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有的以“陪诊”之名,行“黄牛”之实!灰色地带中的“陪诊员”出路何在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钱菊英 2024-03-01 19:51
摘要:细化“陪诊”服务需求,界定“陪诊”服务边界,并提供服务保障

近年来,医疗机构正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便捷就医数字化转型。由于就医新模式存在一定使用门槛,老年人、行动不便人士、异地就医人士等对陪诊服务需求日益迫切,在医院帮助特定人群就诊的陪诊服务也应运而生。

目前,陪诊服务存在形态为纯公益性的医院志愿者和纯市场化的社会“陪诊人员”,前者数量有限,后者行业资质尚未明确——2022年10月1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 年版)》,“陪诊员”未被收入其中,此外还存在缺乏规范性、制度性管理等问题。

“陪诊员”服务存在灰色地带,一旦发生纠纷,既损害消费者权益,也影响医院的正常就诊秩序。甚至有部分机构或人员以“陪诊”之名,行“黄牛”之实,妨碍医疗公平。如何细化“陪诊”服务需求,界定“陪诊”服务边界,并提供服务保障,规避乱象,成为迫切且必须解决的新课题。为此建议——

第一,推动陪诊行业资质认定,落实各方监管责任。建议将陪诊师工作范畴纳入最接近的一项官方职业——社群健康助理员,该职业于2020年7月被人社部纳入新职业行列,其工作内容包括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缴费、取药、陪同检查等协助服务。同时,尽快明确陪诊职业监管主体,加快制定陪诊人员准入资质(持证上岗)、服务标准等,确保陪诊行业的安全和高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帮助患者寻找有资质的陪诊服务,同时也对有准入资质的陪诊人员进行专业性和规范性监管,确保患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第二,探索保险偿付机制。逐步探索将有准入资质的陪诊人员提供的陪诊服务或陪诊环节部分服务纳入基本医保范畴,以基本医保、商业保险和自费相结合的形式,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促进医疗保险向健康保障转变,满足医疗服务的社会性、公益性特质。可以从对陪诊需求比较迫切的特殊老年群体(如空巢、独居、孤寡等老人)开始试点。

第三,强化属地及行业综合监管,确保医疗服务高质量。建议对于陪诊服务这类行为进行综合性干预,做到既满足社会需要,又能且行且规范。其中包括资质审查、实名认证、规章制度服务类别、服务流程、服务内容等。医院层面,可在智慧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云陪诊”等服务,替代部分人工服务,让就诊者通过智能终端就能体验完整的诊前须知、诊中引导、诊后提醒等服务。对于部分只能通过人工服务的项目或需要优先照顾的群体,医疗机构必须具备底线思维,不拒绝持证上岗的陪诊服务的介入,但也不接受扰乱就医秩序、影响公平就医的行为,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系市政协委员)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洪俊杰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