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是欣欣向荣的开学季,校园里迎来一张张新的面孔。在复旦上医院史馆,一场“惟君建树忙——颜福庆诞辰140周年纪念展”拉开帷幕,为广大师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上医文脉之旅。
上医学子喜欢称颜福庆为“颜老”,通过这个称号,足见上医与颜老之间难舍难分的深厚情谊,同时也生动刻画出颜福庆在上医师生心目中的形象。
上医校园里的颜福庆雕像
的确,这一方面是年龄所致。自1927年颜福庆创办上医及至生命之末,这40余年光阴,正是他从意气风发的中年走向阅历丰厚的老年这样的生命历程,也是将他与上医紧紧相连在一起的重要时光。
而创办上医之初,颜福庆长期繁忙于学校、医院等方面的管理职能,包括筹办他心目中的“上海医事中心”事业在内,因此,学生们对他的了解,更多也是在一些公开场合或是媒体报道上。
1950年代上海第一医学院师生合影(二排左六为颜福庆)。
等到50年代后,颜福庆给上医学子上课时,已年近古稀。当年听过颜福庆上课的学生闻玉梅教授回忆说,“他当时年纪已经很大了,下课后走路很慢,但腰板总是笔直的,说话声音不大,语调不急不慢……”。
由此可见,颜福庆这位创校校长在上医师生的心中,与其说是一位令人敬仰、权威肃穆的领袖,不如说是更像一位平易近人、宽厚仁爱、激励后学的“长辈”。
1957年,上医举行三十周年校庆活动现场,颜福庆参观直观教材。
如今,“颜老”的纪念展回到上医自己的“地盘”啦!
从这里出发,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阅读颜福庆的人生故事,追踪领略脚下这方医学沃土的文脉之源,致敬传承颜老及一代上医开拓者们留下的不朽精神财富。
👀 明星展品提前看👀
颜福庆(1882~1970)先生半身雕塑(PS:此处可是展厅中的热门合影地哦!)
1930年,受国民政府邀请,国联卫生部派费伯教授(Prof. Kund Faber)到中国考察医学教育,发表了著名的《费伯报告》,其中认定颜福庆担任校长的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是全国最好的国立医学院。这一报告引起了中国政界对医学教育的思考与关切。三年后教育部关于各大学可设立医学院的法案出台,颜福庆深受鼓舞,称“如今中国政府已经开始意识到、并主动承担起将医学教育国有化的责任。”
1932年8月医学院从国立中央大学划出独立,改名为国立上海医学院(以下简称上医)。颜福庆继续担任院长。此为当时教育部出具的训令。
中山医院的创建过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建筑和设备费用,全部来自各界募捐。颜福庆凭借自己在中国医学界的影响力和颜氏家族在政界的人脉关系,熟练地将社会资源有效整合到了他的医学事业中。此为上海中山医院计划书与建筑设计图纸。
1936年9月,上海医学院新校舍落成,《大陆报(The China Press)》(美国人在沪创办的第一份英文报刊)出版特刊,以十余个版面详尽报道了国立上海医学院、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及上海医事中心,图文并茂、数据全面。其中写到:“上海医事中心是整个亚洲最重要的医事机构,集医学院、医院、(专科)学校、门诊和研究所于一体,将成为中国新的骄傲。”
唐绍仪为颜福庆创建中山医院赠诗。此次展览标题正出自这首诗,大家可以找找看!
颜福庆开创的上医学生“下乡实习”传统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图为50年代颜福庆慰问下乡学生。
👀更多精彩……👀
此次展览含百余件珍藏展品首次公开亮相,包括手稿、书信、证书、杂志、剪报、老照片、雕塑、视频影像等。展厅现场采用玻璃幕墙与金属板搭建而成,整体布局围绕中间「十」字展开,形成「起步湘雅」「创立上医」「中山圆梦」「中华医学会」四个区间。在素净而曲折的观展流线中,带领观众们探索走近不同时空下的颜福庆先生。
除了上文提到的颜福庆故事,更多优质内容静待读者到展厅中解锁发现。
精彩展品包括但不限于:颜福庆的耶鲁博士学位证书、毕业照,颜福庆指挥京汉铁路鼠疫防治工作的合影与奖章,教育部颁给颜福庆的上海医学院院长聘书,颜福庆给法租界公董局信函,中山医院发起人签名与会议纪要,上海医事中心鸟瞰图,50年代颜福庆发表对台广播手稿,毛泽东设宴接见颜福庆照片,抗战救护时期颜福庆与亲家刘鸿生信函……
👀如何抵达展厅👀
展览位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徐汇区东安路130号)上医文化中心一楼北侧临展厅。
复旦上医校园手绘地图(制图:石柳、吕娇婕、伞勃涵)
展览现场
9月开学季的第一场展览,
让我们与老师、同学相约,
一起奔赴颜福庆纪念展吧!
---
特别提示:此次展览同样面向校外观众开放。对于非本校人员,请提前登录“复旦信息办”公众号登记信息,即可从西区校门刷身份证或随申码后进入学校。信息登记后会有5-15分钟的延迟,请耐心等待信息生效。暂不提供车辆进校,倡导绿色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