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今天,我们纪念苏步青,是在纪念什么
分享至:
 (2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海华 2022-09-23 06:16
摘要:人生几何,他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一道光,何以穿越岁月,灼灼依然。

今天,是数学大师、复旦大学原校长苏步青诞辰120周年的日子。

我们纪念苏步青,是在纪念什么?

【一个富有生命质量的人】

复旦玖园,苏步青曾居住近半个世纪的61号教授住宅楼前,藤架上的葡萄绿了。门前草坪上,苏步青曾在此种植蔬菜、瓜豆和花卉。他还栽种过一棵绿萝,一到春天就恣意生长,覆盖大部分屋顶,苏步青因此自称“萝屋畴人”。


苏步青旧居前的葡萄绿了。黄海华 摄

101岁的生命尺度堪称传奇,而如绿萝般始终向上,苏步青的生命质量,更让人赞叹。

“我从苏老那里学会了巧用‘零头布’,把零零碎碎、边边角角的时间利用起来。”复旦大学数学系1962级本科生、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顾泠沅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但苏步青利用自创的“整匹布”和“零头布”理论,无形之中让时间得以“延展”。1980年暑假,78岁的苏步青接到通知,让其到莫干山休息三周。他一听,兴奋不已,因为得到了一块“整匹布”。他的专著《仿射微分几何》最重要的部分,就在莫干山被他突破。

“整匹布”难得,苏步青就利用每天的“零头布”。上世纪60年代,苏步青担任不少社会工作,他的办公桌上右边放着公文,左边放着科学书刊,随时自由切换。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期间,如果到外地开会,他每天早晚挤出3个小时,用来钻研重点项目。星期天被他称作“星期七”,照样工作,不过星期天找他的人也多,他就“见缝插针”。20万字的《仿射微分几何》,大部分是他利用“零头布”完成的。

他是一个富有生命质量的人,内心始终对生命质感孜孜以求。对于时间,苏步青总是有一种紧迫感。1919年秋天,17岁的苏步青留学日本,第一件事是学日语。他计算了一下,按照语言学校的进度,所带银元花光了,日语也学不会。他果断租住在一位日本老妈妈家。早晨,跟着房东去买菜,重复着周围人们的对话。三餐饭后,跟房东一家用日语交流。仅用3个多月,苏步青过了日语关,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后来,他又跟着一位意大利神父学习意大利语,3个月可以阅读意大利数学论著。终其一生,为了数学研究交流需要,他精通日语、英语和法语,掌握意大利语、德语、西班牙语和俄语。

就在留学期间,苏步青发现了四次(三阶)代数锥面,这是几何中极有意义的重大突破,被誉为“苏锥面”。29岁时,他已有41篇仿射微分几何和射影微分几何的论文在国际数学刊物发表,被赞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可能不太为人熟知的是,即使到了耄耋之年,戴上了助听器,步伐缓慢了,但苏步青身上那股与时间赛跑的“劲”,还在。

88岁这一年,苏步青登上了黄山,又与学生华宣积合作出版了《应用几何教程》。

即将90岁时,苏步青写道:“五十知非识所之,今将九十欲何为。丹心未泯创新愿,白发犹残求是辉。”他还想着创新,念着求是。

91岁时,苏步青在办公室接待了书法家苏局仙的孙子。对方先寻到苏步青住处,结果扑了空,见苏老年逾九旬每天上午还来上班,感到十分惊讶。

93岁,他最后一次参加研究生论文答辩。同年,他赴京出席政协会议,“人民把参政议政的国事交给我,怎能随便缺席?”

96岁,苏步青捐赠了所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100万港元奖金,一半捐给复旦大学数学所、数学系,一半捐给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后者是国内第一个奖励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奖项。

98岁,尽管写字已经有些困难,但苏步青依然给来看望的华宣积等人,提笔写下了“发展数学事业”几个字,又谦虚地写道“与华宣积共勉”。今年83岁的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华宣积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展示这张珍贵的字条,可以看到苏老的字写得认认真真,只是最后的“事”“业”二字写在了一起。


苏步青写下的“发展数学事业”。黄海华 摄

华宣积还回忆起一个苏老风趣的细节:“我在纸上写下:我今年12月将退休。苏先生看了说:‘太可惜了!’我再写:不可惜,还继续努力。”

生命的长度,我们往往难以把握,而生命的质量取决于每个人自主的选择。苏步青选择的这条路,关乎祖国,关乎数学,关乎教育,他的生命因此厚重,因此丰盈,因此动人。

【苏步青的印记】

华宣积虽一头华发,但精神矍铄。“我还在研究数学,对于笛卡尔的解析几何,也有点新见解。”

就在上个月,他还参加了在青岛举行的全国几何设计与计算大会。“计算几何,这个名词最早是苏先生翻译过来的。”华宣积说,他在会上看见许多年轻的面孔,这应该是苏先生最想要看到的情景。

苏步青不仅创建了中国微分几何学派,晚年还催生了计算几何这一新的研究方向。1964年,华宣积跟着苏步青去上海汽轮机厂调研,当时工人做出了一种形状复杂的螺杆泵,他们想用数学模型来验证。“我们用了3年时间,还在厂里住过2星期,跟工人讨论,后来问题解决了。”


