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上书房 > 文章详情
不一样的科学家用硬核科普,清奇脑洞解释那些宇宙的谜团
分享至:
 (2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一 2023-03-04 12:47
摘要:我想让人们明白,科学是面向每个人的,而不仅仅是面向专业人士。

人类总是问题多多:关于宇宙,关于地球,关于时间和空间,也关于我们自己。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博士、网络漫画家豪尔赫·陈与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教授、粒子物理学家丹尼尔·怀特森把那些最常提及的问题汇集在一起,做出了轻松易读、配有漫画的答案清单,完成了《一想到还有95%的问题留给人类,我就放心了》与《人类知道的太多了》。

在与豪尔赫·陈、丹尼尔·怀特森以及这两本书的译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的对话中,你会发现,如果我们的宇宙是一种产品,那这两本书就像是产品说明书,适合每一个正在体验该产品的人类。


对于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教授、粒子物理学家丹尼尔·怀特森来说,能和大名鼎鼎的豪尔赫·陈合作,仿佛白日做梦。

“豪尔赫是深受学术界欢迎的红人,我到访过的几乎每个实验室都在门上贴着他的漫画。”

豪尔赫是著名网络漫画PHD Comics的创作者,这部漫画刻画了科研人员生活中的艰辛和工作中的挫折。但豪尔赫最初的职业规划并不是一名漫画家,20世纪90年代末,他在斯坦福大学读机械工程专业,设计模仿蟑螂运动的机器人,而他最初的设想就是走学术研究的道路。在每天绞尽脑汁让自己的机器人动起来之余,豪尔赫会随意画上几笔,劳逸结合。

然而他的漫画在斯坦福的学生圈里备受推崇,之后,他把漫画放到了网络上,很快豪尔赫的“不务正业”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的漫画传遍了全世界,用漫画解释科学,让他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丹尼尔·怀特森看来,用漫画解释科学十分奇妙,他便给豪尔赫发了一封邮件,看似不可能的合作就这样开始了,他们决定用一期漫画来解释欧洲核子中心的研究工作。从漫画再到视频,他们的作品被很多网友追捧,逐渐火爆网络。

于是,在网友的催更声中,豪尔赫和丹尼尔·怀特森打算来点新鲜的。他们意识到绝大多数大众科学传媒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问题的答案上——去解释人们已经知道的现象。但其实我们对这个世界知之甚少。就这样,《一想到还有95%的问题留给人类,我就放心了》《人类知道的太多了》相继问世。“与其说创作漫画来解释已有的科学发现,倒不如写本书聊聊关于宇宙未解决的那些惊天问题来得更有趣。毕竟,还能有什么比做出革命性的发现,颠覆已有认知更让科学家为之癫狂的呢?”

「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也能够理解这些问题」

上观新闻:是怎样的一封邮件促成了两位的合作?

丹尼尔·怀特森:和大多数科研工作者一样,我是豪尔赫漫画的铁粉,他的文字配上活泼搞笑又接地气的图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009年,我就很想和豪尔赫合作,创作一期描述关于希格斯玻色子和寻找暗物质工作的漫画。

当时,我的妻子建议我给豪尔赫发邮件聊合作,我还笑她太天真。这就好比我给布拉德·皮特发邮件,邀请他来参演我的电影一样。不过发个邮件也没啥损失,所以我就发了,但没指望得到回复。

豪尔赫的迅速回复令我喜出望外。虽然他完全是粒子物理的门外汉,不过他有理科思维,并且领会概念的能力很强。我们一开始的计划是创作一个传统漫画,用图画来解释我们在核子中心都干了点什么,以及我们的工作有什么意义。但是豪尔赫有了另外的主意:与其说做成静态的漫画,倒不如直接做个科学动画片。

我们关于希格斯玻色子的视频比2012年7月希格斯玻色子真正被发现的时间早那么几个月。那段时间,全世界都聚焦于这个谜一样的玻色子,许多科学记者和普通读者找到了我们的视频,它很快就火起来了。很多人留言说这是他们见过的最清晰的解释。豪尔赫和我后来还创作了关于引力波的视频,在2016年5月它被宣布发现时也获得了很高的点击量。

上观新闻:正是有了创作视频的经验,才决定写这两本书吗?

