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一个动作就透露了他的情感抉择,这种青春美学折射时代的发展与矛盾
分享至:
 (1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雪瑛 2023-04-07 16:24
摘要:那是一代中国青年成长的“心灵史”——

从县城中学的苦读备考到马店小学的辛勤培育,从县通讯干事的抗洪采访到大上海报社的崭露头角,高加林几度重回土地,经历人生风雨,依旧心怀文学,追梦不止;刘巧珍对挚爱的放手与自我独立;黄亚萍对舞蹈的倾心与拓展舞台……他们对未来不懈探求的目光,与壮阔发展的当下温情对视。

正在央视播出的《人生之路》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感,他们的青春时光相遇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如何走出大山,实现人生理想?如何迎着时代的光亮,磨砺出更现代的自我,找到施展抱负的舞台?这部“升级版人生故事”,以青春生命的活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性主题与当代观众展开了入情入理的心灵对话。他们的内心世界、精神气质、自我定位和人生实践等方面都有了更新与提升,体现出一种与时俱进的当代魅力与人物弧光。


一代中国青年成长的“心灵史”

《人生》是路遥的成名作,是一代中国青年成长的“心灵史”,被称为《平凡的世界》的前传,201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路遥以《人生》深刻地注解了柳青的名言,以现实主义的有力笔触深入高加林的内心世界,展开他在现实困境中的精神探索,揭示他在情感与前途两难选择中的矛盾,不回避他跨越城乡差别的艰难、行动中的生猛。小说真切展现了20世纪80年代农村知识青年渴望迎着时代的风口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引发了读者广泛而热烈的反响。

作家陈忠实说:“《人生》主人公们的情感与精神历程,不仅仅是他们的苦恼或欢乐,而是人的共同情感。”阅读《人生》的读者,是在体味自己的人生。路遥接到许多读者来信,期待他给标注着“并非结局”的《人生》,创作“续篇”。时代的发展,给高加林们提供了自我实现的机遇,也充满了迎面而来的挑战,个人成长如何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如何面对情感与事业的矛盾,现实与理想的落差?这是年轻人尤为关注的时代之问、人生命题。

随着时代嬗变与进步,城市与农村、理想与现实,突破了原本二元对立的关系,当代青年对高加林难题有了更多元的选择与答案。原著《人生》首发于1982年,相隔40年后拍摄的电视剧《人生之路》,沿用了《人生》的基本人设来还原20世纪80年代的真实风貌,同时延展了原著的叙事时空,让故事沿着时代发展的逻辑、人物的精神特质和性格逻辑,续写出一代农村青年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激励下,从西北黄土地奔赴东南沿海城市上海,在经济、文化的结构性变化中,重新找到自我定位,创造新生活的人生故事。


现代化进程中的时代新人形象

“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走了才有自己的路。”刘巧珍对屡次高考失利、家境贫困、处于痛苦迷惘中的马栓,喊出了这句心里话,透出自我独立的觉醒,自强不息的坚韧,这是青春成长中的现代性精神能量。善良灵秀的刘巧珍,虽然没念过高中,但她不自卑怯懦,而是自信飒爽,开着拖拉机的洒脱,烫成大波浪发的尝试,劝解马栓时的智慧,可见她为人行事有主见。她为父亲没让她读高中而倍感遗憾,所以不仅支持、鼓励妹妹一定要完成学业,还向妹妹学习文化知识。她对高加林的挚爱,不仅是他陷于困境时的支持与抚慰,更是她被分手时的宽容与自立。这为刘巧珍后面饱满的人物成长弧线打下了坚实的逻辑基础。

即使无法与真爱相伴一生,她依然理解他,支持他去追求自己的梦想,闯出自己的新天地。如果说有文化有志气有能力的加林哥曾经是巧珍最瑰丽的梦想,凡是提到他,看见他,她的眼里就放光,那么她今后的梦想就是独立前行中把日子过好。“自己的路要自己走。”不仅是她对马栓的劝慰,更是她的自勉与践行,她从在上海做家政服务开始,开过小餐馆,再到创办中央厨房企业,刘巧珍一步步地融入了大上海,坚韧地书写着新时期乡村女性的都市创业史。是真诚的品格,踏实的奋斗让她的目光始终明亮,带着黄河儿女朝气蓬勃的生命活力。

