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藏在上海最老工人新村餐饮小店里的“烟火”故事,折射城市发展细节
 (1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楠 2023-08-30 15:23
摘要: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持续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全力打造“人民城市示范点”的城区发展细节。

凌晨3点,梅岭南路上的陀块头面馆里,师傅已在烹饪当天的浇头,30年如一日;早晨9点,梅岭北路上的丰裕餐饮(申伦店)冷面窗口前,长龙已排出了门外;中午12点,北杨园居民区内的小半咖啡馆刚开门,眼见盆栽又开出了一朵鲜花,店主便迫不及待地拍照分享给共同料养的顾客;下午2点,中山北路上的新镇江富麦小笼馆里,一口小笼一口咖啡的下午茶套餐,准点摆上了餐桌……

在曹杨新村的街头巷尾,总“藏着”一些小店,它们的环境没有高端餐厅那么讲究,却有着独一份的味道和人情温度。它们有的见证了街区治理探索的革新,有的与居民区相融相生,有的在传承与创新中打造出新风味。作为地区经济的“毛细血管”,其饮食内外的“烟火故事”也展现出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持续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全力打造“人民城市示范点”的城区发展细节。

 

与街区的不解之缘:见证治理革新

在高温天吃一碗冷面,是上海人独特的消夏方式。每天早上9点,位于梅岭北路兰溪路路口的丰裕餐饮(申伦店)冷面窗口前就已排起长龙。他们有的特地打包冷面,回家后同家人一起品尝;有的专程驱车从江桥过来,为了吃上心目中最正宗的味道。

店长吴老板介绍,丰裕冷面“拿捏”顾客的精髓,就在于对面条劲道、调料用材和比例的工艺把握。“煮面时一捞出锅就要立即吹凉,一旦煮过头,即使马上吹,面也会坨;调料上不用特调的生抽和老抽,而用最原始的黄豆酿制成酱油,再自然冷却,兑上醋和花生酱,按比例调配味道才好。”

丰裕冷面

这家开了18年的街边小店,见证过周边道路交通管制的变迁。沿着店面右侧的单行道向东南方向行驶过两个路口,就是曹杨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兰溪路商业街。这条街沿边分布着曹杨商城、摩登时代广场、赛博数码广场、普陀区中心医院等,人流量密集,时而产生拥堵。1993年,为改善交通情况,该路段调整为单行道,交通流量得到均衡,道路通行能力也大大提高。

“弯、窄、密”的道路规划理念也印证了兴建曹杨新村时所采用的“邻里单位”建设理念,居民无论游憩、就医或者购物,步行都在15分钟内。当代人口中的“15分钟生活圈”,早在20世纪五十年代就于曹杨新村初具雏形。

将视角从一条街聚焦到一家店,也能见识到这块区域的人流量实力。2020年年底,名仕包子铺在曹杨商城入口处开业。这是新名仕饭店的衍生店,主要销售鲜肉大包、净素菜包、梅干菜包、桂花豆沙包和烧卖五种商品,以手工现做、皮薄馅多、物美价廉闻名。店员回忆,一天内排队的顾客曾达到过近百人,需要拉起5条折叠的红线才能维持秩序,包子与烧卖加起来能卖近10万个。

与人群熙攘的曹杨商城隔着环浜对望,桂巷坊步行街内则显得安静许多。严禁车辆通行,让这条长388米的街区更有“慢生活”的氛围。小桃园餐厅、泷禾日式居酒屋以及街尾的读酥世家面包坊等,都是居民经常光顾的宝藏小店。

桂巷坊

不仅如此,读酥世家面包坊的工作人员还登上了今年的曹杨新村街道区域化党建大会,同其他商户代表们发出创建文明示范街区倡议。原来,桂巷坊曾在2021年完成了一次环境整治、建筑改造、菜场更新的升级蜕变,为进一步巩固改造成果,街道牵头成立了“桂巷坊·街联社”联合党委,把政府各管理部门和沿街商户一起拉进“朋友圈”,共同管理这条“烟火气”甚浓的步行街,打造文明示范街区的典范。

 

与社区的奇妙碰撞:彼此相融相生

对餐饮经营而言,街边意味着便捷的交通与稳定的人流,在曹杨,一家隐匿在居民区中的小店,却凭借超高人气意外“出圈”。去年开业的小半咖啡馆,已建立起稳定的客群,3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整日座无虚席——即便店门左侧就是垃圾处理站、四周满是老龄化居民楼。“刚来的时候,这里就是一个脏乱的闲置仓库,我也有过想逃走的念头,可是接触之后才发觉,曹杨是个让人有幸福感的好地方,很养人。”店主王女士说。