丹尼尔·怀特森:写这本书与做视频大不相同。首先,豪尔赫要和我确定问题的范围,挑出一些看上去就有意思,三言两语能解释清楚,不需要特殊知识背景就能理解的问题。这几条限制把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剔除掉了,比如中微子振荡。对于有的问题,比如暗物质,这部分内容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不过另外一些问题,诸如早期的宇宙学,我就得跟更专业的同事进行请教,还得做点功课了。

对于书中每个话题,我都是先打草稿,把问题的重点罗列出来,然后去寻找问题的解释。随后豪尔赫和我不断地交换意见,直到我们都觉得把问题讲清楚了为止——为了让他能把前沿科学知识做得通俗易懂,我们经常全盘推翻重来。举个例子,关于引力的章节被一分为二:一部分有关空间自身的属性,一部分讨论引力这么微弱到底有什么神秘之处。文字定稿后,豪尔赫就会用漫画来进行诠释,还会添加笑料来保持轻快的语气。

我们的书起名为《一想到还有95%的问题留给人类,我就放心了》是为了表达对物理学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兴奋之情,而不是为了批评现代物理学的无能之处。在对公众介绍这本书时,我为非专业人士对这些科学前沿问题表现出的强烈好奇心而感到眼前一亮,看起来这些问题碰触到了公众好奇心的神经。甭管是超弦理论,外星人还是早期宇宙,男女老少都会提出尖锐的问题,渴望得到解答。

豪尔赫·陈:我们选择了那些经常被人们提及的问题,即便人们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也能够理解这些问题——我认为我们选择了那些每个人都希望知道答案的问题。

关于宇宙还有很多事情是我们迫切需要去了解的,我会试图解释当前的一些研究和想法,以及科学家正在为解释它们做了哪些努力。

「科学是面向每个人的,它值得每个人产生兴趣」

上观新闻:《一想到还有95%的问题留给人类,我就放心了》《人类知道的太多了》两本书都是由苟利军老师参与翻译的,同样作为科研工作者,这两本书是否带给了您不一样的感受?

苟利军:这两本书对于丰富我们的思维很有用,比如说在《一想到还有95%的问题留给人类,我就放心了》中,作者讲述了暗物质是什么,暗能量是什么,而且是通过很有趣的方式。在《人类知道的太多了》这本书当中,作者讲了人类能否回到过去的问题,当然我们知道,在现实当中,我们是不能回到过去的,因果律也限制我们回到过去。而这本书则通过一些有趣的方法假设人可以回到过去,那会发生什么。与此同时,这本书讨论了很多其他的问题,比如在宇宙当中,是不是还存在着另外一个自己,如果被一个黑洞吸住,会发生什么样的状况等。这些问题都非常有趣。

上观新闻:“有趣”是苟老师评价这两本书时重复最多的字眼,漫画加上文字的独特性,也让它们成了科普的最好范本吧?

豪尔赫·陈:我之所以选择做科普,是因为它让我感兴趣,而且似乎很需要有人能够以一种方便和有趣的方式来做这件事。

最重要的是让公众了解科学,让他们参与其中,并帮助他们认识到,有很多令人惊叹的想法,值得学习和思考。科学是由问题驱动的,世界上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存在抱有疑问,所以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它是非常有意义的。

丹尼尔·怀特森:我想让人们明白,科学是面向每个人的,而不仅仅是面向专业人士。我想鼓励大家对宇宙充满好奇并提出问题。

除了这两本书,我还在忙着其他传播科学的项目,包括一部儿童动画电视剧、一部儿童系列丛书以及其他书。

「永远不要停止提问,这是生活乐趣的一部分」

上观新闻:在《人类知道的太多了》中,两位一直在提到的观点是,我们一定要学会问问题,提问为什么这么重要?

丹尼尔·怀特森:我认为,提问是我们成为人类以及体验世界的一部分。我无法想象没有问题的生活。

我们同属一个物种,却可能在很多问题上看法不一:政治观点、钟爱的球队、半夜12点吃夜宵的绝佳去处。但有一件事让我们走到一起:求知的渴望。我们都好奇,在内心深处也都有同样的问题。

为什么我不能回到过去?宇宙某处有另一个版本的我吗?宇宙从何而来?人类还能在这个星球上存在多久?

幸运的是,我们得到了答案。

上观新闻:据说《人类知道的太多了》就是通过读者们发给两位的问题邮件汇总而成的?

