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宋庆龄为什么来乍浦路?丁景唐回忆曾经的第三儿童福利站
分享至:
 (1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林凤 2023-01-08 11:10
摘要:宋庆龄先生多次来到第三儿童福利站看望孩子和教师

乍浦路给老上海人的印象,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美食一条街。流光溢彩的店招,川流不息的食客。潮起潮落,30多年后,这条路上餐饮业的风光虽已淡化,但坐落于乍浦路245号的虹口区图书馆乍浦路分馆,倒是有众多市民读者近悦远来。置身图书馆的人们,可能并不了解这座图书馆的前世今生,相关资料也少有记载:这里曾经是第三儿童福利站。

我第一次知道第三儿童福利站,是在2012年7月,由丁言昭老师陪同,在华东医院老干部病房采访她的父亲丁景唐先生。他们父女的讲述中涉及第三儿童福利站的一些情况。再次听说第三儿童福利站,是采访上影厂老演员张云立时获知的。

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福利基金会主席宋庆龄先生主导下,于1946年到1947年期间,在沪西、沪东、虹口创办了专为贫困儿童提供救助的三个儿童福利站,它们融教育、保健、救济工作为一体,内设识字班、图书室、保健室和营养站,旨在救助贫困儿童、培育未来新人。

【丁景唐与第三儿童福利站】

第三儿童福利站的全称是:中国福利基金会第三儿童福利站。创建于1947年11月7日,位置就在今虹口区乍浦路245号,昆山花园一角。

第三儿童福利站的老师,有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这个福利站也镌刻下丁景唐的战斗印迹。第一任站长为教育家马侣贤,第二任站长为戏剧家于伶的夫人柏李。1948年秋,于伶与柏李撤离上海去香港,隐蔽于沪江大学领导学生运动的丁景唐,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到任第三儿童福利站站长。

第三儿童福利站为上不起学的贫苦儿童开设识字班,从小学三年级到高小程度,由工作人员担任教师,轮流为孩子们上课。丁景唐为五、六年级的学生上常识课,内容是社会发展史。他注重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和独立能力,挑选年龄稍大,能机灵热情地服务其他孩子的学生,成立“小先生”“小看护”等小组,让孩子们相互学习帮助,福利站的运行井然有序。

也就是在第三儿童福利站,丁景唐见到衣着整洁、睿智端庄、和蔼可亲的宋庆龄先生,并在她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有益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活动。

宋庆龄先生多次来到第三儿童福利站看望孩子和教师,对于这里的工作和氛围给予充分肯定。她勉励孩子们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她对于工作人员也是真情关怀,在与丁景唐的交谈中,发现他似乎呼吸不畅,还伴有咳嗽,关切地询问情况。原来丁景唐患有严重的鼻炎,发作时甚至整夜不能入眠。下次再来时,宋庆龄专门请来一位著名的德籍耳鼻科医生为丁景唐诊治,她热忱地充当翻译,医生同时为其他工作人员和孩子检查身体。在医生的引荐下,丁景唐来到霞飞路善钟路(今淮海中路常熟路)大楼里的一家设备新式齐全的高级诊所就诊。因为丁景唐是中国福利基金会工作人员,诊所还免除了他的手术费和医药费。经过几次电疗,丁景唐的鼻炎被治愈,就此没有复发过。当时,有不少同事与丁景唐一样,由于宋庆龄先生的关怀,受到免费医疗的优待,解决了治病的难题。此事在福利站成为美谈,宋庆龄先生高尚的人格,给丁景唐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

1949年冬,丁景唐离开第三儿童福利站。1950年3月,第三儿童福利站原址乍浦路245号上,筹建中国福利基金会少年儿童图书馆;1951年6月,图书馆扩大规模,迁至北京西路1647号,乍浦路245号改为该馆的虹口阅览室;1952年12月,为筹划上海示范性的少年宫,虹口阅览室也随少年儿童图书馆并入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此后,第三儿童福利站的铁皮房子被搬到了中国福利会少年宫。那几年,丁言昭参加小伙伴艺术团童声合唱队时,时常看见舞蹈队在铁皮房子里排练。

小先生在教儿童唱歌(“上海静安”公众号)

【张云立与第三儿童福利站】

张云立先生也是与第三儿童福利站有过关联的人。他是上海电影集团的演员,也是扮演叶剑英元帅的特型演员,20多年里在十多部影视剧中饰演叶帅。

2021年10月,我采访张云立时,他讲述起当年在第三儿童福利站的往事。张云立记忆中,第三儿童福利站旧址,就在如今的乍浦路245号虹口图书馆再北移一点。这是一座有着半圆形屋顶,30多平方米面积的简易铁皮活动房子,后面还搭建了一间牙医诊所。门口有两级台阶,黑色大门旁挂着长长的木牌,上书“中国福利基金会第三儿童福利站”。

福利站的用房,三分之二用作课堂,三分之一用作图书室和教师办公室;还有半间狭长的房子用作保健室、营养站。有五六位老师吧,有给孩子们上识字课、美术课和声乐课的,还有教孩子们扭秧歌、打腰鼓的。

张云立与第三儿童福利站结缘,是靠邻居一位进步学生介绍的。这里设施虽然简陋,但学习内容丰富多彩。他如饥似渴地快乐学习,可能有对爸爸张翼(20世纪30年代中国著名武打影星)表演天赋的传承,他扭秧歌、打腰鼓、跳舞都学得很快,表演起来很出彩,也是辅导孩子们歌舞的“小先生”。

上海解放了,第三儿童福利站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跟随欢乐的市民游行队伍扭秧歌、打腰鼓,还表演腰鼓的花式打法,并高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军文工团派来一位名叫管继英的女同志到福利站工作。她有齐耳的短发、英气的面容,腰束皮带的干部服,显得干练又精神。她对同学们热情关怀,循循诱导同学们投身革命;安排能歌善舞的张云立做其他孩子的辅导老师,让他在狭小的空间对未来依然充满美好的希冀;她还组织孩子们排练节目到部队慰问演出。来自五湖四海的解放军战士阵阵热烈的掌声,给予孩子们很大的激励。解放军炊事员是来自山东的战士,热情地请孩子们吃高庄馒头,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吃到香糯又有嚼劲的山东高庄馒头,大家赞不绝口地说“好吃、好吃”。

管继英同志选出几个体型和文艺表演都比较出色的同学,参加解放军部队的芜湖战地文工团,并随部队南下。张云立也在被挑中之列。他情绪高涨,积极参加解放军南下文艺宣传队,只因他是祖母唯一的宝贝孙子,拗不过祖母的百般阻挠,最后没有去成。这期间,第三儿童福利站的不少同学都参军了。

1950年2月,上海的三所儿童福利站,分别改组为妇幼保健站、少年儿童文化站和少年儿童图书馆,儿童福利站的运行随之结束。

2000年,丁景唐先生受聘于虹口区图书馆“文化名人文献室专家顾问组”,满怀深情地回忆宋庆龄先生与第三儿童福利站的情缘,回忆乍浦路的“虹图”旧事。耄耋之年的张云立,回忆在第三儿童福利站的往事,颇有感触地说:“那时的我,受管继英同志言行影响,长期坚持参加志愿者活动,诸如参加定粮工作队和文艺宣传队等,以能为人民大众服务而自豪。”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上海静安”公众号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