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总理金句的另一面:如果必须“踩刹车”,该怎么踩?
分享至:
 (17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闲乐 2023-03-18 08:02
摘要:何时该踩刹车,踩到什么程度合适,考验的是政府部门的行政能力。

一家经营状况良好的乡镇企业,接了老客户的一个单子,代工生产“玲娜贝儿”玩偶,赚了9万元。没想到,老客户手里的迪士尼标识是假的。这样一来,企业涉嫌触犯刑法,实际负责人也被公安机关逮捕。老板被抓,对小微企业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工厂停摆,几十位员工面临失业。如果你是执法者,会怎么处理?

浦东检察院选择启动企业合规整改,请第三方指导这家小微企业完善了知识产权审核制度,在公开听证、确认整改完成后,作出了不起诉决定,让企业可以继续正常经营。这是最近发生的一个真实案例,是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企业合规改革的缩影。本案案值虽小,但透露出的理念对有关部门今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广大中小微企业更好发展,很有参考意义。

“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都要有服务意识、发展意识,特别是在履行审批、管理职能时,不能光踩刹车、不踩油门。”前几天,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他的首场记者会上,讲了这样一段话,引发了极大关注。

这段话中,“踩油门”很好理解,言下之意就是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多为企业和人民群众创造便利条件。比如,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打破企业、尤其是广大民营企业实际经营中碰到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

不过,光踩刹车不踩油门固然不行,可如果只给油门不踩刹车,那结果多半是一路狂飙,发生交通事故。只有正确合理地平衡好踩油门与踩刹车的关系,才能开得稳、开得远。

对政府部门来说,这个道理同样适用。既不能“光踩刹车”,尤其不能随意“一踩到底”,但也不能“不踩刹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踩刹车”是需要技巧的,何时该踩刹车,踩到什么程度合适,考验的是政府部门的行政能力。

如果企业作出了直接危及国家安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恶意欺诈消费者,在食品药品、安全生产领域弄虚作假等,该罚款的就要重罚,该判刑的就要判刑,该“零容忍”时就要一脚刹车踩到底,坚决刹住。从保护知识产权而言,上海正在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依法依规从严执法、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本身就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题中应有之义。

但对于一些无心之失的行为,有关部门不妨学着轻轻踩上一脚刹车。

上海最早开始推行的企业轻微违法行为免罚,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在进行的企业合规试点,都是很好的例子——既提醒了企业,督促其改正错误,又不至于一棒子打死。经过合规整改的企业,内部流程更加完善,管理更加健全,未来发展还会更好。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