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军事前哨 > 文章详情
盘点:90年军史里的“第一”·装备篇
 (2)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钧师 2017-07-31 08:01
摘要:从第一支制式步枪到第一辆主战坦克,这些不为人知的装备故事,也是我们这支军队从一穷二白起步走向现代化的历程。

第一支制式步枪

1939年生产的‘无名式步枪’,后来被取名为‘八一式马步枪’,是人民解放军自行研制和生产的第一支步枪。

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每个游击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1939年4月25日,在陕甘宁边区机器厂制成陕甘宁边区第一支马步枪。这是八路军总部军工部技师刘贵福等,按照运动战、游击战的战略要求而设计和制造的。

1939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举办第一届工业展览会。刘贵福研制的马步枪来不及命名就去参会,并获甲等产品奖。获奖后,人们称其为“无名式马步枪”。后来,这支步枪又经过八路军总部军工部部长刘鼎等人的设计改造,更加符合实战要求。刘鼎曾留学德国、苏联,精通和熟悉各种常规兵器、机械化装备的应用与原理。

1940年7月,刘鼎带着新枪到八路军总部汇报时,受到彭德怀、左权等首长的肯定和赞扬。正好赶上8月1日,“无名式马步枪”被正式命名为“八一式马步枪”。

“八一式马步枪”吸取了“捷克1924式”“三八式”“汉阳造”,以及我军积累的造枪经验。它的长度比一般步枪略短,比马枪稍长,射击精度高,重量轻,体积小,外形美观,抗腐、耐磨,寿命长,维修方便。全枪重3.36千克,口径7.92毫米。

检测时,“八一式马步枪”射击刺杀等各项军事技术指标全部达标。最突出的亮点是枪上可自动展开又能固定的三棱刺刀。它的凹进样式易使血外流,刺杀后容易拔出,经过淬火后增加了强硬度,不用时反贴在枪管上,肉搏时按动键钮一甩就可迅速自行固定,这样对争取时间、争取白刃战的胜利至关重要。而且在行军时,不会有明显的刃面反光,有利于隐蔽。

从八路军总部回来后,刘鼎立即给各军工厂颁发统一图纸,要求停止制造杂牌枪,批量生产“八一式马步枪”。

从1940年8月开始装备八路军抗日部队,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一共生产了8700多支“八一式马步枪”,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第一种大口径火炮

我军装备的第一种大口径火炮是新中国军工部门在1954年仿制生产的122毫米榴弹炮,简称54式122榴弹炮。这一榴弹炮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大量生产并装备部队,曾是解放军火炮中的骨干,是步兵师、军(集团军)属炮兵团装备的基本火炮。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兵工代表团出访苏联,经过多番谈判后与苏联签订了关于中国工厂获得制造苏式枪炮、弹药特许权和苏式枪炮、弹药样品、生产技术资料及必要时苏联派遣专家给予技术援助的协定。

随后,苏联在1952年初派出了5人专家组在中国考察了3个月。中央军委在听取苏联专家组意见基础上,于1952年5月拟定了《关于兵工问题的决定》,决定利用苏联提供的图纸资料自行仿制15种陆军武器,其中就包括苏制1938年式122毫米榴弹炮。

1938年式122毫米榴弹炮于1940年开始定型生产。虽然苏方提供给我们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过的旧炮,但志愿军炮兵使用后反映此炮可靠、耐用、射击精度良好,所以我国选择其最终改进型进行大量仿制生产也在情理之中。

仿制此炮的任务由齐齐哈尔的127厂承担。1952年下半年,苏联的图纸资料陆续到来,127厂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开始试制生产。仅用一年多时间,仿制的122毫米榴弹炮就研制成功,并于1954年9月试制生产出第一批成品。

中国仿制生产的榴弹炮通过定型验收后,正式定名为“1954年式122毫米榴弹炮”。由于后来127厂又承担了新型远程火炮的试制生产任务,它的生产便调整到了位于太原的247厂。

54式122榴弹炮的成功生产并大量装备部队使用,使我军拥有了可靠的火力保障,并经不断的检验与完善,成为当时先进可靠的主流火炮,并且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陆续退出现役,被新型火炮取代。


