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疫情过后,找工作要注意什么?上海资深职业指导师这样建议
分享至:
 (2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程祎 2022-07-01 06:01
摘要:一方面要拓宽求职渠道、珍惜每次机会,另一方面也要避免盲目跟风。

▲右二为崇祎娜

一个月来,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首席职业指导师崇祎娜的手机上不断弹出新消息提示的小红点。在她负责的“青年就业直通车”群里,每周都有十多名求职者加入,这比以往多了一倍,“明显感觉到疫情过后出现了一波求职高潮”。

上海某高校财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许正是其中一员。受疫情影响,她迟迟未能找到工作,一度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入群后,她接受职业能力测试,参与财务实操课程,然后投递简历、准备面试,一连串动作下来,终于在近期拿到了一家企业财务岗位的offer。她把这个消息告诉崇祎娜,两人都高兴不已。

一头助企纾困,一头指导就业,像崇祎娜这样的首席职业指导师,全上海共有35人。从业18年来,她帮助许多人厘清职业目标、实现稳定就业,也见证了不同时代的求职风向之变。

职业指导师的二十年

2000年5月25日,《解放日报》刊出一篇题为《职业指导员需有上岗证》的报道。文中指出,职业指导员作为一种新的职业已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并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纳入国家首批实行职业准入的控制项目。“本市首届职业指导人员职业资格培训班前天举行开学典礼,从而拉开了全国范围内培训和鉴定此类从业人员的序幕。”

崇祎娜正是在公共就业服务起步阶段进入这一行业的。2004年,她来到黄浦区劳动服务公司、也就是就业促进中心的前身工作。作为一名职业指导员,她每天都要坐在窗口后接待一拨又一拨求职者,其中多为受国企下岗潮影响的“4050”人员。

“我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听诉求、配岗位、打单子。”她说,当时由于资讯不发达,很多失业人员都会通过职业指导员获取招聘信息,劳动服务公司的门口总是排着长队。

过了几年,“4050”人员的失业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公共就业服务的重心慢慢转移到了年轻人身上。在崇祎娜看来,青年就业问题主要体现在摩擦性和结构性矛盾突出,导致供需不平衡。而且,“年轻人和中年人的就业观念、求职心态也有很大区别,他们更多的是选择来窗口咨询,而不仅仅是找一份工作。”

在这一背景下,“青年就业直通车”服务品牌于2008年诞生了。这是一个专门针对35周岁以下失业青年和应届毕业生的项目,由职业指导师为他们提供简历制作、心态调适、企业参访等线下培训服务,引导这些青年走出观念误区,做好自我定位。

“具体而言,‘80后’和‘90后’‘00后’的观念也不尽相同。”据崇祎娜观察,“80后”普遍面临的是职业能力问题以及就业观念问题。“他们受长辈影响比较大,更青睐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对民企、私企和劳务派遣公司不怎么感兴趣。”她说,这往往导致他们错失很多机会。

而“90后”“00后”相对前人,“能力更强一点,想要的东西更多一点,也更加在意劳动用工的规范性”。崇祎娜认为,他们学历不断提高,更有主见,对就业形势有自己的判断,但也存在职业定位不清晰、就业稳定性较差等问题。

因此,2019年开始,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对“青年就业直通车”项目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不仅增加了线上理论知识培训,还推出线下“小灶课”,增进学员对于职场体验和职业指导的认知,更精准地帮扶就业困难青年。去年,黄浦区又在各街道建立了“家门口就业服务小站”。崇祎娜表示,希望通过区街融合的方式,把就业服务推向各个街道,只要求职者有需求,就可以就近享受到一站式的就业服务。

今年上海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许多求职者尤其是高校应届毕业生都面临“就业难”问题。疫情过后,不少企业释放了新岗位,求职者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参与招聘?崇祎娜建议,一方面要拓宽求职渠道、珍惜每次机会,另一方面也要避免盲目跟风,“应届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就像白纸上的第一笔,对未来职业发展至关重要,所以一定要保持理性,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做好规划”。

拨动内心深处那根弦

“我的工作经历有很多,每次工作时间又不长,怎么让企业觉得我是一个稳重的人?”“简历上要不要写学校社团活动的经历?”“填技能特长时该怎么取舍?”……

今年1月的一堂“小灶课”上,崇祎娜根据学员简历中普遍反映的问题,从简历撰写风格、内容与应聘岗位的针对性、如何在简历中突出重要的工作经历、个人特质以及工作亮点等角度,为在场的五六名学员们作了细致讲解。

简历是求职者的敲门砖。崇祎娜接触过形形色色的“问题简历”,印象最深的是一名澳大利亚留学生小钱的简历:学习经历是从幼儿园开始写的,只参加过两三天的活动经历也列在上面,格式乱七八糟……

当小钱看到这份简历时,自己也惊呆了:“我是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怎么可能写出这种简历?”原来,小钱毕业回国后不久,父亲便悄悄为他写好了简历,随即四处投递。

经过一番沟通,崇祎娜得知小钱本人对于找工作一事并不着急,希望调整好状态再考虑求职。“这属于典型的‘慢就业’。”崇祎娜说,疫情以来,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心理更加普遍。“找工作可以慢慢来,但一定要在这之前加个时间,切忌把‘慢就业’变成‘懒就业’。”她告诉小钱,不妨制定一张时间表,明确规划调整期、就业准备期、就业实施期的时间节点,同时花些时间了解企业用人的具体要求,逐一对照自己现有的能力,再确定职业目标、加强面试演练,更好地适应国内的就业需求。

