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曾为“王羲之”“六指琴魔”“雪姨”穿衣扮相,上影服装师如何还原传统之美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2022-07-14 12:09
摘要:古装片造型应该回归历史。

第一次穿上罗衣广袖,变身魏晋佳人,《笔中情》剧组的工作人员都被上影演员剧团演员赵静的古装扮相惊艳了。40年后的今天,这部老电影里古风浓郁、清新典雅的服饰造型仍然让观众大呼养眼。豆瓣上,《笔中情》有8.5分,不少人称赞片中角色选择和服装、道具颇有魏晋风度,也让人领略到传统文化之美。

近年来,古装影视剧往往因服装造型引发争议。仙侠世界中,仙女、上神披着同款纱衣,古装偶像剧里,各种朝代元素混搭,网剧《我叫刘金凤》更是因服装过于日式而下架。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召开电视剧创作座谈会,指出古装剧美术要真实还原所涉历史时期的建筑、服装、服饰、化妆等基本风格样貌,不要随意化用、跟风模仿外国风格样式。许多观众在拍手称快时也禁不住疑惑,为何以前的老片、老剧能做出古朴典雅、还原时代的造型,如今是差了哪一口气?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拨通了上海电影制片厂服装师庄培玲的电话,听她道出这一行背后的坚守与辛劳。

造型要为人物服务

除了央视《红楼梦》,上海电影制片厂1982年出品的电影《笔中情》也被不少观众奉为经典造型代表。为这部电影做服装造型的正是庄培玲,她还为电影《日出》《六指琴魔》、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等做过服装造型。

影视剧服装师是如何工作的?“首先,看剧本。”庄培玲介绍,拿到剧本后,她习惯把主要人物一个个列出来,看他们生活的年代、年龄、身份,根据人物特点来设计服装。通常,年轻人的服饰颜色会鲜艳一点,年长者服饰颜色会暗一点。喜庆场景和人物情绪低落时,服装配色上都要有所体现。这些都是从剧本里来的。

有了初步想法后,服装师会和导演沟通意见,“做一部戏,要和导演碰好多次头。”

《笔中情》由颜碧丽执导,讲述书法家赵旭之与齐太尉之女文娟相爱,在她的鼓励下,三次出游学习书法,戒骄戒躁,最终悟得书法真谛的故事。赵旭之的原型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影片中的服饰道具也以那个时代为参考。为了还原古代氛围,庄培玲等人做了大量前期资料搜集工作,当时上影厂资料有限,她就跑去电影局的资料室查,如果还有查不到的,就去徐家汇藏书楼寻找。

不少观众觉得,《笔中情》的服装造型有《洛神赋图》的韵味,人物在清谈、远游和宴会时,穿着的服装都有明确区别。在片中曲水流觞的场景里,赵旭之等人物还穿了木屐,这是在东晋流行的样式,如今几乎难以在古装剧中看到,被网友称赞“细节讲究”。这也是庄培玲在查资料时发现,画下来交给厂里的木工制作的。

电影中还有赵旭之和将军桓述“比字”招亲的情节。有趣的是,饰演赵旭之的王伯昭和饰演桓述的迟重瑞,后来分别在《西游记》中扮演小白龙和唐僧,齐太尉的演员程之也在《西游记》中演了金池长老。据说,王伯昭和迟重瑞正是因为《笔中情》中的表演和扮相出众,才得到出演《西游记》的机会。

从绸缎到乔其纱

为了做服装,庄培玲常去上海各个布料店选购料子,还是董家渡批发市场的熟客。拍《情深深雨濛濛》时,由于需要的布料多,都是开面包车去采购的。

古装剧里,布料有区分人物身份的作用。比如《笔中情》中齐家的三位小姐,布料多用绸缎,平民百姓则用普通的棉布,绝不能穿混。当时,绸缎的价格并不算昂贵,服装师也会根据成本预算尽量节约,“有时一般的布料也能做出很好的视觉效果。”庄培玲觉得有些可惜的是,如今上海的布料店日渐难寻,剧组更习惯买成衣。

20世纪90年代,香港电影业迎来内地市场的新机遇,上海电影制片厂与香港的电影公司打造了一批合拍片,包括《六指琴魔》《青蛇》《新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九品芝麻官》等,上影的服装、道具等工作团队也参与了这些影片的制作。

庄培玲在《六指琴魔》剧组做服装师,该片美术、造型设计则由香港服装设计师张叔平担任。

《六指琴魔》根据倪匡同名小说改编,吴勉勤执导,由上海电影制片厂、香港皇牌制作有限公司联合摄制,林青霞、元彪、刘嘉玲主演。其中,林青霞饰演的“六指琴魔”黄冬头戴夸张的发簪,重重纱衣随风飘逸,邪魅霸气的造型俘获众多影迷的心,但也有观众吐槽这样的服装不符合历史。

