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康健新村里,每个名字都希冀健康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沈轶伦 2022-08-02 17:25
摘要:35年前,在上海市区西南,一个当时上海最大的居住区开建。

1987年6月,一则消息见诸报端:在上海西南郊的沪闵路与钦州路之间,有一个“相当于两个曲阳新村或三个田林新村”的新村即将动工兴建。

据报道,这里将成为“当时上海最大的居住区”,是上海“七五”住宅规划建设的重要工程项目。上海市“七五”住宅设计竞赛得奖方案及优秀方案中的20种不同类型住宅,都将在此建造。而且,除市政、公用配套外,“第一次考虑了部分社会福利配套,并改变了单一住人的做法,统一规划了街道工厂和福利工厂”——这个被寄予厚望的新社区还得到了一个吉祥的名字:康健新村。

康健新村街道也因此得名。在街道的东面,最初建成的一批居住小区,都以“健”“康”“长”“寿”4个吉祥字为开头。如康健公寓、康乐小区、寿山坊、长青坊、健安坊等。每一个字,都蕴藏着人们对幸福、健康、平安的希望。

一件有趣的事是,康健新村落成后不久,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于街道西部新建的小区,则以花卉名字命名,如丁香园、牡丹园、玫瑰园、紫薇园等。这不仅寓意住宅区美丽如花园,事实上,也透露了这片土地的前世:今康健地区组成部分之一的西牌楼,有着100多年的种植鲜花的历史,百年前就是四大花卉生产基地之一。

1

康健地区的前身之一西牌楼,曾显赫一时。

《徐汇区地名志》显示,西牌楼村原属上海县梅陇乡,是由西牌楼、殷家塘、顾家塘、施家里和夏家里组成的较大自然村。居民中张姓占2/3。相传,明代有张姓家族定居在这里,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原老宅基(殷家塘)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座牌坊,名东牌楼和西牌楼(牌楼已倒坍,残存石柱已埋入地下)。清道光年间,西牌楼商业繁盛,张姓一族中又有人在朝做官,西牌楼名声日盛。

西牌楼曾有一个古建筑群,南靠沪闵路,占地约4000平方米,均系明代建筑。总大门前两侧有青石雕刻石马一对,阶前有旗杆座两副,大门两侧有彩塑像。大门内原建有四个各自独立的建筑体,每个都由茶厅、东西厢房、前客厅、后客堂等组成。这些建筑,大部分已在20世纪40年代被拆毁,总大门在1958年筑沪闵路时拆除。在建筑群旧址西侧,曾建有高屋飞檐张氏宗祠一所,共有房屋三进,1938年至1940年间曾在此办过西牌楼小学,1949年后拆迁至西牌楼宅基东端,改建为西牌楼小学和幼儿园。

虽然到光绪初,邻近的梅陇、朱行两地商业兴起,西牌楼的盛名不如往昔,但随着上海地区西侨的增多,上海市区居民中流行起西洋鲜切花的消费习惯。此后,西牌楼这一区域引种了康乃馨、大丽花、文竹等花草。1927年,此处开始建造花棚,一年四季产出鲜花不断,源源不断供给到上海市民的桌上案上。

2

瓶供西洋鲜切花,是1843年后西侨带给这座城市的新风尚。

随着西侨人数的增加,引进的外来花卉品种不断增加,花卉的商品性生产也有进一步发展。清咸丰三年(1853年),商人陆恒甫于龙华镇南方板桥经营陆永茂花园,拥资万元,花园占地15亩,种植兰、菊、梅、桃等花卉。宣统元年(1909年),黄岳渊父子筑园于真如西北乡,拓地40余亩,取名“黄家花园”,搜集了国内和日本的名卉异木,如洋枫、樱花、桂花,还有许多菊花名种,在当时上海花卉行业较有名声。光绪年间《重修沪游记》记载,当时已有花卉品种百余个,以后又通过英国、德国、日本商人及传教士,外国花卉源源不断引进上海。同时,西方流行的装饰性花篮、花圈、花束、插花艺术也相继传入。当时,由于西洋切花花型别致、色彩丰富,而且经济效益好,因此,上海近郊一带的花农都争相引种。其中,尤以龙华乡的天钥、张塘村,漕河泾镇的桂林、西漕河泾村,梅陇乡的牌楼、陇西村等发展最快。

