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从“自家小区院子”到“自家院子”,丢掉的是什么?
分享至:
 (1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封寿炎 2023-03-02 16:05
摘要:这类网络传播丢掉了大众传播最基本的操守,也丢掉了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终将丢掉自身的公信力

日前,一段“老人自家院子种菜被上门强行清理”的视频热传网络。视频、标签、配文加上场外“知情者说”,合力建构起一桩事件:82岁老人在自家院子里种几棵青菜,引来有关部门雷厉风行的执法,从通知到上门只隔了短短1小时。光靠视频内容,执法“违情悖理”,结果引发舆情沸腾。

然而,明眼人并不少。不少网友发现,视频中的房屋并非自带院落的别墅,老人种菜的地方显然属于小区公共区域,不是“自家院子”。有人提醒视频发布者,“老人自家院子种菜被上门强行清理”这个标签丢掉了两个字,“自家院子”应该是“自家小区院子”。这一判断很快得到了证实。当地政府出面澄清,涉事业主堆放蔬菜的场地系公共地块,后期自行浇筑修建,因而被纳入环境整治范畴。而且,“从通知到执行只隔了1小时”也不属实,环境整治工作早在2月1日就已在小区张贴通知预告,并且2月24日还上门通知了该业主。

一场舆情风波随之平息。然而,类似网络舆情事件还会出现吗?恐怕还会。

复盘事件不难发现,眼尖网友抓住的,正是触发舆情的关键点——“自家小区院子”在网络传播中变成“自家院子”。“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这两字之差,足以使事件性质发生南辕北辙的变化——它既是决定事件“违法悖理”还是“合法合理”的关键因素,也是左右网络情绪是“支持执法者,批评当事老人”,还是“批评执法者,同情当事老人”的分水岭。把最重要的关键信息“弄丢了”,视频发布者真是无心之过吗?恐怕不是。仔细观看整段视频,突出呈现的工作人员统一着装的清理现场、老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的拉扯推搡、“老人”“自家院子”“从通知到执行只隔了一个小时”等配文,无一不是触发网络情绪的“引爆点”。

有人说,网络传播的勃兴,使大众传播加速进入“后真相时代”。个体、机构和组织都被网络广泛赋权,但在拿到“发言麦克风”的同时,却少有来自法律的他律和源于职业伦理、职业操守的约束。缺一不可、需要逐一核实的“5个W”(新闻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在网络传播中都可以虚构,甚至付之阙如。真相和逻辑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被忽视,情感煽动成为舆论的主导。在这种“潮流”影响之下,网络传播中掐头去尾、移花接木、东拼西凑,乃至造假摆拍、胡编滥造,甚至彻底地无中生有、造谣传谣,种种乱象层出不穷。“老人种菜”这个案例,堪称大众传播“后真相时代”的一个典型。这类网络传播丢掉了大众传播最基本的操守,也丢掉了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终将丢掉自身的公信力。

更值得警惕的是,对于一些传播者来说,“事件”只是触发情绪、引爆话题的由头。情绪一旦开闸、话题一旦引爆,由头就可以抛诸脑后。舆情脱离了由头,如脱缰野马发酵演化。当议题跳转到痛骂城管、论证物权、辨析私域公域,参与者就开始寻找各自的标靶和宣泄点,沉浸在情绪宣泄的狂欢里。更有人在不同观点的网友之间煽风点火,拉踩引战,为一场热闹火上浇油。在这时候,舆情初始建基的“业主是否违法,执法是否依法”早已被翻篇。这种脱离了基本事实的舆论,如同脱离了水面的一堆泡沫。“舆论的泡沫化”不但对事实本身无所助益,还会劣化网络空间里的言论质量,反过来伤害事实。

扭曲真相的所谓“后真相时代”并非网络带来的必然,而是平台监管缺失、自律缺位、激励错配、受众信息不充分且媒介素养不足等多种因素叠加导致的乱象——试想,如果“网络大V”在造谣“老人自家院子种菜被上门强行清理”后,收获的不是网络的流量红利和平台奖励的真金白银,他们还会那么热衷吗?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