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新中国成立初期,少先队员何以开展“三要三不要”活动
分享至:
 (1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马国祥 姚丽丽 2023-06-01 06:31
摘要:自由活泼“创造新的时代”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少年儿童、亲切关心少年儿童,把培养好少年儿童作为一项关系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新中国成立后,全社会进一步关心、关爱与支持、引导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全面成长。

「为了人民的利益走在前面」

新中国把少年儿童视为“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提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殷切希望,致力于把每一名孩子教育培养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以及健壮、活泼、勇敢、诚实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1949年12月,政务院决定将6月1日确定为新中国的儿童节。《人民日报》在社论中对全国儿童工作者进一步提出三点希望:

第一,儿童工作者应当认识到儿童是未来的主人,是新中国的未来的建设者。儿童保教工作,是有关民族健康和新中国建设事业的重要工作之一。“新中国许多儿童还过着困苦的生活,有很多的儿童还没有得到应有的营养和合理的保育,有很多儿童还没有获得入学的机会。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重的任务。”

第二,儿童工作者应当努力保护和发展儿童身体的健康,并引导儿童学会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儿童是人生的春天,必须在这个春天,播下良好的种子,进行适当的灌溉,加倍地爱护和培育”,使儿童长大成人的时候成为伟大的人民革命和新中国建设事业的继承者、发扬光大者。

第三,儿童工作者必须很好地学习,树立新的工作态度,全心全意为人民、为儿童服务。“要把儿童工作当成自己光荣的革命事业,用自己的努力,从各方面推进儿童保育和儿童教育事业的开展。”

1950年6月1日,毛泽东欣然题词“庆祝儿童节”;刘少奇题词“重视儿童的权利,保护儿童的健康”;朱德在庆祝大会上对小朋友们说:“你们的年龄现在虽然还小,但要努力学习,学会各种科学知识,并把身体锻炼强壮,准备将来参加建设新中国的工作,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有高度文化和强大工业基础的中国。”

1951年5月,时年8岁的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小学学生陈永康不怕牺牲、勇敢配合解放军逮住企图炸毁学校的特务。他的事迹传到北京后,毛泽东欣然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951年9月,毛泽东在会见安徽省参加国庆观礼的代表团时,对年纪很小的渡江英雄马三姐十分关心。听到她还没有自己的名字,毛泽东亲切地说:“你姓马,我姓毛,你就叫马毛姐好不好?”据马毛姐介绍,毛主席还送她一支笔、一个本子。上面写着:“毛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此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进一步在全国传播开来,激励鼓舞着少年儿童刻苦学习、奋发向上。

1949年10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作出《关于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的决议》。从此,全国有了统一的少年儿童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

1950年4月23日至27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干部会议,颁布中国少年儿童队的队旗、队歌、队员标志、队礼、誓词及口号等。

1951年6月,全国少先队员通过收集废铜、废钢铁,打柴割草,饲养小牲畜等,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和零用钱,支持购买飞机,派出代表参加赴朝慰问团。1952年春节,83万名少年儿童参加“春节慰问烈属军属一件事运动”,获得全国烈军属和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

1953年8月,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说明》,指出“先锋”是开辟道路的人,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走在前面的人。从此,一代又一代少先队员在党的关怀与培养下得以茁壮成长。

在“三反”“五反”斗争中,少先队员还开展了“三要三不要”活动。“三要”特指要爱护公物、要爱惜时间、要艰苦朴素,“三不要”是不要损人利己、不要浪费、不要贪小便宜和拿别人东西。


孩子们在收听少儿广播节目

「“过山就越山,过海就越海”」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国内优秀儿童书刊极为匮乏,中国福利基金会(中国福利会的前身)于1950年4月在上海筹办新中国第一份综合性少儿期刊《儿童时代》。

宋庆龄亲笔题写刊名,并撰写创刊词:“过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许多小朋友得不到温暖的保护、充分的营养和文化教育,他们在悲惨的、黑暗的环境中流浪与挣扎。现在,全国大陆基本上已获得解放,太阳光已照耀到每个人身上,民主的新鲜空气充满在每个角落,使小朋友们自由地、活泼地创造新的时代。”

《儿童时代》融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于一体,以“要为儿童提供精神食粮”为指导思想,逐渐成为全国少年儿童的亲密朋友和伙伴。

