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当“上海的金枝玉叶”变成咖啡,它的味道里,有激励,有安慰……
分享至:
 (2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22-08-07 12:12
摘要:文学、艺术、阅读、生活,融汇成上海咖啡文化的独特味道。

“一个城市的咖啡馆,就像这个城市的起居室一样……它总是反映了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与内心的需求。”作家陈丹燕如是说。

作为2022上海咖啡文化周的咖啡电影展映活动之一,一部名为《哨子》的电影短片在新华文创·光的空间第一次放映。它是跨类型电影《四季咖啡馆》中的一部。由7部风格多样的电影短片所组成的《四季咖啡馆》,是上海7位创作者以这座城市的咖啡馆为表达空间的一次集体创作。

第一次拍摄短片的陈丹燕选择的场景是北京西路、铜仁路街角的Dehome Coffee。望得到街景的落地玻璃窗旁的座位,作家在这里思索、写作,与朋友联络、交流。“写作是寂寞的工作,就像一个人在造一栋房子,所以我总在咖啡馆工作,这里轻松一点。”短片里,作家的独白娓娓道来,“咖啡很香,它鼓励灵感。”

哨子,是陈丹燕原本计划为独自去意大利旅行、完成一本新书所准备的。世界瞬息万变、行程不断改动,她仍然坐在上海街角的咖啡馆里。为新书挑选插图,剪下一张照片里的咖啡杯,“我杯子里不是每次都有千山万水嘛”,她跟友人说道。

多年前,陈丹燕写过一本《咖啡苦不苦》,“旅行中用来遮风避雨排解孤独的咖啡馆,其实也是人生散发着清冽苦味的教室。一杯甜若爱情、苦若生命、黑若死亡的热咖啡里,其实盛着人生。”这两年,她感受着,“街上的咖啡馆,散发出格外强烈的香气”。

“作家的社交总是与朗读联系在一起的。”《哨子》放映之前,陈丹燕为读者朗读了《上海的金枝玉叶》中的一段。从《上海的金枝玉叶》中引申而来的特制精品咖啡也在当天首次邀请读者品鉴。采用云南原产地精品咖啡豆,有焙炒咖啡豆与咖啡挂耳包,咖啡风味与《上海的金枝玉叶》的阅读体验相关,让故事中的上海与现实中的咖啡香气交织。

“做这款咖啡是为了纪念《上海的金枝玉叶》这本书25周年,同时也为了致敬书中的女主人公郭婉莹(黛西)。”咖啡豆一款水洗、一款日晒,对应着这个故事的两种指向。水洗豆的口感柔和,随着温度降低,能品出更明朗的红糖香气。日晒豆的口味更复杂,在舌尖漫开的酸涩里,有着人生的微妙。

陈丹燕说,在烘焙这两款咖啡豆的时候,她的脑海里一直出现的是“激励”和“安慰”两个词语。“黛西的故事,有令人安慰的一面——黛西总是那么漂亮”,在水洗豆的包装上,她写道,“黛西的故事鼓舞和安慰了我,就像浑身发冷时,这一杯热的、甜的,散发着红糖暖意的咖啡”。黛西的一生也有坚持,不论什么境地,维护着自己的生活方式——“黛西的故事教导和激励了我,她能挺身于暗夜,安静独行,我也能”,这是日晒豆的包装上印着的感言。

上海咖啡文化周期间,“金枝玉叶”特制咖啡在“新华文创·光的空间|CAFE”书店咖啡吧上架出售。书店同步举办“新华文创·光的空间咖啡主题书展”,精选中外咖啡主题图书300余册、50余种。咖啡文化读物专题展区里,还有不少精美独特的咖啡文创产品。

“书店+咖啡”,早已成为上海市民日常阅读、社交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部分。作为一家“有美术馆的书店”,新华文创·光的空间还与明珠美术馆联动出品特制艺术咖啡,依据展览主题定制咖啡新品,比如“维克多·雨果:天才的内心”“想象的相遇:《神曲》对话《山海经》”等展览,都曾推出依托艺术展览内容精心设计的咖啡杯、创意相关特调饮品,受到读者和参观者的喜爱。

在作家讲述的上海故事里、在街角咖啡馆展开的旅行展望里、在文学作品和艺术展览特制咖啡的馥郁芬芳中,文学、艺术、阅读、生活,融汇成上海咖啡文化的独特味道。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