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这一回,江帆要演一个网红女主播。
为此,她采访了许多90后美少女主播,有时候见面聊,有时候打电话。
“不少主播一上来就跟我说,我知道这件事情很low,我知道你做这件事就是想来批判我们。但有个很率真的女孩,我很喜欢,她说她没觉得这件事有什么不好。所以我希望这个作品能从价值观的判断中跳脱出来,只是把我了解的女主播,我看到和思考的东西,呈现到舞台上。”
编剧庄稼昀给作品起名《流量》。网络流量、手机流量、买流量、冲流量、刷流量……似乎这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部分了。
刘晓靓也随之诞生了。这是江帆和庄稼昀虚构出的一个网红女主播,是直播经济大潮中的一员。她和她的团队在直播产业链条中挣扎浮沉,试图摸清游戏规则。刘晓靓在手机屏幕前是什么样的?独自在家又是什么样的?她如何在线上和线下转换自己的身份?如何获得归属感和自我价值? 江帆说:“刘晓靓就是互联网流量中的一粒细沙。不管你看没看见,她曾经有那么一刻闪烁过,又终究归于大江大海。”
但刘晓靓又不仅仅是一个网红女主播,她也是生长在网络时代的你我。江帆从她身上提取出年轻一代身上的一些关键词。比如“宅”,天天叫外卖、房间一团乱,但实在要出门的时候倒是人模人样。通过提取这些关键词,她编排延伸出这部剧的舞蹈动作。
1月5日-7日,《流量》将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实验剧场上演。要不要同步进行网络直播呢?江帆犹豫过。在她看来,互联网和剧场本来就是一种矛盾,网络直播对艺术家、对进剧场的观众来说是一种冲击和伤害。但再三考虑后,她还是决定在确保作品版权和买票观众权益的基础上对《流量》的现场演出进行部分直播。“本来就是一部探讨直播的作品,不用上直播的手段好像有所缺失。也许,直播对剧场的冲击和伤害本身也将成为《流量》的另一种意味。”
▼
2
江帆今年29岁。从上海戏剧学院舞蹈编导系毕业后,她在上海歌剧院工作过,后走上独立艺术家的道路,先后创立“前空帆剧场”和“三种碗合作社”,探索舞蹈剧场。
她2014年的作品《折影》,没用常规的舞台灯,而是用舞者手持的光源去照亮细节,营造氛围。当人们津津乐道于《折影》中光影的实验性时,江帆坦言,这都是被“贫穷”逼出来的。离开体制的她遇到过很多困境,钱是其一。剧目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绞尽脑汁地节省成本,在诸多限制中反倒生成了自己的风格。
运用非专业舞者,看上去也是省钱的好办法。江帆2016年的作品《饭桌》中,设定了两个相互关联的角色。一个男人,曾经是专业舞者,现在成为了微微发福的餐厅老板,另一个女孩,是餐厅里的厨师,在这之前没有舞蹈基础。然而,那个女孩儿在舞台上却呈现出一种专业舞者身上感受不到的能量,一种向地而生的质朴,一种撞击。
江帆常常自嘲“贫穷剧场”,一切都要就地取材,团队成员常要一人多专。5月,《流量》的内测版已经在舞蹈中心上演过一次,邀请了100位观众进场观看。那场演出中,灯光设计师埃德温·范·斯蒂伯格同时身兼演员和视觉设计的身份。视觉设计呈现出一种粗糙的质感,不过那正是江帆心目中二次元的质感,网络世界的质感。等到正式上演的时候,《流量》才终于有了专业的视觉设计团队。
离开体制,面临种种朝不保夕的压力和困顿,江帆只能丢掉从前的懒散,时刻努力让自己不被击垮。“自由意味着失去控制,我以前是个超懒的人,但现在我必须给自己更多的约束。我的方式就是一个戏一个戏接着做,不断自我生长、自我批判。比如我会问自己,《折影》是不是还是太刻意追求肢体上和视觉上的东西,《饭桌》在舞蹈语言的运用上是不是有一丝轻率了。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渐渐找到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跌跌撞撞寻找到自己的方向。”
江帆的坚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流量》成为上海国际舞蹈中心青年孵化平台首个委约作品。舞蹈中心剧场项目总监陈理说:“江帆的《折影》和《饭桌》都在舞蹈中心演过。她的创作理念和现在许多编导不太一样,她一直在坚持,我们希望能呵护她可贵的想法。”
▼
3
陈理所说的“不一样”,在于大多数青年编导都在进行着肢体先行的探索时,江帆却越来越多地关注社会议题。“在学校的时候,你关注的是个人,是身体的运动。毕业之后接触了北京草场地、上海组合嬲以及国外许多实验剧场,开拓了视野。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本身也会遇到许多问题。通过我的作品,我首先做的是解决我个人的问题。你从个人出发,在社会环境中去讨论问题,自然就是在讨论大众议题。”江帆说。
《折影》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观众跟随一个失意男人自杀后的灵魂游荡,看见“折腾在生活大流中的人群”。其中有个片段,一名出租车司机坐在前排一动不动,身后不断有乘客上车下车,更迭变换。江帆说:“这就是生活的一个剪影,这个段落我们排了两个小时就排完了,从此再没有改动过。”
《饭桌》看似在讲食物是如何被烹调摆盘端到饭桌上的,其实是在讲艺术家是如何被包装以呈现在大众面前的,这来自于江帆对艺术家身份的审视。“我们每个人都好像桌子上的一道菜,因为不同的食材、不同的酱料、不同的烹调方式和摆盘规格,而被标上了不同的价格。作为一个年轻舞者,你不管出名不出名的,被放到剧场里,自然有一个包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如何才能不丢掉真实的自己呢?在不同环境,不同行业中,什么是噱头,什么才是真正发光的金子呢?”
最新的作品《流量》则是江帆对自己女性身份的审视。它通过网红女主播这个互联网时代鲜明的女性符号,探讨年轻女性在这个商品社会中的地位。“我相信,一个创作者只要真诚地去和观众分享其遇到的问题,总会引起共鸣。我们所遇到的最重要的问题,无非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儿。就像刘晓靓,这个手机屏幕前的二次元美少女。她知道她是谁,她从哪里来,但她要到哪里去呢?这是留给观众去思考的问题。”
刘晓靓最终要到哪里去?
江帆也不知道。她只知道,以刘晓靓为代表的秀场主播,近两年飞快上升至顶峰之后又飞快地走下坡路了,游戏主播开始成为流量担当。互联网的世界就是这样,你方唱罢我登场,飞速更迭。一切也许还没到要去下结论的时候,江帆只是将网红女主播刘晓靓呈现在舞台上,让观众审视互联网时代的一粒细沙,想一想我们正被什么样的浪潮席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