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上书房 > 文章详情
郑纳新 | 今天它仍是感受历史的重要文本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学文 2024-02-24 08:00
摘要:让我们一起打开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走进“暖水屯”这个风云际会的小社会。

“重读经典”书评系列首篇,重温了柳青创作于60多年前的《创业史》;今天,再让我们一起打开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走进“暖水屯”这个风云际会的小社会。

■作品落地后判断存在差异

在太行山脉的北麓、燕山山脉的南端,有两条古水,一名桑干河自西南向东北,一名洋河(古称修水)自西北向东南,从两大山脉抵会之地穿越而出,然后汇合向东。两河周边形成一个并不宽豁的盆地小平原,西属涿鹿,东属怀来,相传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曾在此争锋,史称涿鹿之战。民国时期这里属于察南地区,抗战胜利后,我党就在这里建立了政权。1946年“五四指示”下达,新老解放区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此时滞留在张家口的作家丁玲就近参加土改工作,从7月到9月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她先后参加了怀来县的辛庄、东八里村和涿鹿县的温泉屯的土改,由此亲历现代中国农村社会的这一沧桑巨变,目睹了芸芸众生在这一历史变迁中命运的转折和心绪的浮沉,遂有创作长篇的心思。

年轻时的丁玲

经过10个月的写作和修改,1947年9月,这部名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20万字长篇小说总算完稿,丁玲送给周扬审阅。这是她自1936年奔赴红色根据地以来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她怀着满腔热情期待着革命同行的肯定、赞赏。谁知丁玲并没有得到任何回应,见面时周扬也只字不提,从其他途径传来的消息则是周扬对此作并不满意。1948年初夏,适值丁玲要去西柏坡,就把书稿带到了那里,经过更多更权威人物的审读、讨论,事情才有了转机。9月,前往欧洲参加第二届民主世界妇女代表大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丁玲随团滞留在哈尔滨等待出国,她在那里见到了光华书店刚刚印出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重读《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段出版往事倒像一条清晰的红线牵引着我们重新进入文本,重回那个时代,重新感受我们的前辈如何思考社会、如何改造社会、如何书写时代、缘何产生差异、如何寻求统一。我以为不必猜测这里有多少人事因素的影响,那些致力于民族和人民解放的革命者多已超越个体的有限性,他们有足够的胸怀欣赏和接受一部同路人的作品;也不用怀疑周扬的文学鉴赏能力,以他在文学翻译、理论教学和批评方面所表现的修养,对一部叙事作品的判断不会离谱。问题只能出在对作品内容是否有益于革命工作的“认识”上。事情恰恰如此,丁玲当时从侧面得到的信息是周扬认为书稿存在同情地富的倾向,程仁与黑妮的恋爱又是反阶级的。

■从所见所感出发的描写

“五四指示”即《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是解放区开展土改工作的指导文件,是当时解放区最大的政治,如果写土改却有同情土改对象地主、富农的倾向,那不仅不合时宜,而且站错了立场。所以,要追问的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否确实有在政治上同情地主、富农的倾向,或者说作品中哪些内容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印象?

故事发生在涿鹿县一个叫暖水屯的村子。这个村子在桑干河的下游,土壤肥沃,水渠灌溉,粮果两宜。抗战时期雇农张裕民接触了八路军,又入了党,在村里秘密发展党组织,抗战胜利后党在这里建立了基层政权,张裕民是这个村子的党支部书记,佃农程仁是农会主任。“五四指示”下达后,区里派以文采为组长的工作组来暖水屯领导土改工作。狡猾阴狠的地主钱文贵处心积虑破坏土改,蒙蔽村民;察南又正处于国共争锋的拉锯地带,农民希望获得土地,又有顾忌,害怕还乡团。文采能力和经验都不足,对情况判断不准,暖水屯土改进展不顺利。县委宣传部长章品前来指导工作,他熟悉情况,经验老到,作风明快,注重调查研究,懂得引导和教育干部,果断调整村干部,重新划定成分,确定恶霸地主钱文贵为主要斗争对象。暖水屯的土改终于胜利完成,分得土地的农民一片欢腾,踊跃参加支前。

丁玲全程亲历了察南地区的土改工作,熟悉情况,有着热气腾腾的生活经历。她从所见所感出发,描写了这一重大现实事件,塑造了一批不乏粗糙但在土地改革中勇敢和坚强起来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一批稚嫩但充满热情和希望的青年农民形象,一批在土改中艰难走出个人狭小天地并走向新生活的老一辈农民形象,还精心塑造了一个从怀疑走向认同土地新政的被划为富农的富裕中农顾涌的形象。作品通过这些在社会变革浪潮中觉悟并行动起来的农民形象,展现了乡村人民在党的引导下,突破自身的思想局限和行动惯性,学会思考自身的地位和命运,争取土地主权,追求平等、自由与解放的过程。这既是革命思想在底层民间社会的传播,又是现代政治理念对普通民众的启蒙,是在传统乡村社会里的现代性的萌芽和生长。

■清醒的辨认和甄别

丁玲意识到现实中地主群体的多样性及其分化,而进行了清醒的辨认和甄别,在政策的区别对待下出现了不同的命运分际。全书出场的地主除钱文贵之外,还有江世荣、侯殿魁、李子俊、许有武等,他们各有来源,各有特征。这种对农民和土改对象不做脸谱化、符号式描画,而展开有深度、多层次的透视,写出了真实的乡村传统和民间伦理,从而写出了土改工作的复杂性,提出了对基层政治工作的更高要求。

