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9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塞外重镇张家口拉开华北大演习的帷幕。
邓小平事后评价,这次大演习检验了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成果,较好地体现了现代战争的特点,摸索了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经验,提高了部队军政素质和实战水平,对全军的建设、战备和训练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搞这么个演习也是给军队打打气”
军队要打仗,打仗要准备,演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令人遗憾的是,从1964年到1981年9月,全军举行大比武后的17年间,我军再也没有组织过大的军事演练。
17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盘马弯弓,蓄势待发。
早在1975年,邓小平就针对部队战斗力下降的状况,明确提出军队要整顿,要提高战斗力。1980年3月,他在军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又强调,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地位。
当时,我军的战略方针仍然是上个世纪60年代确定的“二十一字方针”:积极防御,诱敌深入,打人民战争,打运动战,打歼灭战。时代在发展,“诱敌深入”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根据邓小平的指示,1980年10月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代号为“801”的全军高级干部研讨会,重点研究新形势下的军事战略方针问题。
为落实“801”会议精神,中央军委又决定委托北京军区筹划组织一次代号为“802”的实兵演习。1981年3月10日上午,时任总参谋长杨得志和副总参谋长张震,专门向邓小平汇报3个预案。
77岁高龄的邓小平思路敏锐,一句话一层意思,从国外到国内,环环相扣。最后,他竖起了一根指头:“搞这么个演习也是给军队打打气。要搞合成军,天上地下都该有吧!”邓小平的意思再明白不过,要把军队的气鼓一下,把军队训练得像个军队的样子。
当天,邓小平提笔在请示信上批示:同意第一方案,力求节约。
从军委主席到普通士兵都是受考者
华北大演习,在当时是我军历史上投入兵力、兵器最多的一次演习:参演部队连同保障部队共11.4万余人,动用坦克、装甲车1327辆,火炮1541门,飞机475架,汽车10606辆。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党和国家领导人,人民解放军高级干部战役集训班全体人员,党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主要领导人,全军师以上和北京军区团以上军官,当地地方干部和民兵共3.2万余人参观演习。观摩人员之多、级别之高,前所未有。
后来,我驻法大使馆在电影招待会上放映华北大演习影片时,应邀观看的各国武官反应强烈,武器装备对他们不会有新鲜触动,他们的职业兴趣在画面深处。人们注意到,大演习期间,邓小平特意穿上平时很少穿的绿军装,更显得神采奕奕。
持续整整4天的演习,每天近3个小时,邓小平一场不落,从头看到尾。
演习以战略方针和作战指导原则为依据,以反侵略战争为背景,基本设想是:“蓝军”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向“红军”发动全面进攻,集中重兵集团向华北实施突击,企图首先攻占华北的战略战役要地,尔后继续向纵深发起进攻;“红军”在战略战役要地实施坚守防御。
大演习在9月18日结束。晚上就餐时,邓小平破例允许摆上了白酒。
世界瞪大眼睛注视中国军队
9月19日的塞外,新雨过后,秋高气爽,几只苍鹰在高空展翅翱翔。
阅兵主席台的背景是一面巨大的八一军旗,在秋日艳阳照耀下熠熠生辉。受阅部队除参演的陆军和空军,还新增海军的方队。10余万三军将士排列成整齐划一、阵容严整的53个方队,准备接受统帅的检阅。
受阅部队总指挥秦基伟向邓小平敬礼报告,邓小平步履矫健地登上崭新的敞篷阅兵车,缓缓驶向三军方队。战士们昂首挺胸,向自己的统帅行庄严的注目礼,车上的邓小平举手还礼。“同志们好!”“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浓重的川音与士兵的应答在广袤的塞外回荡。
随后是分列式。军旗猎猎,军乐嘹亮。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护卫着八一军旗,首先通过检阅台,军校学员方队紧随其后,接着是步兵方队、空降兵方队、摩托方队、炮兵方队、地空导弹方队、反坦克导弹方队、工程兵方队、坦克方队。最后,由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组成的6个航空兵梯队飞过检阅台上空。
邓小平向受阅部队发表重要讲话,对大演习给予极高的评价。
他第一次对新时期军队建设总目标做了完整表述: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其中“正规化”一词,是他在审阅讲话稿时亲笔加上去的。这一总目标的提出,科学地回答了新时期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的重大问题。
再度回望华北大演习,我们依稀能够感到塞北砺兵激起的阵阵风雷。
(作者为解放军报记者,原载《解放军报》,原标题为“塞北砺兵起风雷”,转载时有删改)题图为邓小平在观看空军特技飞行表演(1981年9月摄)。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朱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