关注青春时代的人生选择是《人生之路》的重要主题,展现豆蔻年华的生命活力是剧集追求的青春美学。刘巧珍以明亮的目光打量生活,高加林以理想的光芒照进现实,黄亚萍以柔美的舞蹈追求艺术。关于他们的人生实践,演员们的表演都氤氲着青春之美。

高加林带着马店小学的孩子们,在山间土路上奔跑,演绎着他们到达西安、北京、上海时的情景与心愿;黄亚萍带着录音机来到小学的水泥板舞台,为孩子们表演舞蹈;刘巧珍心怀高加林讲述过的长江与黄河,给孩子们点火做饭,支起篮球架,搭好乒乓台,集体过生日……高加林点亮孩子们心中的希望,懂得对自我和生命的珍视,让简陋的山乡小学成为洋溢着青春魅力的小学。

高加林并不完美,但有过人的文学天赋,有“改命”的梦想,有思考的能力,有倔强的性格魅力;高加林不服输,身在大山环绕的黄土地,心想着“做顶天立地之人,做惊天动地之事”。他带着强烈的自我发展的理想渴望,却受困于当年黄土高原现实中的局限,他先后做过乡村教师、县通讯干事,又因为多种原因屡屡受挫,但他敢于叩问人生与时代的命题,以勇敢的实践、丰富的精神探索成为话题人物。高加林并不倾心于简单的物质追求,而是争取人的全面发展,在他的身后,是许多年轻的奋斗者追随着时代浪潮,奔赴宏阔天地,开拓人生新路。改变命运的渴望标注着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精神脉动。

刘巧珍给他讲的是些日常生活的琐事,黄亚萍与他谈的是文学艺术,当他在县城通讯组工作,拿起照相机拍下黄亚萍翩然起舞的美妙身影时,他在情感上放弃了深爱她的刘巧珍,选择了追求舞蹈梦的黄亚萍。当年有人认为这是忘恩负义、自私自利的行为;也有人能够理解他这种选择的无奈,折射出城乡差别带来的矛盾。批评与同情,对高加林爱情选择的不同评价在当年激起了层层声浪。现在网络上也有关于高加林选择的讨论,当下的年轻人心疼刘巧珍的深情,对高加林也抱以理解,认为人物情感的变迁是伴随着生命体验的改变而发生。剧集中陈晓对高加林精神内涵的细致演绎,李沁对刘巧珍个性特征的分寸把握,他们的表演被网友认为可圈可点,又相得益彰。

《人生之路》拓展了高加林的精神空间,提亮了他的人生底色,强化了他奋斗的意志,赋予人物以坚韧的成长性。在命运的打击、追梦的挫折中,他始终握着文学之笔,终于书写出从黄土地走向大上海的新篇章: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在上海发表,随后又幸运地获奖。因为开放的人才流动政策,他努力考入了上海的报社,在新闻与文学的江河里畅游,在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在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现代化进程中,造就了高加林时代新人的形象,他的身上凝聚着勇于探索、相信创新的时代精神。

高双星“偷走”高加林的人生登上热搜,高双星冒名顶替高加林上大学的情节设计,是对小说原著被替换民办教师名额的改编,不仅为强化戏剧冲突埋下伏笔,更丰富了剧情内容,创设了双线推进故事的叙述模式,以高加林顽强走出黄土地为主线,高双星在上海的大学生活为副线,在更为开阔的社会层面,展开他们人生的过程中,更充分地塑造人物。“陕北农村的高加林”和“上海求学的高加林”构成了人生互文,还与刘巧珍、黄亚萍等人物之间相互映照,紧密关联,主次有致地形成人物群像。他们在不同境遇中的探求,以不同个性的声部融汇成不息追梦的青春之歌与时代乐章的交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一辈的成长史,映射着中国城乡发展史。

曾经年轻的一代,回望自己的青春与时代交汇的人生历程,现在正青春的一代,思索自己的青春如何迎接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不同代际的观众在丰富的观剧体验中,倾听自我与时代的交响,感悟生命意义,拓展人生新路。时代的壮阔发展赋予了《人生》创新的续篇,《人生之路》在当代观众的心灵回响中,焕发出经典持久的生命力。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栾吟之
本文图片来自电影官方宣传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