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这个声誉全国第一的专科有了新突破:耳聋患者基因给药递送难题破解了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泳 徐昊 2022-11-21 20:20
摘要:我国听力障碍人群占人口总数15.8%,约2亿人。

昨天揭榜的“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位列耳鼻喉科专科声誉第一名。

就在近日,这一“金牌专科”传出消息:耳鼻喉科李华伟、舒易来、王武庆等专家合作研究论文在《人类基因》(“Human Genetics”)杂志发表。先天性耳聋中有一种属于耳畸蛋白编码序列长所致,该病药物治疗一度面临“递送困难”。研发团队基于“内含肽反式剪接”新原理,开发了新型双载体介导的OTOF基因治疗体系,经单侧耳单次给药有效改观现状。成果将为无数耳聋患者带来治疗福音。

据悉,耳聋是人类最常见的感官功能致残性疾病。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我国听力障碍人群占人口总数15.8%,约2亿人;患致残性听力障碍,即中度以上听力障碍的人占总人口的5.2%,约7000万人。

我国每年新生3万聋儿中,60%是遗传因素引起。已发现超过100多个基因与耳聋相关,但临床上尚无任何药物可用于治疗遗传性耳聋。耳聋会对儿童言语发育甚至智力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对生活、学习、社交造成极大不便。

世卫组织数据还显示,耳聋呈现逐年递增态势。相比1985年,全球范围内中度及以上致残性听力障碍患者人数增加了10倍左右,约为4.6亿,占总人口5%。

专家介绍,耳聋主要分为由遗传等因素引起的先天性耳聋和由环境因素(药物、噪声、老化等)引起的后天性耳聋。先天性耳聋60%由遗传因素引起。目前已有超过150个致聋基因得到鉴定,OTOF是其中常见的致聋基因。OTOF基因编码一种与听觉囊泡释放相关的“耳畸蛋白”,如果耳畸蛋白功能异常,就会引起听觉障碍。

为使OTOF致聋患者能恢复听力,研发团队研究一种潜在治疗系统,还针对人源耳畸蛋白构建了一套“双载体治疗系统”。

研发团队先概念性验证“内含肽”能否介导两段耳畸蛋白的高效重组。团队通过结构预测了鼠源耳畸蛋白的4个分割位点,验证了内含肽的介导重组效率。随后通过“双药物载体”将两段共注射至耳聋小鼠耳蜗中。

一个月后听觉脑干反应显示:OTOF耳聋小鼠双耳的听力均得到改善,且注射耳的听力接近正常。上述结果表明:基于内含肽重组机制开发的新治疗系统,可有效重塑耳畸蛋白功能,显著改善双耳听力。

值得一提的是,系统不仅在新生鼠注射后有长时间疗效(至少6个月),在成年鼠注射后疗效也很显著。这些数据表明:单次注射人源OTOF长时间恢复了OTOF耳聋小鼠双耳的听力。

据悉,研发团队针对后天性耳聋也取得了新进展。专家介绍:鼓室给药是临床治疗耳聋(尤其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等)常用的安全手段。然而,鼓室注射药物在中耳腔停留时间短,药物易通过咽鼓管快速流失,导致疗效不符合预期。

舒易来主任等联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商珞然研究员,开发了具有长期缓释性能的新型药物微载体,提高了鼓室注射药物疗效。相关研究成果也已刊登在权威期刊。

专家解释,研究根据靶器官特点,智能化调控药物微载体的尺寸和粘附性,还开发了一种基于液滴微流控技术,原位包裹地塞米松的新型Dexsp@GelMA药物微载体,药物通过鼓室注射后,可显著改善噪声性耳聋豚鼠的听力。

业内专家评价:来自 耳鼻喉科的开拓性研究不仅为治疗OTOF听神经病提供了潜在的临床策略,更为其他基因疗法、蛋白质工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