苏步青(右一)与华宣积讨论计算几何

从此,华宣积的主攻研究方向也转到了应用数学上。更影响他一生的,是像老师一样,至今孜孜不倦,保持对研究与工作的不懈投入。

2021年7月,作为中国上海“青浦实验”的开创者,顾泠沅在备受瞩目的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成为继华罗庚之后,第二个作大会报告的中国学者。

他,也是苏步青的学生。

78岁的顾泠沅很忙,但“青浦实验”还在继续中。从学数学,到教数学,再到研究如何教人学数学,顾泠沅始终不曾离开数学。1977年,青浦高中毕业生数学统考的平均分只有11.1,0分高达23.5%。这成为“青浦实验”的开端。顾泠沅用了3年时间调查研究,和团队摸索出一些有效经验,青浦的中考合格率从在全市“垫底”,到1986年上升为85%,远高于全市平均68%的水平。1992年,“青浦实验”在全国中小学推广。

顾泠沅始终记得,“青浦实验”小组获得首届苏步青教育奖,90岁的苏老颁奖时对他说——你是我的学生,你好好干。“所以,我现在将近80了,还在干。”他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自己直到现在依然坚持写教学日记,已累积近200本。

苏步青对后学的影响,如此真实。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杜竑毅是苏步青旧居的志愿者讲解员,他对苏老的事情如数家珍。

“我打算明年毕业时,回到家乡四川,参加基层选调生的选拔。”杜竑毅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不继续从事数学研究,会觉得遗憾吗?“虽然不曾与苏老谋面,但我相信苏老会支持我的选择。”杜竑毅说,了解苏老的生平后,他发现,苏老的研究方向是跟国家需求结合在一起的。“如今,国家既需要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人才,以及数学和其他学科交叉的人才,也需要用数学思维来从事基层治理的人才。”

华宣积的研究方向,顾泠沅的坚持,杜竑毅的选择,看似没有交集,但他们都从苏步青身上汲取了力量。

时至今日,苏步青用自己的一生留下的印记,没有模糊,反而愈发清晰。

【不停歇的追问】

于己饱满,馈人深远。苏步青强大的生命力,来自什么?今天我们纪念苏步青,又是在纪念什么?

追寻中,三位采访对象不约而同地提到苏步青的爱国之志。在他的一生中,能为国家做些什么,是苏步青对自己不停歇的追问。

1931年,苏步青获得东北帝国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同一年,怀着对山河故土的深深思念,他携妻带儿回到浙江大学数学系任教。当时国内教学条件差,工资经常发不出。由于缺少参考书,他利用暑期到日本抄回20多万字最新文献资料。抗日战争开始后,学校内迁贵州,每当在黑板上画几何图时,学生们会打趣他衣服上的补丁:“苏先生的衣服上三角形、梯形、正方形样样俱全。”他和家人在湄潭一座破庙住了5年,《射影曲线概论》就是在烟熏火燎的桐油灯下完成的。

“苏先生在他的数学手稿里,除了习惯性写下时间、地点,还会备注当时国家发生的大事。”华宣积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这些大事有“抗战胜利”,也有“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成立”,还有“《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出台”。


苏步青的数学手稿

在迎接21世纪的元旦之际,99岁的苏步青受邀在《解放日报》写下自己的感想——百岁光阴仅余几,仍须放眼望神州。十年前,我还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今看到大家都在为国家忙碌,而自己不能再作多少贡献时,内心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遗憾。但我仍关注着国家和世界风云变幻,祝福人民生活幸福快乐。

正是因为深深眷恋着这片土地,苏步青曾转变数学研究方向:“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搞纯粹数学,一下子要转到实用上来很难。但是,思考再三,我认为这个转变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还得抓紧。”

1972年,苏步青应邀前往江南造船厂解决船体放样的难题。过去要造一艘100米长的轮船,就得在地上画出100米的切割线,人要一直蹲着,还容易出错。“苏先生想要做事情的心情十分迫切,每天清晨5时45分我去接他,他都早早做好了准备。”华宣积说。从复旦宿舍到船厂,需要先乘3路有轨电车,到虹口公园再换18路电车。差不多有一年时间,苏步青基本上每天都去船厂,“当当当”的有轨电车声,成为那段岁月最鲜明的记忆。傍晚回家,公交车上一般难寻座位,他们就一路站回去。经过3年的努力,这一难题得以解决,研究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苏步青与青年教师在讨论船体数学放样课题

华宣积还记得,1978年的一天,他刚从西藏支教两年回沪,苏步青就找到他:“我们在江南造船厂搞的计算几何,现在已经落后其他国家了,一定要赶上去。”原本打算休息一段时间的华宣积,听了这番话也坐不住了。1982年,苏步青组织成立了全国计算几何协作组。如今,计算几何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造船、航空和汽车工业,发展到了服装、机械、动画和机器人等。

