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上海中心城区最大城中村蝶变:区域天际线全面封顶,村民“入职”世界500强
分享至:
 (4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戚颖璞 2023-03-28 05:10
摘要:红旗村项目作为首批改造试点,为实现扩大集体资产和助推区域发展的双赢提供新思路。

原红旗村村民归惠莉不曾想过,有朝一日她能回到出生成长的地方继续工作生活。只不过,红旗村早已今非昔比:2016年,这座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城中村”启动改造,短短数年后,占地近一平方公里的商住办公综合体“真如境”项目从原址崛起。

3月27日,“真如境”最高天际线“中海中心”A座正式封顶,不同功能板块均在年内竣工启用。开发建设虽然告一段落,但面向村民的造血机制仍在持续,包括归惠莉在内的部分村民已成为首批受益者。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上海市“两旧一村”改造工作专班获悉,全市6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将在2032年底全面完成改造。红旗村项目作为首批改造试点,为实现扩大集体资产和助推区域发展的双赢提供新思路。


装上“就业增收”双保险

这三年,归惠莉等6名村民在“中海中心”C座驻点办公,参与项目开发企业中海地产的具体工作,有人学招商,有人学物业管理,几年下来早已融入团队,和中海普通员工没两样。

不同的是,他们肩负红旗村村集体重任。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城中村”改造“动”的是集体土地,首先保证村民利益不受损,建立可持续造血机制。上海兴隆实业有限公司作为红旗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入股形式参与“真如境”项目开发,收益再按规定量化给每个村民,同时回购一栋写字楼,形成多元化的增收长效机制。

红旗村集体资产回购的持有型物业为“中海中心”C座,又名“鸿企中心”,“鸿企”二字取“红旗”谐音。但是,集体企业缺乏高端商办管理经验,便委托中海地产商务管理团队进行第一批次转租,边建立专业运作模式,边为村集体培养人才团队,确保未来招商品质不走下坡路。

“鸿企中心虽是村集体资产,但和‘真如境’整体开发,我们从产品定位、设计、工程、协调,再到招商推广、运营管理提供全链条服务,相当于村集体的服务商。”中海企业发展集团商业公司华东区域总经理陆凤存说。

经过村集体层层选拔,归惠莉成为首批派驻的培养人才。“中海地产是世界500强成员企业,有成熟且先进的招商营商经验,我在这里踏踏实实学,以后才能帮村民们管好集体资产,让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她说。曾在红旗村生产队工作的许文彦,借着“城中村”改造契机得到新的工作机会,成为写字楼物业管理人员。

“我属于回流人员。”归惠莉坦言,虽有村民身份,但全家早在十几年前便搬离红旗村。只因当年红旗村聚集大型低端市场,环境差隐患多,是外人口中的城市治理“牛皮癣”,一下大雨,主干道还积水成小河,车辆行人无法通行。

随着村民动迁搬进不远处的安置房小区,归惠莉全家也决定回搬。“小时候的村居生活好像回来了,只是换了更好的环境。”如今,归惠莉不仅和父母同住一小区,曾经的好友邻居也相距不远,时时串门,生活格外方便。


加速度推动区域产业导入

红旗村586亩土地上,分布有90家印刷厂、207个冷库、16家“四小”场所,9个大型初级集贸市场,1000多个摊位,6万多名流动人口,仅用三年时间便彻底清退,同时拆去了真如城市副中心发展的“枷锁”。

随着真如城市副中心开发建设全面提速,红旗村改造项目开发单位想方设法全力提速,为“城中村”地块重新搭建筋骨、丰其血肉、留其精魂。

中海“真如境”项目工程负责人王伟林介绍,“真如境”引入TOD理念,地下有轨道交通线路穿越,与综合体融为一体。为了不影响地铁正常运营,建设团队选择提高施工难度,采用地上和地下空间同步开发,其复杂程度如同“鸡蛋壳上造大楼”。位于地铁上方的建筑底板体量巨大,由400多人不间断进行一次性浇筑,时间长达8天8夜,属于上海同业少见。

中海中心写字楼

自开工以来,每天有3000多名建设者在红旗村原址奋战,从拿地到中海中心第一栋超高塔楼封顶仅用两年半。环宇城MAX、高端写字楼、长租公寓、住宅、剧院、山姆会员店等各类业态落地,高端商务产业集聚区的“筋骨”呼之欲出。

“在产业定位上,A座和B座双子塔将引入100多家企业,以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为主。”陆凤存说,结合普陀区发展定位,“真如境”打造海纳小镇作为数字化转型示范区,与杭州“云栖小镇”,无锡“雪浪小镇”遥相呼应,目前已聚集了一批海内外数字经济产业。

为区域注入血肉之余,“城中村”改造项目也为城市留魂。一个细节是,在改造过程中,红旗村唯一一棵拥有5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被保护下来,由开发单位聘请专业机构为这棵树量身定制维护保养方案。

环宇城MAX临街面向内凹陷的设计,也是古树保护方案之一。中海“真如境”项目总监赵维茂告诉记者,为了让古银杏获得充分日照,环宇城MAX商业体主动“后退”30米,为其预留充足生长空间。留白空间设计成银杏广场,叠加景观桥和真如港水系,形成别致的城中一景。“城市更新必须算大账,用商业面积换来古树的健康意义重大。开发地块里有一棵百年古树很难得,我们希望它能长到一千年,带着不同阶段的城市印记走下去。”

环宇城MAX


受益覆盖面也在扩大

眼下,中心城区最大的“城中村”项目建设进入尾声,从城市民生洼地变为区域产业高地,仅耗时5年。这也成为全市“城中村”改造提速的一个缩影。

上海市房管局征收办工作人员介绍,“城中村”改造不仅提速,受益覆盖面也在扩大。2014至2020年认定的4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村民、单位约2.66万户。动迁收尾已完成40个项目,已完成改造23815户,征收安置房开工率93.2%。2021至2022年第二轮新批准13个项目,涉及村(居)民8800户。其中,有7个项目已启动房屋土地征收,其中4个项目已处于收尾阶段,已完成改造约2900户。

今起三年,上海还将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30个,让至少1.3万户村(居)民受益。目前,上海相关部门正在加大改造力度。加快已批项目动迁收尾和征收安置房开工建设,以及后续开发建设。加快新项目认定。突出改造重点,将中心城区周边及五大新城范围的“城中村”,优先纳入2023至2025年“城中村”改造计划。

在后续开发中,引进优质主体。通过公开择优途径,选择资金实力雄厚、信用等级好、改造经验丰富的优质大型企业作为“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合作单位,发挥它们的综合开发优势和融资优势,解决“城中村”改造资金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进一步细化完善“城中村”改造相关支持政策,为“城中村”改造的提速扩容夯实基础保障。同时,打造精品项目。坚持将“城中村”改造与新城建设、名镇名村保护、撤制镇改造、乡村振兴等紧密结合,通过全方位的综合改造,实现居住环境、空间形态、功能开发、社会管理、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传承的综合提升效应。

栏目主编:陈玺撼 图片编辑:项建英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