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闵行这个镇,基层治理如何做到“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管”?
分享至:
 (1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勇娣 2023-03-08 19:30
摘要:把基层治理中的堵点、难点、痛点化解在片区网格,虹桥镇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接到您的110报警了,我是片区网格员,您家的漏水的问题属于非警务警情,我已经反馈至社区城管工作站。”近日,在金汇上虹片区网格实体化工作站,一台100寸高清触摸屏上呈现着一线执法队员传来的现场画面。

经了解,报警人王某和被报警人陈某是隔壁邻居。前些日子,陈某在自家天井中搭建抽拉式雨棚。不久后,王某发现自家房屋墙壁出现潮湿发霉现象,怀疑是陈某家雨棚渗水导致,便找到陈某要求其拆除雨棚,遭到对方拒绝。双方为此还发生肢体冲突。

经过现场勘察,执法队员发现,事件主要涉及邻里纠纷及由此导致的冲突,于是将双方带至位于片区网格内的社区调解工作室协商解决。通过调解员的化解,陈某同意将王某家的漏水墙面恢复原状,同时就冲突表示歉意并支付赔偿,王某同意不追究陈某的其他责任,两人签订下调解协议书。

片区网格员介绍说,原先,类似邻里矛盾、合同纠纷等非警务类占据了派出所每天1/5的警情,现在,这些警情都能够“一键分流”至片区网格“微脑”,再由“微脑”指派社区城管工作站执法队员到场快速处置,同时社区调解工作室在矛盾纠纷化解中主动跨前一步,实现了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

“居民的问题能得到快速解决,得益于我们试点推进的基层治理‘1+X’体系建设。”虹桥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当中的1是以片区网格为基础打造一个基层治理的平台;X是整合下沉网格的派出所、城管执法、司法所、市场所等力量,建立X个工作机制,如在片区网格内嵌入了司法调解、平安商圈、城管工作站等机制,全方位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

据介绍,通过推行党建引领下“1+X” 的基层治理模式,虹桥镇持续优化完善片区网格内外闭环处置机制,实现对基层治安防控、综治维稳、矛盾调处等各类治理事项的快速响应、有效处理,形成了“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管”的基层治理格局,把基层治理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都化解在片区网格,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片区网格在实践中诞生并发展。虹桥镇地处闵行、徐汇、长宁三区交界处,毗邻虹桥中央商务区及漕河泾开发区,镇域面积11.08平方公里,实有人口约20万,其中境外人员超2.3万人。区域内楼宇经济发达,拥有各类楼宇约500万平方米,亿元楼13幢。此外,还有市级商圈吴中路商圈等。为了织密织细这一10余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基层治理网络,该镇不断进行创新探索。

“一开始,是以‘大联动’机制探索创新社会治理,前些年,则实施两次机制改革,细化网格划分、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如今,更是构建起了‘镇城运中心—片区网格—自治网格’三级工作架构,并探索建设片区网格‘微脑’提升基层治理能级,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让事件处置时间更短、群众满意度更高。”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去年9月,金汇上虹片区网格通过“一网统管”片区网格“微脑”平台分析发现,位于金汇南路168号一家新开的餐饮店存在大量投诉,涉及跨门经营、占用绿地、违法搭建、噪音扰民等多项问题。

于是,片区网格长立即召集片区内下沉力量,召开临时会议协调问题处置。通过实地调查和与多位投诉人的沟通,工作人员发现居民反映的问题只是表因,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小区居民与开发商之间的历史矛盾。原来,金汇南路168号的商铺与小区同步建成,原本属于小区附属门面房。但在实际交房时,商铺及门前广场、花园等却被隔在小区围墙之外。小区居民认为,开发商侵犯了他们的权益,从而导致接连投诉。

考虑到上述原因,片区网格讨论后,决定进行分级分类处理。由城管综合执法队对商铺存在的违法行为进行行政执法,并持续加强巡查管理;对于噪音扰民、灯光污染等情况,由社区民警和社区城管工作站联合物业公司、业委会与商家反复沟通,最后通过安装分贝仪、调整灯光角度和亮度等方式协商解决;最后,社区调解工作室介入调解,对于开发商是否侵犯小区居民权益的行为,由于属于民事纠纷,引导居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通过分级分类处置,目前这一问题已得到缓解。据介绍,虹桥镇共划分4个片区网格、60个自治网格、273个微网格,由镇党委书记担任网格长,分管政法的党委副书记担任镇城运中心主任,统筹网格化管理资源。同时,该镇不断优化网格架构。比如,原有的4个“片区网格工作站”升级为“片区网格治理委员会”,并设置4个实体化工作站,完善工作例会、联席会议制度,推动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置。

该镇还积极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将镇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大脑”“观、管、防、处”功能权限下放,打造片区网格“微脑”数字化应用场景,针对4个片区网格各自的管理特点开发个性化模块,通过PC端、手机端双应用建设,实现片区网格自主分析研判、可视化指挥调度和快速处置,提升片区网格管理能级,推动城运平台“大脑”功能传导至基层一线的神经末梢,形成了特有的城市运行“大脑+微脑”数治逻辑。

“有了‘微脑’等数字化手段助力,我们节约了街面排查的人力,把宝贵的资源更加集中到解决问题方面,从而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满意度。”虹桥镇城运中心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虹桥镇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