作品对隐藏在经济和权力结构背后的政治实质有着敏锐的洞察,对刚刚起步走向新社会的农民和乡村干部的心态的捕捉是准确的。她看到了农民与土地的亲情,希望得到土地的普遍心声,也看到了乡村观念、政治局势对他们的影响。作家没有理想主义地化约这一切现实状况的客观性,而是精密地组织在自己的经验、感受、思考和文学想象之中,置于秋色旖旎的桑干河畔,交织成一幅绚烂明快的变革画卷,刻画了革命的铧犁深入乡村社会的生动过程,记录了时代的步伐如何从这里踏越奔向前方。作为第一批写土改题材的叙事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严峻有深度的现实主义叙事,完成了一种丰厚绚丽的文学风格的创造,开拓了解放区文学的新格局。

老年时的丁玲

这种新格局集中体现在作品对历史正义、独特个体命运和普遍工作叙事的整体性把握上。在丁玲的视野里,土改的本质合法性和历史正义性远远高于革命的策略性,所以她较少关注土改的外部性问题,她全力从乡村固化结构中揭示不义社会的面向,提出了对物质丰足、权力平等、制度合理、道德充实和依法治理的期待。如果说丁玲在暖水屯的土改叙事中将这一现代化语境中的民族、国家和社会重建问题呈现为一种历史正义,那么故事中的那些具体人物的命运则显示出独特的个体性,透露出作家深厚的人性关怀和深邃的命运思考。历史关注的是社会变革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文学关注的则是社会变革中的人的生存状态。丁玲对那些“僻处于政治生活及历史之外”(谢觉哉《民主政治的实际》)的乡村民众怀有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他们数千年来生活在专制社会底层,在沉重的地租、劳役、赋税、官吏和劣绅欺压之下,长期处于孤立、卑屈和麻木的境地,革命浪潮卷来后,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从畏怯、彷徨到勇敢投身社会变革,他们在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乡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民众的崛起是现代中国最激动人心的事件。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作家所寄托的革命工作需要清醒的理性、正确的决策和深厚的人本关怀,而要做到这些关键在于政治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实际能力。作品第三个值得特别重视的内容就是革命工作叙事,这也是解放区文学一个显著的特色,对当代文学的品质和形象影响极为深远。作品对土改政策的运用是极为谨慎、恰当的,“五四指示”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和不侵犯中农土地的要求,在小说中也都有精准的体现。小说还提出了一些需要特别重视、审慎处理的复杂问题,如阶级成分划分标准问题、干部素质问题、暴力倾向问题、地主子弟问题、个人成分与家庭成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显然是丁玲们在初期土改工作中碰到的但那时还没有明确政策规定的实际问题,需要革命者从实际出发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丁玲没有无限拔高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思想觉悟,看到了他们在现实斗争和乡村生活中的各种顾虑,她通过塑造自我感觉好、长于夸夸其谈的“浮在革命表层”的文采的形象,展示了缺乏经验、能力和思想上的教条主义、认识上的主观主义是如何影响实际工作的。丁玲不是赵树理那样专业的问题小说作家,但她还是提出了一批非常独特又比较敏感的现实问题。

■贴着时代脉搏写出人民心声

丁玲是五四后崛起的代表性新文学作家,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里,我们可以很强烈地感受到丁玲对文学品质的追求,这种“精品意识”成为丁玲文学创作的内在稳定性的特质。

认识丁玲作品的内在稳定性,我认为要高度重视三个方面。一是对人民的深情。丁玲早年的写作主要是出自知识分子对光明的追求,投入革命大熔炉之后,她扑入人民的苦难与奋起之中,成为人民的作家,她后来回忆土改结束离开温泉屯之前去看望刚刚获得土地的农民,“这些生气勃勃的人,同我一道作过战的人,忽然在我身上发生了一种异样的感情,我好像一下就更懂得了许多他们的历史,他们的性情,他们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我好像同他们在一道不只二十天,而是二十年……”正是这种与人民的深情,丁玲才会想人民之所想,忧人民之所忧,贴着时代的脉搏写出人民的心声。二是她对人性的天然敏感和细腻再现。丁玲喜欢观察并思考人性,重视对心灵的深度发现,小说刻录着作家对人性、人情和生命的洞察,从而保留了一份难得的现实主义革命文学的温情文本,影响了更多作家。三是对艺术美的追求。丁玲有着很高的美感,她写作重视感受,用笔灵动,讲究意境塑造,山川城郭,视野所及常成画面,乡风市声,点染勾勒即成风景,清晰而有层次,而风景中有人物,有心语,有看不见的思绪。她擅长捕捉意味隽永的瞬间,加以言语、神情和动作的描画,展现人物心灵的变动;再加上跨越性的情节、小篇章结构、繁复的思想底蕴、朝气蓬勃的生活内容,整部作品洋溢着一种浓郁的抒情气息和新鲜、绚丽的审美品质。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现代中国文学的精品,它至今依然是激励人们感受历史、理解生活,重温那种伟大的奋斗和追求、那些美好与卑微的梦想的最好的读物之一。虽然也许是由于出场人物过多而内容的组织相对不足,部分人物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个别情节略显冗长、缺乏张力,但这都不影响它整体上的成功。在解放区文学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富有诗情画意,文笔坚定而不游移,深入而不肤浅,紧致而不弥漫,写革命却不见革命的生硬,写变革却不见变革的聒噪,写颂歌能够发自肺腑,写命运看得见层层涟漪,作家以对时代锋芒的丰富感知和对命运的柔性眷怀,照亮了现代生活,也照亮了我们的文学世界,成为今天回视往昔、诠释历史、思索未来的重要文本。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丁玲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