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五个新城”转型示范引领项目——“数字江海”正在积极建设中。这是奉贤区“一号工程”,项目总投资约300亿,总规划面积约2060亩;自2021年起,计划分7期、共10年完成建设,旨在以数字化技术建构地上、地下、云端“三座城”,在奉贤新城打造上海首个城市力全渗透的数字化国际产业城区。
日前,“数字江海”数字孪生城市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数字江海数字底座”完成一期建设上线,预计今年春夏伴随“数字江海”产业城区一期物业的交付正式投产使用,将以数字孪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核心技术,实现园区数字化与产业数字化的结合,构建赋能产业发展的数字化平台,推动特色产业集群聚集,赋能奉贤区既有优势产业,将数字化落实到园区的开发运营实践中。
如果将“数字江海”产业城区理解为一台电脑,那“数字底座”的正式上线,即意味着这台电脑的核心运行系统已安装完毕,为最终实现以“数字蝶变”促“城市蝶变”,打造数字化转型的创新示范区提供重要技术基础支撑。
提升园区数字化管理水平,打造更优的产城融合与营商环境
来到数字江海招商展示中心,导览机器人打开一扇科技感十足的大门,沉浸式展厅将参观者带入数字化、全息式的“智造空间”,饱览未来城市的雏形。依托数字底座,从园区里的一草一木,到地下的每根管线、管道中输送的蒸汽,实体城市中的每个细节都以数字孪生的形式被精准映射在数据大屏上,数字城市与实体城市得以在虚实互动中实现云上可视、云上管理。
所谓数字江海“云端之城”建设,就是指除了实体园区以外,在网络上还有一座虚拟的园区。在此平台上,所有相关设备的能源使用、人员物业、商业生活消费,企业生产数据等信息等都会汇聚成总的集合,运营管理者可以用各种数字化的衡量指标实现可视化分析、协同和决策制定。而“数字底座”就是串联起这一座数字之城的智慧“大脑”。
据数字江海数字化管理专员何涛介绍,“数字底座”主要由物联中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AI中台四大中台组成,具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库和强大的数据治理能力,一方面将通过部署边缘算力中心打造产业赋能平台;另一方面则通过数字城市孪生系统,对园区全域的末端设备都进行监测联通,并通过搭建智慧安防、智慧通行、智慧能效、智慧工地、能碳双控、城市应急管理等多维度智慧场景模型,将数字化管理嵌入园区使用的每一个场景,实现城市和产业数据的可视、可控,全面提升园区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比如,随着这几年新能源车的广泛普及,如何有效地充电,让能源最大化也成了备受关注的话题。依托“数字底座”搭载的能碳双控平台,“数字江海”将打造园区超级储能体系,通过能碳双控模型、虚拟电厂等数字化手段,逐步实现零碳园区建设。何涛介绍,整个“数字江海”城区建设了智能微电网系统,通过‘车充一体化’的赋能,既能满足新能源车充电需求,也能通过数字化智能模型指挥调度与管理电力资源,将车辆多余的电量反补园区。
这本质是要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按正常上班族作息规律,大部分新能源车主都会选择下班后在夜间充电,此时正值电网波谷,电价也最便宜。因通勤消耗有限,他们白天的充电需求相对较弱,甚至还有冗余的电力。但对于产业园区而言,用电需求则恰好相反,白天是用电量波峰,夜间则是波谷。通过打造车充一体化环境,实现新能源车晚上充电,白天为充电站及园区充电的模式。“对车主来说,能在满足正常通勤的前提下,用较低廉的‘充电费’换取相对丰厚的‘放电费’,通过电价产生价值;而园区也能形成超级储能的环境,对能耗进行总体调度,实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何涛说。
通过“数字底座”的“云端”协调能力赋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场景还有很多。比如,数字江海产业城区邻近一家热电厂,其产生的冗余蒸汽资源对园区内的支柱产业生物医药企业有着重要用途,是实验、生产过程中最廉价高效的消毒方式。通过回收蒸汽资源,经由“数字底座”宏观计算协调,将能源精准分配给所需的企业,在节约能耗的同时为企业节约运行成本,为企业提供更优的营商环境。
部署边缘计算中心,以企业赋能带动产业扶持
除了提升园区基础建设,以边缘算力中心为核心的产业赋能平台也是“数字底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记者了解到,该平台由“数字江海”公司牵头,阿里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多家单位联合打造,整合了公共基础资源、公共软件服务、公共算力服务等能力,构建为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产业赋能的高性能公共算力网络,为入驻园区内的企业提供针对性的科技创新支持和软件运营服务。
在何涛看来,“算力”是赋能企业数字化创新、促进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的关键要素。近年来,数字经济作为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先导力量,正在赋能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而作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力,算力的构建能够为传统产业发展与科创提供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进而增加产出,提升效率。
以生物医药型产业为例。传统研究方法在现有算力条件下面临计算成本过高、效率过低的问题。如今,智能计算被应用到突破药物设计中分子蛋白质结构或功能预测、药物亲和力分析、成药性评估等关键难点等多个场景中,传统药企的转型、创新药物的研发生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数字化工具有广泛需求。但从成本角度出发,数字化手段往往让孵化型及腰部生物医药企业难以负荷。“不仅单独租借的成本较高,设备使用也有技术门槛。”何涛说。
因此,针对奉贤区与数字江海园区内的主导型产业,“数字底座”在建设初期时,就对生物医药型企业的数字化设备普遍投入及数字化转型所需的算力规模进行深入调研,并以此为标定对数字底座中的边缘计算中心进行开发。
“在数字江海,算力资源将是开放共享的,像水和电一样成为园区的基础资源。”何涛介绍,数据中台能够提供强大的多源时空数据接入、存储计算、数据抽取编排、可视化分析等核心功能,将为产业园区内需要此类算力技术服务但本不具备相应能力的企业提供私有化算力体系以及全生态的技术基础指导服务,以此降低科研成本,赋能企业创新发展。在功能配置上,还会根据未来的具体使用情况做弹性调整,以更好匹配企业的科研需求。
而在设想中,“数字底座”的辐射范围也并不局限于数字江海园区内,何涛提到,团队还打通了“数字底座”云平台的公有云通道,将算力资源在可调配的情况下开放给奉贤区内的其他生物医药企业,实现资源最大化。“通过数字底座赋能园区内每一家生物医药企业,进而在数字江海聚集形成产业链,最终达成扶持产业、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