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民声 > 上海辟谣平台 > 文章详情
北师大报告详解网络不实信息四大成因,七成网友支持对摆拍打标
分享至:
 (2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頔 2024-01-11 10:30
摘要:网络不实信息为何总有人信?

前不久,一则“凉山15岁女孩每晚捡瓶子卖钱交学费”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博主夜晚开车遇到一个捡废瓶子的女孩,给了她100元钱交学费,让不少网友直呼“看了真心酸”。几天后,当事人的姐姐却辟谣:“视频内容都是对方教的,现实里没有捡垃圾挣学费这回事。”

如今,短视频已逐渐成为互联网传播的主流,与此同时,以虚假摆拍为代表的视频类不实信息也演变为网络不实信息的“重灾区”。近年来,“解放军军演导致附近海域出现大量死鱼”“未绑安全绳索命丧蹦极”等视频谣言,都不同程度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如何对层出不穷的谣言乱象进行有力打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近日发布的《网络不实信息治理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预防治理网络不实信息,需要政府、媒体、平台、创作者、网民等社会各方共同发力,短视频平台联合创作者对演绎虚构内容进行标识有助于网民区分虚假摆拍。

虚假摆拍谣言有规律

“相比以往文字、图片等形式的虚假信息,视频的要素更加复杂,可能产生信息不实的元素更多了。”《报告》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喻国明长期从事网络舆情等方面的研究。他说,随着视频成为互联网传播的主要形态,不实信息的传播也衍生出诸多新特点,预防和治理都要与时俱进。

“以前的虚假信息有明确标准,但现在,‘真不真’‘有没有危害’的边界已经模糊:我自己拍一段视频,换上别人的脸,发给朋友玩,这算造假吗?”喻国明认为,“凡是涉及到社会认知的、无具体对象传播的,如果存在误导,都应该判断为虚假信息。”

近年来,剧情类视频逐渐风靡,但也产生诸多乱象,虚假摆拍成为不实信息的新表现。有的摆拍视频在网友、媒体传播、转载过程中被误以为是真实事件,造成不良影响;还有极个别创作者试图利用虚假人设、情节、场景、道具等摆拍编造不实信息,通过凸显贫困、悲惨、不幸等内容博取流量,甚至通过夸大、恶意剪辑的方式制造假象,制造对立或冲突效果,调动用户情绪,从而达到不当获取流量甚至变现的目的。

对于各种剧情演绎类谣言,《报告》将它们分成三大类:行为类、群体类、性别类。其中,行为类指通过暴力行为、擦边行为、灾情救援等行为博人眼球;群体类指通过编造或伪装成学生群体、老弱病残孕群体、外卖员群体、网约车司机群体等群体唤起观众同情;性别类主要是在男女关系、性别对立等话题下延伸。

《报告》还提醒,除了摆拍外,不实信息在互联网上还表现为伪慈善、假冒仿冒账号、技术造假等问题。

不实信息为何总有人相信?

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为网络不实信息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则为“造假”提供了新的工具。《报告》课题组分析55个网络不实信息案例后发现,部分创作者故意捏造、网络灰黑产推动、网民辨别能力不足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了网络不实信息的形成与传播。

从网络不实信息的形成、传播、接收过程来看,部分网民和自媒体创作者是网络不实信息的生产者与发布者。他们出于博关注或商业利益等原因,制造并散播网络不实信息,甚至衍生出网络黑灰产,专门利用人设剧本,骗取流量,不当牟利。比如,有一位500多万粉丝的“大V”博主为博取流量,谎称自己确诊肝癌,引发网友愤怒。

同时,部分网民辨别信息真伪能力不足,尤其是中老年群体更容易被“虚假的生活知识”所误导。有网友在“给住院婆婆吃泡面”事件中这样评论:“我看得出来是摆拍,但我爸妈看不出来,甚至还会共情生气,转到家族群里讨论”。

“假靳东”案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各类视频平台上,一度经常能看到一些用靳东的照片、影像资料,二次配文字、配音制作的“表白”视频,这些“山寨”账号的目的就是引诱中老年粉丝加入所谓的“粉丝群”,以冒充明星陪聊,提供追星便利,或是“充值返利”“充值送礼品”等手段,诈骗钱财。“大龄追星族”往往拥有高涨的追星热情,却缺乏足够的网感和防范意识,极易成为网络诈骗分子的狩猎对象。

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存在损耗,也会带来传播偏差、理解偏差,导致网络不实信息。例如,一名安徽女网友在网络上发布了订婚的视频,却被网友在评论区造谣侮辱,结果被后来者当成真实信息,给当事人造成了巨大伤害。尽管当事人辟谣,仍难以平息各种传言。

不实信息治理需各方共同发力

“就像是在电视剧开头或结尾的‘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如果创作者能在虚构情节与剧情演绎中,加上‘虚构演绎,谨慎识别’之类的标识,或许可以帮助观看者区分虚构情节和现实生活。”喻国明指出,从源头出发,要求创作者添加“演绎”或“虚构”标识,或许是现阶段治理摆拍最切实的手段。《报告》对100位短视频用户调研发现,七成受访者认为“演绎”“虚构”等标识,有助于他们判断视频内容真实性,从而降低转发虚假信息的意愿。

去年以来,多个短视频平台正陆续上线“虚构”“演绎”等标识功能,要求创作者主动声明创作意图。比如,抖音曾在3月发公告,要求创作者通过剧情演绎方式创作、发布虚构内容时,需在显著位置标注作品系演绎”,避免作品被误解。对未注明“演绎”标识,又刻意利用虚假摆拍获取流量进行不当营销的账号,平台将从严处罚。

课题组还建议,针对不同类型问题,短视频平台可主动完善内容治理规范,系统治理网络不实信息。比如,抖音在2023年更新了《剧情演绎类作品内容创作新规》等多项新规,系统治理网络不实信息,还上线了抹除粉丝等功能,切断网络不实信息的变现途径和利益链条,提升违规成本。

《报告》指出,网络不实信息治理是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仍面临识别难、核实难、反转多、跨平台辟谣难等问题。对此,政府、媒体、平台、创作者、网民等社会各方要共同发力,共同治理网络不实信息。

栏目主编:任翀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