“《六指琴魔》的主要演员服装都是从香港做好运过来的,群众演员的服装是从上影服装仓库选取。”在片场,庄培玲根据导演要求整理服装,帮主要演员穿戴整齐。“林青霞很随和,走的时候还送了我几套她老公品牌的衣服,我们一直在片场说说笑笑。”

一个式样的戏服会有好几套,有些是给替身穿着,有些是防止吊威亚损坏。在为武打片准备服装时,庄培玲通常为一个式样准备三套以上,替身和备用的衣服款式、质量也要保持一致。“有经验的服装师看过剧本,可以估算出每个场景需要准备几套。”

把林青霞扮成“六指琴魔”时,庄培玲注意到,这些服装用的布料是很薄的纱布,有乔其纱、涤纶等,层层叠叠。“乔其纱比绸缎便宜很多,漂亮是漂亮,但和年代是脱节的。”

古装造型戏曲化也被不少观众诟病。庄培玲曾为李炳淑主演、1980年上映的戏曲电影《白蛇传》做服装造型,在她看来,故事片和戏曲片是截然不同的,造型绝不能混淆。“我们拍电影注重从生活上考虑,造型应该朝生活的路子走,如果用戏曲造型会脱离生活。”

“香港设计师没那么多历史年代的概念。如果是我来做,还是会根据年代来设计服装。”庄培玲说。

干这行很累

“干这行很累。”庄培玲说。

退休二十多年,她喜欢去各地旅游,用手机打打游戏,好像要把以前工作时失去的休闲娱乐补回来。“服装、道具、化妆都很辛苦。化妆比我们起得早,尤其古装扮相更耗时,我们体力花得更多。服装都要我们搬到现场,更换、调整、照看。晚上收工后,还要把第二天需要的主要演员包括群演的服装都整理出来。”

拍一部戏,往往半年在外奔波。《笔中情》在泰山取景,庄培玲也跟到了山上。为拍摄日出,剧组连续等了好几个早晨。拍《情深深雨濛濛》是夏天,演员出汗厉害,庄培玲就拿酒精喷在演员身上去除汗味。服装部有十来个人,有两个人专门负责洗衣服。

1964年,针对上海电影技术工种人才缺乏的困境,上海市电影局开设了电影职业学校,包括化妆、服装、道具、灯光、放映、洗印六个专业。

庄培玲记得那批学生一共108个人,化妆、服装、道具班都是10个人。校址在大木桥路上,上海电影制片厂特技车间也在附近。入学后,大家先上基础课,包括化学、语文等,一年后分专业。庄培玲被分到服装组,“我本身就对服装感兴趣,上中学时画画还得过奖。”后来,这批学员全留在上海,大多数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后来成为上海电影的幕后中坚力量。

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后,庄培玲做服装师的第一部戏是1980年上影著名导演吴贻弓执导的《我们的小花猫》。由于是现代戏,服装比较简单,主要根据人物要求和年龄做好搭配,买料子,再交给裁缝车间制作。《我们的小花猫》也是吴贻弓独立执导的第一部作品。

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化妆、服装、道具分工明确。“帽子、衣服、手套、袜子、鞋子等穿在身上的都是我们管;戴在头上的,包括首饰,归化妆管;拿在手里的,比如包,归道具管。”拍《六指琴魔》时,庄培玲发现,港台剧组的分工不太一样,人物造型囊括了首饰、包等。她认为,这种做法有助于协调设计,但上影传统也有优点,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各司其职。

上海电影制片厂也有服装设计的工种,但大部分都是服装师自己搞定,具体服装制作则由裁缝车间完成。庄培玲没学过缝纫,但有时遇到突发情况,一些小的服装改动,她也可以完成。有一次在片场,表演艺术家秦怡的服装腰包稍微大了一些,庄培玲就自己动手,把腰带收进去一点。

2001年的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改编自琼瑶的原著小说《烟雨濛濛》,两岸合拍,庄培玲担任服装造型,剧组大部分工作人员来自上影厂,厂里好几个房间用来存放服装。

剧中采用上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上海服饰造型,庄培玲对此得心应手。“台湾方面拿来的衣服也有,但大部分是我准备。有些连衣裙是仓库里现成的,旗袍是选好料子,请外面专门做旗袍的退休老裁缝做的。”旗袍设计也要根据剧本和人物调整,比如雪姨的衣料会考究一点,颜色跳一些,体现她的人物性格。

庄培玲还考虑到旗袍长短的细节。“衣服跟着财力走,有钱了,旗袍自然就做长一点,纽扣更大一些、漂亮一些。”

在做《情深深雨濛濛》服装时,庄培玲已经明显感觉到,影视剧拍摄越来越着急了。“我们以前拍电影,演员都要下生活,拍出来才比较真实。后来,摄制组一成立,马上就开拍,有的电视剧甚至一个月拍10集。”

要尊重历史,查资料需要花时间,需要沉下心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庄培玲希望,现在的电视剧能多给服装师一点时间。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影视截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