豪尔赫·陈:是的。当打开收件箱、读到一个好奇听众发来的经过深思熟虑的问题,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让我们开心一整天了。

我们确实收到了很多问题,这些提问者的年龄(9岁到99岁)、职业和所在地各不相同。一个来自德文郡的9岁孩子竟然对可观测宇宙提出了一些非常棒的问题,你可能会对此感到诧异。

看来发问和求知欲就藏在我们心中。许多人会说,搞懂宇宙的本质和我们在其中的位置是他们活着的乐趣之一。当然,如果不能马上知道答案,或者答案最终引发了更多的问题(就像本书中某些答案一样),这会让人感到沮丧,但是,提问本身也具有力量。

要知道,提出问题的前提是有可能找到答案,我们认为这是希望的表现。还有什么比我们终有一日可以解锁宇宙所有奥秘更让人满怀希望呢?

我希望人类永远不要停止提问!

上观新闻:我们很想知道,三位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

丹尼尔·怀特森:如果我能得到任何两个问题的答案,它们会是——“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和“大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

豪尔赫·陈:我认为对我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物种吗”和“宇宙是无限的吗”。可悲的是,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苟利军:记得诺贝尔奖获得者基普·S·索恩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说过:“我们对宇宙认识的巨大飞跃开启于400年前伽利略将望远镜指向天空的那一刻,而如今,引力波的直接探测又为我们开启了一扇认识宇宙的新窗口,自此之后的400年,我们的认识又会有多大的飞跃呢?”引力波是一扇窗口,而之后或许还会有其他的探测窗口被打开。所以,我更想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发现,这些新发现还会帮助我们解开现在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些谜团。

「对宇宙的探索,赋予我们巨大的力量」

上观新闻:宇宙和科学的知识,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了解它们,对我们生活会有怎样的帮助?

丹尼尔·怀特森:你可能认为“宇宙从何而来”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会改变你的生活。但是,即使答案不会影响你生活的细节,它也会改变一些更重要的东西:你生活的背景。

根本的答案可能会影响你看待自己以及与更广阔宇宙相连的方式。例如,了解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让人类意识到我们只是更大存在的一小部分,我们不在宇宙的主舞台上。同样,发现宇宙中充满智慧生命,或者发现智慧极其罕见,甚至发现我们是宇宙中唯一有思想的生物,都会深刻地影响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以及我们对自己如此独特的认识。

正是对意义和背景的探索赋予这些问题巨大的力量。我们不只想知道一个答案,我们更想理解它,因为这种理解改变了我们对存在的定义。它可以把我们从以为正在生活的舞台上带下来,揭示出我们一直在一个完全不同的舞台上跳舞的事实。

豪尔赫·陈:在我们的生活、人际关系以及人生的意义或者价值方面,科学帮不了我们太多的忙,这是需要我们自己做出选择的。但是用科学的方式思考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大多数问题,即使是在艺术和漫画方面。

关于科学问题的答案,最诱人之处是它们就在我们的掌握之中。这两本书中的每一个问题,以及你能想象到的每一个科学问题,都有一个答案。它可能是隐藏的,或者遥远的,或者规模太小。我们现在看不到,但答案就在那里。

苟利军:理解宇宙和科学知识,能够让我们生活得更自如。我记得20世纪70年代,霍金提出黑洞辐射的理论之后,就有科学家试图探测黑洞的辐射。有科学家使用了复杂的技术,利用了精密的无线电望远镜,改进了光谱仪,记录了数百米的胶片,研究了这些信号的典型特征,但没有发现从爆炸黑洞发射出来的辐射的确凿证据。虽然黑洞辐射没有看到,但有科学家就想到可以利用一种更好的方法处理相关数据。在1977年,相关的科学家在美国光学学会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了一种增强和改善射电天文图像清晰度的技术方法。这个方法在后来无线网发展的过程中又被应用到。所以我们看到天文环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场景,生活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另外的场景,如果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天文环境的内核,那一定能够在生活当中找到应用它的场所,因为两者是相通的。


《一想到还有95%的问题留给人类,我就放心了》
[巴拿马] 豪尔赫·陈 [美]丹尼尔·怀特森 著
苟利军 张晓佳 郝小楠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人类知道的太多了》
[巴拿马] 豪尔赫·陈 [美]丹尼尔·怀特森 著
邓舒夏 尔欣中 苟利军 译
海峡书局

栏目主编:顾学文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