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区发展的早期阶段,你可能会感受到艺术区与城市是割裂的,缺乏联系的。但经过了城市发展和艺术行业自身的发展,艺术区会慢慢地和这个城市建立很多很紧密的联系,这也是我分享的主题。
我们现在看到的艺术区可以分两种类型:第一,园区,围合式的艺术区的形态,如北京的798艺术区,还有上海的M50莫干山艺术区、红坊艺术区;第二,街区、开放式的艺术区的形态,如上海的西岸滨江美术馆群,外滩街区美术馆群,外滩有很多诸如洛克外滩源的美术馆、东艺美术馆以及全球顶级的画廊,如贝浩登、里森等。
美术馆经历了第一阶段封闭的建筑室内空间,到第二阶段形成园区式的艺术区,再到第三阶段的街区式艺术区,观众和城市可以与美术馆、艺术空间亲密接触。
美术馆需要面对城市。现在在美术馆里找10个人问,9.9个人会说城市太商业了,商业在挤压艺术等等,抱怨居多。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能提供给美术馆的场景越来越多,比如城市综合体,里面有酒店、写字楼、商圈、餐饮、电影院等,美术馆现在也可以进入到这些业态里。美术馆自身要有开放性,美术馆的运营模式可以和整个城市综合体的业态发生有机的联动、有机的互动,这可以形成新的商业闭环,这是美术馆生存的一种可能性和活法。
再比如,在城市的文旅小镇,或者近郊游景点也可以出现美术馆。一提到这个话题很多人会想到日本的濑户内海中的美术馆,现在在中国也已经开始有了基于文旅项目特定的目的地式的美术馆。
美术馆、艺术区进入3.0阶段就没有艺术区了,而是把艺术区里面的艺术机构分子化,进入到城市空间里面,不只是各种艺术行业之间的互动,而是让这些行业和周边业态产生有机的互动,一起将城市变得更美好。
(作者系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集团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