据当时资料,到20世纪30年代初,全市有经营性花卉场圃共183家,花卉种植面积1400余亩(不包括崇明600余亩水仙花)。当时有花卉179种,形成了4个花卉生产基地:一是上海县的漕河泾、梅陇一带的温室鲜切花、盆花生产基地,二是宝山彭浦赵家花园一带的露地草本、木本切花和盆花生产基地,三是浦东龙王庙凌家花园一带的木本花树、盆景、地栽秧苗的生产基地,四是崇明县合兴、堡镇一带的水仙、球茎花卉生产基地。

抗日战争期间,上海沦陷,花卉生产萎缩。抗战胜利以后,对花卉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当时,种花获利颇丰,三打(36支)康乃馨可换大米两斗,仙客来(俗称兔子花)高至斗米一盆。上海近郊的龙华、天钥、小木桥、漕河泾、梅陇、真如、赵家花园一带,种花者剧增,一些村庄几乎全村农户都以种花为生。(《上海农业志》)

20世纪50至60年代农业合作化时期,专业培植花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生产队逐渐替代了个体户。到20世纪80年代,梅陇人民公社牌楼、桂林两个生产大队的花卉种植面积达50亩,花卉总产值近13万元。

桂林公园 徐汇绿化市容公众号

3

1931年,在这片当时还是小河纵横、散发田园牧歌气息的鲜花之乡,今桂林路上,建造起一座私人花园——黄家花园。园西侧有黄氏家祠及先茔,占地34亩。

6年后的1937年,在黄家花园东南侧,今康健路上,上海魔术艺术家鲍琴轩(艺名科天影)集资建设了一个游乐场性质的私营康健园农场,占地1.33公顷。

早在1920年左右,鲍琴轩就曾租赁新华银行在老城厢中华路24号的房屋创办福安游乐场,又称福安乐园。游乐场日夜演出京剧和多种地方戏曲,后因经营不善而停业。鲍琴轩投资的康健园农场也命运多舛,虽然始建于1937年,但因为抗战影响,至1947年才略具规模,原拟对全园稍加整饰后即行开放,因时局动荡、费用支绌而未果。不过,鲍琴轩在大世界旁边参与投资的一家饭店即五味斋饮食店颇为成功,这家店后来成为上海著名的人民饭店。

1953年秋,黄家花园收归国有,改为桂林公园,并扩建至44亩,全面整修。同年,桂林公园斜对面的康健园农场改名为康健园,对外开放。

新修的桂林公园1958年9月1日开放,以桂花闻名沪上,有桂树400余株。公园具中国古典园林风格,建筑物主体布于中轴线,九曲长廊处于线中段,联四面厅,与静观庐南北相对;观音阁、般若舫与颐亭东西呼应。园门内长83米的通道两侧龙墙,有漏窗104格,形式各别,亦为一特色。1985年又向东侧扩建,于1988年10月对外开放。(《上海县志》)

康健园则先后于1987年和2000年两次扩建,其间一度建成上海科普公园。园中有能说会唱、听从指令起动的机器人,长达30多米的宇宙飞碟模型,还有供人们操纵实验的探索长廊,装置激光测云仪和高压无线电探测气球的气象观测站等。后来由于设备老化,1990年起该公园恢复原名康健园。

进入20世纪90年代,康健新村街道因规模大、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环境优美,于1996年被市政府列为外事接待单位。到2016年末,街道共接待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友人以及国际组织官员77批。其实,不论是否居住在这个社区,所有的居民希望的生活都在这些字的意思里:希望生活花开富贵,希望生命之树长青。

往昔桂花开放的时候,康健园的一株丹桂下,一名中年人在陶醉地吹着口琴。龚星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