▲在半淞园路街道做招聘会指导

与青年求职者打交道多年,崇祎娜自己的心态也在改变。“起初主要是靠同理心。”可她慢慢发现,“如果他们倾诉完,只收获了一名职业指导师的同情,那帮助是不大的。”后来她会更有技巧地为求职者提供建议。

比如,面对长期失业青年,崇祎娜探索出了一套新的职业指导方法——同伴教育法。青年小方因在校期间受过心理创伤,一直不愿踏上社会。崇祎娜第一次去他家时,他全程盯着电脑打游戏,只留一个后脑勺给她。崇祎娜没有放弃,在后来的登门拜访过程中主动聊起游戏,小方就开始愿意沟通了,又在她的引导下参加了“青年就业直通车”培训班。在班上,小方结识了几个同龄人,慢慢变得开朗起来,产生了求职的愿望和信心。经过职业能力培训,他最后顺利入职成为一名美工,开启了人生新篇章。

“比起传统的说教,友伴的力量可以更大程度地影响青年求职者的观念。”崇祎娜说,职业指导的关键之处在于“要拨动他们内心深处那根弦”,唤起人的职业精神。

去年,上海就业基本盘保持稳定,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创业10092人。作为一名资深职业指导师,崇祎娜也指出,并非每次职业指导都能成功,“社会综合帮扶很有意义,但这些帮扶始终是有限的。跨出最后一步,选择哪一条路,还是要由求职者自己决定”。

做好职业启蒙要趁早

崇祎娜接触过的很多应届毕业生,要到大三大四才开始思考就业,然后跟她抱怨“选的专业并不是现在想要从事的工作”。这种专业与职业的不匹配,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屡屡受挫。她分析说,尽早树立职业精神对于当下而言尤为重要。

因此,2019年,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推出了“职业指导进校园”活动,本着“以需求为导向,以精准为目标”的服务理念,把职业指导的触角延伸至中学校园。随着记者、律师、警察、医生、社工等各行各业的从业者走进校园,处于职业启蒙阶段的学生们不仅开阔了视野,也更容易理解学习与职业之间的关联,明白未来的工作能力是由现在所学的基础学科积累起来的。

崇祎娜说:“很多职业是需要提前做准备的。我们希望提高学生专业和职业的匹配度,避免若干年后,他们真正步入职场的时候还是带着困惑和焦虑。”

▲主持“家门口就业服务小站”

这种感触也来自她的亲身经历。当她还是一名大学生时,对于职业的观念并不强烈,常为何去何从感到迷茫。“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我在读大学甚至更早的时候,能提前认识职场,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那在选专业或者找工作的过程当中,就会更加笃定自信。”

在“青年就业直通车”“职业指导进校园”外,职业指导师们还将目光投向了“直播带岗”。在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一楼大厅的直播间里,摄像机、麦克风、补光灯、背景板等直播设备一应俱全。不久前,这里举办了“职业蓄能·创享西门”系列线上直播,由一位职业指导师主持,11家企业发布近40个优质岗位,吸引3.9万人参与互动,收取130余份简历……

崇祎娜介绍,现在“直播带岗”活动每月举行1至2次,每场直播观众数均过万,“希望以青年人更容易接受的形式,把我们的服务推向他们,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就业”。

让女性的天空更广阔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专门设了一个女性职业指导窗口。”崇祎娜还记得,当时不少女性在求职时遭遇性别歧视,造成她们就业困难,需要接受援助。而当就业环境越来越公平时,女性面临的瓶颈是如何平衡职场与家庭生活,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想要重返职场的全职妈妈们。

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曾是一名优秀审计经理的全职妈妈小菁告诉职业指导师,自己并不后悔当初为了照顾家庭而辞职的决定,但是现在再找工作,却遇到了种种挑战。

职业指导师发现,小菁的问题主要在于经过两年的空窗期,担心自己的职业能力已经与行业要求脱节,因此她主动降低了薪资要求,前往应聘一些普通财务岗位。“这是求职目标设置不当。”职业指导师指出,从企业人事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人即使录用了,肯定也做不长,很快就要跳槽”。她建议小菁把目标调整成财务主管岗位,这样既符合她的专业能力,又给空窗期问题留出一定的调整余地。在她的推荐下,小菁直接面试了某家咨询公司的财务主管一职,很快就传来了好消息。

职业指导师建议,女性无论工作还是全职在家,都要通盘考虑家庭的资产配置。毕竟,老人的赡养成本、孩子升学教育金的储备、夫妻步入中年以后的系统性风险和退休金的积累等等,都需要金钱的复利作用。“其实,职业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投资,职业选择的准确,才是财富积累最快、风险最低的方式。”

▲为吸毒人员提供在线指导

除了接待个人,公共就业服务的另一块工作是走访企业。崇祎娜说,职业指导师们在对企业做指导的时候,也会给企业灌输营造去性别化、更加公平公正的职场环境的理念,建议企业规范招聘流程,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纳更多求职者,让女性拥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平台。

据了解,截至去年年底,上海各区就业促进中心共有专职职业指导师149人,从事职业指导工作10年以上的资深职业指导师超过七成。20多年来,上海公共职业指导工作不断顺应时代发展,帮助劳动者解决“就业难”,协助用人单位克服“招工难”,在供需对接、促进就业、缓解用工矛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市就业促进中心介绍,近年来,各区陆续建立了首席职业指导工作机制,首席职业指导师带领团队探索研究职业指导新方法,设计职业指导新项目,引入职业指导新工具,开发实施职业指导新课程,帮助年轻职业指导师成长迅速。上海还将建立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发挥首席职业指导师示范引领作用,系统开展专业能力提升工作,通过职业指导能力提升系列培训、市(国家)职业指导师大赛、乐业开讲主题讲座等不同形式的培训交流,为职业指导师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提升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栏目主编:张骏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