1992年,全国计算几何协作组会议定在杭州举行。临近开会,90岁高龄的苏先生住进了医院,但他坚持让秘书买好火车票。“当我去接他时,医院不肯放,他遗憾地把讲话稿让我带去,并再三嘱咐:计算几何要以经济建设中的重大科研问题为目标。”华宣积说。

正是因为深深眷恋着这片土地,苏步青对于教育事业倾注了无数心力。

苏步青曾说过,毕生事业一教鞭。众多苏门弟子先后就任中国高校的数学系主任,谷超豪、胡和生、李大潜、洪家兴、陈恕行、李骏等院士接续传承。苏步青总结了三条人才培养经验:一是先勉励他们尽快赶上自己;二是不要挡住他们的成才之路,要让他们超过自己继续前进;三是决不能一劳永逸,还要抓紧时间学习和研究,用自己的行动,在背后赶他们,推他们一把。


苏步青和学生在一起。胡和生(左一)、李大潜(左二)、谷超豪(右一)


1978年,在上海市数学竞赛颁奖大会上,苏步青为第一名李骏(左一)颁奖

苏步青和陈建功在浙大开创的数学讨论班,延续到了贵州的山洞,也延续到了复旦子彬院。华宣积说,数学讨论班上,苏先生经常讲的一句话是:不懂就是不懂,没有什么不太懂。顾泠沅说,在苏老的字典里,容不得“大概”“也许”“可能”,碰到“显而易见”的描述,他都会穷追不舍。杜竑毅说,如今每位研究生依然定期参加数学讨论班,如果准备不充分或理解不到位,就有可能“挂黑板”,“虽然尴尬,但这其实是一个促人思考的过程。”

上海宝山县五金电器厂、福州市电镀厂、浙江吴兴县东迁人民公社前进大队、长春拖拉机厂机修车间……由于苏步青的建言,这些地址曾出现在教育部发出的一份文件中,它们关联的是14位青年的命运。1977年8月,中央召开科学和教育座谈会,苏步青在会上提到60多位爱好数学的青年给他寄了论文,其中14人很有数学才能,可以作为研究生培养。邓小平听了当即指示,通知这14位青年到苏步青那里考研究生,来回路费由国家负担。


教育部为苏步青建议招收研究生发通知

“爸爸身体还健壮,退居二线后行政事务全已摆脱掉,目前正准备为中学教师开讲习班,每周两小时。”这是苏步青当年写给在连云港的女儿的一封信。1984年初的寒冬,年过八旬的苏步青站在了“中学数学教师讲习班”的讲台上。有人怕他累着,劝他坐着讲,但他坚持站着讲,因为“讲课就要又讲又演,坐着讲感情表达不好”。从选题目到查文献,直至写成讲义,苏步青都亲力亲为。每次上课他都提早半小时到教室,擦黑板,准备投影仪。


苏步青在中学数学教师讲习班授课

“我像重新回到了复旦大学的教室。”顾泠沅就是讲习班第一期的学生,而苏老依然是那个严格的老师,他和大家约法三章: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迟到的不要进课堂。要想拿到结业证书,不仅要把听课笔记给苏老过目,还要写一篇他满意的学习小结。

对于学生,苏步青虽然严格,但视同家人。华宣积留校任教后,苏步青就给了他一篇70页的关于“K展空间”的法语论文。“我对法语一窍不通,苏先生说数学论文比较好懂,逼着我去学法语。”华宣积说,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学了几个月法语,竟然把这篇论文看懂了。1963年暑假,华宣积把自己撰写、苏先生修改过的论文誊写了一遍,送到苏先生家里。苏步青看后把论文装进信封,写上《数学学报》地址,带着华宣积去了一趟邮局。“苏先生寄的是挂号信,花了两毛钱,那个年代在学校食堂一毛五可以吃一块大排了。”华宣积说,这是他第一次发表论文,还是苏先生付的邮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广智曾撰文回忆,1959年秋季复旦大学开学前,一位慈祥的长者来到新生寝室,嘘寒问暖,见一位同学没有垫被,当即关照随行老师为他发一条褥子。事后方知,这位长者便是时任副校长的苏步青。1962年复旦话剧团排演《红岩》,剧中地下党市委书记身上的呢大衣,正是问苏步青借的。

追求专业、要求严格、关注现实、重视人才、爱护学生……在这背后,始终是一颗爱国之心在涌动、在驱动,让苏步青的生命之力一次次迸发。

2003年3月17日,苏步青病逝于上海。几个月后,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设立苏步青奖,这是以我国数学家命名的第一个国际性数学大奖。2019年,一颗编号为297161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苏步青星”

人生几何,他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人物简介:苏步青(1902-2003),浙江平阳人。数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创建了中国微分几何学派。1931年获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历任浙江大学教授、数学系主任、教务长。1952年调入复旦,曾担任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教务长、副校长、校长(1978-1983)。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射影曲线论、射影曲面论、高维射影空间共轭网理论、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计算几何等领域有重要贡献,尤其以发现“苏锥面”和“苏链”著称。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

栏目主编:徐瑞哲 题图来源:新华社
除署名外,文中图片由复旦大学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