此前,王女士已在徐汇区经营一家咖啡馆,近三年来在疫情的冲击下生意每况愈下,便决定在别处找一个临时落脚点以度过青黄不接的缓冲期,在朋友引荐下,去年3月将新店选址落在了租金低但远离商业繁华区的北杨园居民区242号楼。可刚开始操弄装修事宜,就受大环境影响不时停工,如今备受顾客青睐的推拉折叠式复古窗台,就曾以仅安装了窗框的形式“镂空”了一个多月。直到有一天,王女士得以进入小区再启装修计划时,发觉窗框中央已被塑料薄膜简易覆盖住,室内的东西一样也没有丢失。

小半咖啡

得知帮忙覆盖塑料薄膜的是隔壁垃圾处理站的环卫工,王女士想发微信“红包”感谢对方却被拒绝。“他们说这是小事,如果有不要的纸箱和塑料瓶可以给他们,我被这份质朴与纯粹触动了。”生意步入正轨后,还有顾客主动送来盆栽、向其学习如何做咖啡,常年在快节奏高压下工作的王女士,如今很享受这份闲适。“来这里后我的身心有了很大修复,我还喜欢这里的花溪路、环浜、百禧公园,空时逛一逛。”

另一家今年五月开业的咖啡馆,则主动加入到了社区自治共治工作中。坐落在中山北路3329号的又山咖啡,属曹杨金岭园居民区管辖,依傍着一棵巨大的梧桐树,克莱因蓝搭配米白的装修色调颇具地中海圣托里尼风格,其主推产品山楂冷萃已成为不少顾客的“心头好”。

又山咖啡又山咖啡

其中好似“秘密庭院”的休闲空间不简单。又山咖啡入驻曹杨期间,恰逢金岭园居民区大力推进“青年社区”建设,党总支便将咖啡这一青年群体所青睐的饮食消费形式与该项目相结合,邀请店主加入社区“第二梯队”,以提供青年议事空间的形式,参与社区自治共治,而这里就是主要议事基地。五月中旬,第一场青年议事会在此拉开帷幕。“希望为社区自治相关人员安排业务培训,以增强工作能力”“希望青年活动更具延续性,定期组织不间断”……在咖啡四溢的清香中,一条条人民建议的诞生,让这家宝藏小店更添一份与社区融合发展的魅力。

 

时代的进退较量炉灶边的探索

“烟火气”来自“炉灶边”,餐饮小店的故事几乎都从这里开始。凌晨3点,位于梅岭南路19号的陀块头面馆亮灯了,70多岁的高爷叔走进后厨,准备当天营业所需的食材。进购的面条再仔细检查一遍,捏捏松软、瞧瞧色泽;浇头要现做,尤其是招牌腊肉丁,要腌过之后再煸,紧实又有肉香,调味要香辣透甜。忙碌中的他,体型壮硕,而店名也与此相关——开始研究面食后,高爷叔越吃越胖,老顾客都爱用上海话喊他“块头”,又因面馆地处普陀区,就将原本以本名命名的茂林面馆,改为陀块头面馆。

辣肉丁浇头面

历经改名换址和三年疫情,陀块头面馆开业30多年不倒。高爷叔是土生土长的曹杨人,为让菜品更符合时下顾客的口味,他与老伴注重顾客的反馈,了解到不少居民爱吃素什锦面、牛肉面和肥肠面,便着手增加相应菜品;为使用餐空间更宽敞,他们拆除阁楼,将更多空间留给堂食区。

这几年,高爷叔夫妻俩渐渐“退居二线”,将“接力棒”传到了儿子手中。承接经营事宜不久,儿子就对面馆部分构造进行创新改进,让主厨可以在较为舒适的环境下烹饪。

在父子两代接续守护老面馆风味的同时,另一家有口皆碑的老字号悄然出现在曹杨街头。新镇江富麦小笼馆,是拥有90多年历史的知名餐厅——上海富春小笼的加盟品牌。去年9月,该品牌看中了中山北路曹杨路路口来往不绝的客流、临近写字楼和居民楼的地段,以及曹杨辖区便民配套设施日益完善的建设格局,便将连锁店开了进来。据负责人蔡经理介绍,开业以来,店里几乎每天都需要蒸制约3000个小笼包,顾客中有来体验经典美食“回忆杀”的,也有路过时被吸引的“自来水”。“忙的时候,三个小时连续在蒸包、取餐、送桌中打转。”

该小笼馆还为顾客带来了老工人新村的饮食新风尚。今年4月起,新镇江富麦小笼馆每天下午2点开始供应咖啡下午茶。一口小笼包、一口咖啡的饮食体验一时风靡,不少顾客给出了“中西合璧,又洋又嗲”的评价。

一座城区,总在恒久经历着发展与变迁,而这些寻常温暖的街巷烟火,不经意间成为了“见证者”与“参与者”。它们来到曹杨的理由不尽相同,却都看中了这里始终在积极探索如何进一步为社区商业提供更便利、更具人文关怀、更显个性服务的生长土壤。它们是构筑曹杨“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一份子,也是用慢行的脚步,丈量这座城区厚度与温度的“主人公”。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