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大区势 > 文章详情
常熟经开区30年逐梦而行,铸就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新竞争力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田栋 2022-12-01 16:32
摘要:用实干完成了农转工、内转外、大转强的历史蜕变和深刻转型。

日前,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成立三十周年之际,举行金秋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涵盖新一代汽车技术及应用、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智能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的一批重点项目签约。

1992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常熟第一个经济开发区——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孕育而生,30年来,一代代常熟经开区人低调内敛、务实不张扬,用实干完成了农转工、内转外、大转强的历史蜕变和深刻转型。

培育创新生态,产业集群动能强劲

上世纪80年代初,常熟领风气之先创办乡镇企业,以一件羊毛衫起步,着力发展乡镇工业,走出了一条“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碧溪之路”,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成为“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

现如今,碧溪已成为国家级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全区外资企业600多家,拥有29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59个,总投资超百亿元特大型项目5个,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海工装备、电力能源、高档造纸、精细化工等特色产业集群。国内领先的海底光缆企业亨通、整车领域声名远扬的奇瑞捷豹路虎等均是该地的代表企业,2021年常熟经开区汽车及零部件产值超400亿元。

新一代汽车技术和新能源及材料是常熟经开区未来产业转型的基本方向。围绕新一代汽车技术及应用产业,发挥奇瑞捷豹路虎整车引领和美桥、通润、诺博、英特模等8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集聚优势,常熟经开区正聚焦电机电控、智能座舱、汽车电子等领域,推动智能化技术领域布局和新能源汽车关键系统部件招引,打造整车引领、生产与服务业双轮驱动、传统与新能源核心部件协同发展的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示范园。

聚焦培育创新生态,常熟经开区还积极推动“四链融合”,全力建设苏州·中国声谷。2022年,常熟经开区共签约声学产业项目19个,总投资约108亿元。具备转型爆发力和牵引力的声学产业,是常熟经开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选择打造的重大创新引擎,未来是有望催生万亿级的巨大市场。目前,“苏州·中国声谷”被列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规划和苏州市的“十四五”发展规划。至“十四五”末,声谷核心区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3300亿元,声学产业总产值达700亿元,引进声学领域国际国内顶尖研发人才10人以上,集聚声学产业高端人才1万人以上。

常熟市委书记、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勤第说,作为全市经济的主战场、压舱石,常熟经开区要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沿着新时代“碧溪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敢为善为,全力为苏州和全省发展大局挑重担、扛重责,力争当好建设更高品质“江南福地”的急先锋、主引擎。

今年9月,苏州市委常委会会议暨专题调研常熟市工作会议召开,要求常熟要继续抓好产业沿江布局,把常熟经开区建设成为高端制造业承载地。现在的常熟经开区,产业结构已从曾经以纺织服装、轻工机械为主转型为发展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这里正在规划建设绿色先进制造业、声谷科创中心、智慧港口物流三大功能片区,提出打造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及应用、声学产业及技术服务等在内的“2+4+1”新兴产业体系。

城市空间品质提升,造就美好生活理想地

2001年,常熟开发区管委会迁至沿江区域,碧溪历史性开启了“滨江新城”模式,人们看到,如今的“滨江新城”已成为美好生活的理想地。

朱晓丹是土生土长的碧溪人,在大学毕业后的十年里,多次萌生去苏州或上海工作的打算。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她坚信留在常熟经开区工作的决定是对的。“沿江的生态越来越好,城市配套、学校医院越来越全,工作还离家近,有什么理由不留在这里呢?”朱晓丹平时喜欢摄影,一张常熟经开区的航拍照中,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的新城在长江畔崛起。

长江边的小镇碧溪,素来有“上鹞灯”的习俗。每当中秋、元宵等“上鹞灯”的时候,鹞灯、星光、灯火相互辉映,闪烁绮丽。没有鹞灯的夜晚,难免月黑风高。即便是10年前,忙活了一天的人们,从城区赶回碧溪的茫茫夜路上仍然靠“星星点灯”。而现在,一条快速路连接东西,橙色的线条勾勒着高楼的剪影,星星点点的是街灯、车灯、万家灯。老一辈记忆中的荒地上,真真切切矗立起了一座现代化时尚新城。

面对很多国家和地区长期难以走出的传统工业化困局,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的是新的选择和路径。相对于以往的人才、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组合,常熟经开区在场景、智能、数字、平台等方面更具动态、活力。

依托滨江新城“南拓西进”,常熟经开区对1.66平方公里声谷核心区按照创新街区的理念,以常浒河为轴,合理布局科技、教育、住宅、商业等功能,全力规划打造产业、创新、城市融为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共生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该地以产业升级存量发展加深城市未来的厚度,对滨江新城原5平方公里核心区基础设施、城市功能、商务配套、科创载体等进行提档升级,以常态化推进低效盘活、“一图一表”、老旧工业区更新改造等工作为抓手,每年推动2000亩土地提质增效,同时腾退储备一批存量产业用地。加快把土地存量变为发展增量,激发产业活力,实现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质转变。

融入区域发展,开放创新引领城区蝶变活力绽放

本月底,苏虞张铁路即将开工建设,届时常熟将实现与苏州主城区的铁路直达。随着通港快速路竣工、海太长江隧道、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南沿江高铁规划建设,常熟的内联外畅的交通路网体系越来越完善,这也将为常熟和常熟经开区进一步拓宽外向经济发展的提供重要支撑。

与苏州其他经开区相比,常熟经开区的竞争优势之一便是来自区位带来的开放优势。这里的“开放”,有产业跨界融合孕育的城市发展新逻辑,有产业沿江布局和苏州跨江融合发展的新课题,也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催生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交通发展新格局。

纵横贯通、通江达海,是常熟经开区交通优势的最佳描述。这里有沿海高速、沿江高铁、通城高架。恰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跨江融合发展、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等机遇叠加的黄金年代,开放的常熟经开区迎来的是不断汲取动能、实现自我提升的爆发期。随着南沿江高铁、如通苏湖城际铁路、“万里长江第一隧”海太长江隧道等开建,常熟经开区与周边区域的时间跨度进一步缩短,也延展了开放的广度。

今年三季度,随着疫情趋缓,常熟经开区招商小分队拜访出击马不停蹄。杭州、广西、广东、上海……出访93次,对接项目115个,接待客商146批次,储备了车载摄像模组、硅氧负极材料、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等总投资超500亿元的在谈项目信息60多个。一批批几十亿、上百亿级的项目签约,成为常熟经开区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

30年时间,常熟经开区续写了“碧溪之路”的新辉煌。2021年,常熟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0亿元,在江苏全省经开区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中位列第7位。这片117平方公里的土地,将以更为开放、更为协调、更为创新的姿态,铸就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竞争力。

栏目主编:王娜 文字编辑:俞宏浩
图片来源: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
专题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