第一代主战坦克

1959年10月1日的国庆十周年阅兵式上,32辆坦克雄赳赳、气昂昂驶过天安门广场。当年年底,这型坦克正式被命名为“1959年式中型坦克”,简称59式坦克,成为我国第一代国产主战坦克。西方国家大为惊叹:“中国军队一夜之间有了和西方相同的主战坦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从此,苏联重型武器装备源源不断来到了中国。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建设坦克工业。我国第一家坦克制造厂于1956年4月动工建设。1958年12月,第一辆用苏联提供的配件生产的T-54A坦克样车下线。1959年8月,我国完成首批生产任务,结束了不能制造坦克的历史。

作为我军装甲兵的核心概念和基本象征,59式中型坦克成为我军坦克的标志,其水平与当时服役的世界军事技术先进国家的坦克比较,在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方面还是比较先进的,防护和机动性甚至还超过一些先进国家的坦克。

59式中型坦克不仅大幅提高了我军地面突击作战能力,也为我军坦克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奠定了强大基础。

上世纪80年代,59式中型坦克批量生产已经停止,但作为59式坦克的改进和现代化工作仍在继续。而今,我军很多坦克都有59式中型坦克的身影。


第一代喷气式歼击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人民空军是一支只有几架日本飞机和不多的其他国家飞机组成的军种。为提高作战能力,我国迅速开始了仿制生产喷气式歼击机的工作。

1953年,沈阳飞机制造厂被列入中苏援建重点工程之一。次年,这个厂承担了喷气式歼击机的研制任务。

研制飞机需制造的零件达1.4万种、25万余件,涉及十几个行业的300多个企业,来自全国各地的上万名技术人员齐集沈阳。

1956年7月13日,全部用自制零件组装的我国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56式”飞机(后改称歼-5)完成总装。相隔不到一周,歼-5在沈阳飞机制造厂试飞成功。

从此,中国结束了不能制造喷气式歼击机的历史,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成批生产喷气式飞机的国家之一,中国航空工业跨进喷气技术时代。

1956年国庆首都阅兵,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的4架歼-5飞机列队飞过天安门上空。截至1959年5月转产新机型,沈阳飞机制造厂共生产了767架歼-5飞机。这些飞机屡立战功,曾在福建前线和广西击落击伤入侵敌机多架。


第一架预警机

新中国成立后,多次遭到美国和台湾国民党军机夜袭。在艰苦的夜间拦截作战中,以地面雷达为主的探测、指挥体系上所暴露出的问题急需解决,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山区,存在着大量的雷达盲区。

拥有作为的预警机,成为我国当时的迫切需求,1969年9月,紧跟当时世界空军装备建设发展潮流,人民空军提出研制空中预警机。根据研制工作被批准的时间,研制中的预警机取代号为“926飞机”。

在当时的飞机装备中,空军选择了苏联图-4远程轰炸机。由图-4改装的载机,在背部安装7米直径的庞大雷达天线罩和支架系统之后,重量增加5吨,飞机阻力增大30%。科研人员替换了图-4飞机原装发动机,改装国产化发动机,使全机动力装置的功率增大。此外,载机的气动外形和结构也被做了修改,进行了大量吹风试验。

1971年6月10日,我国第一架预警机首次试飞成功,并被命名为“空警一号”。

但在在经过近5年试飞后,“空警一号”终因性能不能满足需要,而在1979年停止了研制工作。


第一种无人机

上世纪60年代,我国在无人机领域只能依靠从国外进口,来满足航空武器靶场试验需求。随着国内国际形势恶化,外方撤走专家、带走资料,实行技术封锁,我国航空武器试验一度陷入困境。

为摆脱依赖国外进口靶机的窘迫局面,1965年3月,我国启动“长空”一号靶机的自主研制工作。由于人才匮乏、技术条件落后,研制工作举步维艰、进展迟缓。

起步之初,研制团队除了有限的几本无人机操作规程外,没有其他任何参考资料。他们根据某型涡喷发动机安装点应力集中的特点,自行设计了一种发动机与飞机壳体连接的固定箱,把涡喷发动机牢固地连接在机壳上,彻底解决了无人机动力问题。

起飞,曾是困扰研制团队的最大难题。一个偶然的机会,团队成员由一张国外小车图片激发灵感,产生了一个全新设计理念,决定用于运载无人驾驶靶机滑跑起飞的工具。

1966年12月6日,“长空”一号首飞成功,奠定了我国无人机发展的坚实基础。作为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种大型喷气式无线电遥控高亚音速飞机,“长空”一号可供导弹打靶、防空部队训练以及采样、监控等需求。

(综合新华社消息) 图片来源:新华社/百度百科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