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母亲嘱咐多吃,可为啥秋鲈的味道只在我记忆里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余平 2022-10-16 10:44
摘要:第一次在那个城市的餐馆里吃清蒸鲈鱼,入口即有一股土腥味,肉质也不细腻,只好“退避三舍”。

我的故乡在江苏吴江,故乡河道纵横、水网交错,物产非常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故乡产的鲈鱼呈灰白色,鳞片细密,其间有黑点,鱼头扁平,嘴大体长,平时以小鱼小虾为食,其肉质十分鲜美。

烹调鲈鱼,可红烧、煮汤和做羹。故乡人杀鲈鱼不用刀剖腹,而用竹筷从鱼口插入鱼腹,取出内脏,洗净后,仍放入腹中煮汤,其味醇美至极,其肉细嫩如豆腐一般。有典故说乾隆下江南品尝鲈鱼后,封其为“江南第一名鱼”。

鲈鱼营养价值高,据《本草纲目》记载:“鲈鱼性甘温,有益筋骨、肠胃之功能。”中国历代赞誉松江鲈鱼美味的诗文颇多,李白初次出蜀准备远游吴越时就说过“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入秋后的鲈鱼肉质细密雪白,呈蒜瓣状,冰清玉洁,入口鲜嫩无腥,较之夏季味美得多。清蒸鲈鱼是家乡的一道名菜,母亲做起来最为拿手,记得那时每逢贵客临门,母亲都会将清蒸鲈鱼摆上桌。这道菜的做法简单,只需把鲈鱼洗净,将盐、香油、味精等调料从鲈鱼嘴填入鲈鱼肚内,再将葱丝、冬菇丝、姜丝盖在鱼身上,淋上少许黄酒、酱油,猛火蒸上十分钟即可。母亲做的清蒸鲈鱼食之口舌留香,回味不尽。

后来我离开故乡去异地工作,第一次在那个城市的餐馆里吃清蒸鲈鱼,入口即有一股土腥味,肉质也不细腻,只好“退避三舍”。

秋风起,凉意阵阵,心中便涌起莫名的思念,闭上眼睛,则是一片如雪的洁白,那是思之令我垂涎三尺的故乡鲈鱼。现在想来,自从到异地安了家,因这里的鲈鱼总有一股难以祛除的土腥味,我不吃鲈鱼好多年了。

西晋人张翰是个高官,在晋惠帝太安元年执掌官吏选拔等事务。他在任时看到晋武帝司马炎将皇位传给弱智的儿子,引起权力之争,爆发“八王之乱”,他不愿混迹其中,此时正好秋风吹拂,他便吟咏出了著名的《思吴江歌》:“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说:“张季鹰(即张翰,其字季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恋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吴。”张翰挂冠而去,回到吴江过着“扁舟一叶泛平湖,郎采莼丝妾钓鲈”的农家生活。自此“莼鲈之思”成了游子思乡的典故。

古人的洒脱和豁达实在让今人感到汗颜,我们大概没有这般洒脱。古人能为口腹之欲(或为托词)将权力和名利抛诸脑后,当代人却免不了在纷扰繁杂的尘世为了生活而竞争追逐。人到中年的我们上有老下有小,这样一个家需要的是顶梁柱,面对身边常常出现的“参照系”,“奋斗”是常态,不敢有丝毫懈怠,儿时美味回忆起来当然诱人,可哪里有闲情跋山涉水去品尝和重温?恐怕还是不得不拿出勇气,如同攀岩者那样一步步向上爬。

昨日母亲打来电话说,秋来鲈鱼味道最鲜,鱼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也最丰富,要我多买一些吃。听了这话我默然。我在他乡不吃鲈鱼已经好多年了,可我不敢跟母亲说,要是她知道这事,不知道会有多少长吁短叹。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伍斌
本文图片来源:新华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