1955年,宋庆龄在春城昆明翠湖边散步,遇到白族少年菡芳。宋庆龄得知他想要成为一名作家,就询问他是否知道《儿童时代》,还让他给杂志写稿。不久,菡芳将自己的第一篇习作《金八哥》寄给《儿童时代》,不仅如愿发表,还收到了编辑的长信。从此,菡芳与《儿童时代》结下不解之缘,不仅在几十年间发表了多篇作品,还培养自己的两个女儿成为《儿童时代》的小读者。

1958年,宋庆龄在《儿童时代》6月号上题词:“新中国的儿童是幸福的。这幸福是你们的长辈用血汗创造出来的。你们绝不能满足于享福,要用你们的劳动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幸福!”

1951年11月,《中国少年报》经中共中央批准正式创刊。1960年10月,“知心姐姐”在《中国少年报》上正式登场。正在北京史家胡同小学上五年级的卢勤同学,每次拿到报纸总是先看“知心姐姐”的文章。后来,她悄悄给“知心姐姐”写了一封信,询问如何才能让自己中队的活动见报。没想到,“知心姐姐”很快来了回信,称只要活动新鲜,报上没有登过,就可以投稿,一时没有发表,也不要泄气,“总有一天会成功”。

后来,卢勤成了任职时间最长的“知心姐姐”。她说:“我们要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正常地去面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过山就越山,过海就越海,没有神奇。”

根据“我们热爱和平,但也不怕战争”精神,《人民日报》美术编辑阙文在北京北海幼儿园捕捉到怀抱鸽子的男孩马越与女孩孟运充满童真的一瞬,创作出《我们热爱和平》这幅经典照片,并发表在1952年6月1日的《人民日报》上。当年10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将其制成大幅招贴画,第一版就印刷了500万张。据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志愿军战士几乎人手一张。

这一时期,由乔羽作词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描写了一群红领巾在北海划船游玩的场景。“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传达出新中国少年儿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阳光点亮梦想,雨露滋润心田」

1953年6月1日,全国第一所综合性少年宫——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在上海创立。“儿童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少年宫创建之际,就被赋予厚重的职责使命:缔造未来。

作为群众性、综合性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少年宫遵循“实验性、示范性,加强科学研究和对外交往与合作”的办宫方针,积极探索、创新与实践,首创“歌咏节”“舞蹈节”“戏剧节”和“游戏节”等活动。

在参与相关的活动后,上海第四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少先队员对绿化产生很大兴趣,进一步提出“让棵棵小树和我们一起成长”的口号。大家分区负责养护校园内的树木,学到了很多园林知识。

1955年8月,在全国少年儿童科学技术与工作作品展览会上,上海市邑庙区中心小学测候小组制作的气象台模型引人关注。从1951年7月开始,组员们每天坚持测量或检查,填写温度、风向、风速、气压以及云状、雨量等。他们的工作得到了不少市民的信任,有些人将其视为可靠的气象台,“常打电话去问天气预报”。

阳光点亮梦想,雨露滋润心田。还有画家、诗人用优美的图画、短诗来教育少年儿童认识自然、热爱劳动。画家华三川的“看星星”和李开心的“金斧头”,诗人柯岩的“坐火车”和“小弟和小猫”等,对很多小读者产生了很大的启发。杨永青从华东青年出版社调到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后,主要任务是替少年儿童读物画插图,其作品有《大灰狼》《马兰花》《小燕子万里飞行记》等。

1955年,北京、江苏、辽宁的少先队员倡议开展“小五年计划”活动,具体内容有栽培植物、饲养动物、帮助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家庭做事、帮助学校制作简单的教学实验工具、绿化环境与绿化学校、做“小先生”参加扫盲工作。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第一中心小学的少先队员利用课余时间,给农业社积了13万斤肥,挖了一条长120丈的“红领巾灌渠”,搬了5000块砌温床的砖头,消灭了117只老鼠、麻雀,还参加了搜集树种、扫盲等义务劳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的少先队活动也非常活跃。1957年5月,上海少先队首创以“热爱红领巾,做个好队员”为口号的“红领巾月”活动。大家积极收集废钢烂铁,向祖国捐献了一台“红领巾号”拖拉机。上海还举行全市性的少年科学家集会,一次集会中就展览了750件少年儿童创作的科学仪器、模型和标本。

(作者: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国祥,上海电力大学党委办公室 姚丽丽)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夏斌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