品质品位提升了,一座“门户城市”才算有了“对外服务”的能力。我们还将积极抓好百老汇剧院、虹馆、“世界你好”美术馆等项目落地和建设,并加快引进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博物馆西馆等市级医疗卫生、高校科研院所和文化体育功能设施,提升青浦的自我服务能力和近沪服务能力。

栏目主编:王志彦 文字编辑:王志彦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青浦区 供图
版面设计: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